王城唱晚--中国八大古都的忧伤与宿命 - (TXT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28mb。
书籍内容:
第1节:目录导读(1)
序言:穿 越 城 墙
北京:在必然与偶然之间
一个王城的成长轨迹
这是一个充满宿命感和飘忽感的都城。如果从周武王克殷算起的话,北京建城的历史已有三千余年了。但是,在地理条件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的前提下,为什么自3000年前起源直至唐代末2000多年间,北京却始终只是地方政治中心而不能上升为国家的首都呢?
脆弱紫禁城
紫禁城就这样一层层地被围裹着、一道道地被圈护着成为城中之城。而整个北京城似乎变成了一个以紫禁城为中心,设施完备、防御严密的巨型工事。既然禁城坚如磐石又防守严密,宫禁面面俱到又处罚严厉,那么到底是什么东西最后攻破了一个固若金汤的帝都呢?
王城背后的王府兴衰
有王城必有王府。王城的兴衰必然导致王府的兴衰。反之亦然。数百年来,王府井的沧桑沉浮折射了一个王城的厚重与悲凉。
当城墙成了"活化石"
皇帝显然没有意识到帝都正面临巨大的危险。固然,在冷兵器时代,城墙的防御功能对一个城市是起决定作用的,但进入近代社会以后,随着现代兵器的发展。古代城墙的防御作用已大为减弱。一个帝国结束了,而帝国的城墙也终于成了"活化石",只能在风中孤立无言。
最后的国子监
考生中了进士,官府没钱刻石碑,结果是进士们自己掏钱刻石碑,刻上自己的名字,然后再搬入国子监,与其他的进士石碑立在一起。帝都文化斯文扫地如此,王城怎能不唱晚?
西安:一个王城的背影
悲情之城
每一个王朝末期的动荡战乱,都会采取极端手段破坏城市建筑,甚至为了显示征服者的胜利,摧毁前朝文化和扫荡前世影响,不惜动用非理性的残酷报复发泄让都城全部毁灭,不惜付出巨大的代价让被征服者心理震慑。长安终于大难临头。
城墙的宿命
西安的城墙是青色的,刻满了风霜与沧桑。可以说,古城墙上的每一块城砖,犹如古书函般,都是解读这座十三朝古都的典籍。站在城墙上听风吟唱,世人会很容易理解西安这座城的厚重与悲凉。
那些曾经的历史现场
西安曾经是中国厚重历史的巅峰,但是当时光漫流,古时的辉煌不再,留给现世的只剩下残破的城墙,荒废的文物,以及西安人对历史的沉迷与眷恋。西安到处存在着历史的气息。这气息在残破的街道,在一声声的鼓声和钟声,在人的行走间,更在那些曾经的历史现场。
秦腔遥远
数千年来,秦汉雄风,盛唐气象,裹挟着古老而沉重的大秦之音,艰难地行走在庙堂和民间的话语之间。只可惜,到如今这只能是王城唱晚了,真正的王城唱晚。今天的秦腔已无法再现当年的辉煌,因为秦腔芳华已逝。
帝都尴尬
作为一个典型的废都,一直以来王城的命运与遭际对这个城市人的心态有着非同小可的影响。王城唱晚,王城人内心的感受难与人言。在自负与自卑之间,一个曾经的帝都尴尬毕现。
南京:可疑的王气
南京往事
南京历史上曾经用过的名称有44个,这其中每一次地名的变化,往往都联系着改朝换代荣辱兴衰。如今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六朝金粉,实际上是火光血影中不断上演的颠覆与再颠覆的悲喜剧。
王气与历史悲喜剧
"一国亡来一国亡,六朝兴废太匆忙",郑板桥的一句话道出的正是金陵的亡气。南京既在"金陵王气"的氛围中书写自己的历史,又在人们对"金陵王气"的讥嘲中饱受奚落。从王气到亡气,南京演绎了一个王城的命运。
那些伤感的时代遗痕
南京,这个王气不旺的六朝古都,经历了历史的悲欢变迁,现在,只是一个苍老得有些平庸的城市,"英雄一去豪华尽",所以朱自清会说:"逛南京就像逛古董铺子,到处都有时代的遗痕。"
六代豪华春去也
虎踞关位于清凉山东侧,名与龙蟠里相对。不过作为首都,南京所能做到的,只不过是为中国历史贡献一代又一代的亡国之君罢了。废都南京城下,几多白骨,几多劫灰。
第2节:目录导读(2)
帝都斜阳
帝都斜阳,今天的南京依然拖着长长的历史的阴影。老实平淡的日子遮住了过往的辉煌,这跌落是如此之大,好比从前是门庭若市,现在是朱门深锁。王城终于衰落。
洛阳:花事已灭 春秋已谢
骄傲难以承受衰落之轻
洛阳的骄傲,来自于十三个朝代的繁华烟云,来自于牡丹花开的富贵灵气,或者源自道学、理学等发祥地的大智慧。这种骄傲,其传承的是中原文化的积淀和底蕴,而难以掩饰的则是帝都斜阳的落寞与忧伤。尽管牡丹富贵依旧,龙门石窟的历史尘烟仍在。
中国之城
洛阳不仅是名副其实的"三教祖庭",而且也是玄学和理学的诞生地。玄学诞生并兴盛于洛阳。这五大思想流派,对中华民族的思想意识和"品格"的形成影响深远。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们决定了中国历史的走向。
当重心错位时
当古代中国的政治重心和经济重心俱在黄河中游和下游地区时,许多帝王出于巩固江山的考虑,往往不惜代价经营洛阳,但在中国古代的经济重心转向东南、政治和军事重心移至北方之后, 洛阳做为国都的优势便不复存在
洛阳衰变
"直须看尽洛阳花,始共东风容易别",当最后洛阳花事已了,与政治中心舞台从此作别时,也只能听任历史的牛车,驮着自己昔日的繁华,渐行渐远了。
一个人与一座城
让我们进入洛阳的历史细节部分,了解一个城市的曾经的人文理想吧。洛阳曾经是司马光的洛阳。这座城市见证和承载了一部巨著的问世。这部巨著与这座城市的辉煌交相辉映,可谓光耀古今。
开封:世间已无开封城
六座开封城
魏大梁城在今地面下十余米深;唐汴州城距地面十米左右,北宋东京城距地面约8米,金汴京城距地面约6米,明开封城距地面5米左右,清开封城距地面约3米深。层层叠压起来的6座城池,立体地展示了从唐代到现在的两千多年间,开封城的沧桑与悲情。
从开封到纽约
开封城的沧桑与悲情不仅震撼了国人,也震撼了世界。在20世纪即将过去的时候,美国《纽约时报》发表著名专栏作家克里斯托夫的评论文章:"从开封到纽约-辉煌如过眼烟云"。
此城只堪成追忆
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地处华北平原南部 ............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TXT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王城唱晚--中国八大古都的忧伤与宿命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