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蜀汉舵手的历史真相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4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内容提要
诸葛亮是一位被圣贤化、神仙化甚至被妖化了的历史人物,尤其是经过小说《三国演义》及电视剧的艺术化后,更是被视为智慧的化身。同时,也有人对诸葛亮提出了批评和异议。本书作者以严肃、客观的态度,以正史记载为依据,加以合理推论、分析,但不虚构、不戏说,尽可能完整地展现接近历史真实的诸葛亮的一生。作者经过了缜密的考证和对大量史料的梳理、分析,又引入了前人研究诸葛亮的诸多成果,针对争议性话题进行了一一解读。与“状诸葛多智而近妖”的小说及电视剧相比,本书更多地是在还原一个普通臣子形象的诸葛亮。这对于真正想了解三国历史及诸葛亮其人的读者来说,具有较高的价值。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诸葛亮:蜀汉舵手的历史真相/南门太守著.—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6.1
ISBN 978-7-5180-2094-2
Ⅰ.①诸… Ⅱ.①南… Ⅲ.①诸葛亮(181~234)—人物研究 Ⅳ.①K827=362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5)第255777号
责任编辑:张永俊 责任印制:储志伟
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发行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百子湾东里A407号楼 邮政编码:100124
销售电话:010—67004422 传真:010—87155801
http://www.c-textilep.com
E-mail:faxing@c-textilep.com
中国纺织出版社天猫旗舰店
官方微博http://weibo.com/2119887771
北京通天印刷有限责任公司印刷 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2016年1月第1版第1次印刷
开本:710×1000 1/16 印张:18.5
字数:266千字 定价:35.80元
凡购本书,如有缺页、倒页、脱页,由本社图书营销中心调换
目录
说不尽的三国 说不尽的诸葛亮
第一章 一个郡丞的儿子
1.汉末的“80后”
2.留在心里的阴影
3.成为乡村青年
4.生命中的贵人
5.往来无白丁
6.志向高人一筹
第二章 受任于败军之际
1.走出小山村
2.奉命于危难之间
3.一次紧急出使
4.军师中郎将
5.一封神秘来信
6.指挥三路大军
7.四个“亿万富翁”
第三章 当好参谋助手
1.协调各方关系
2.推行盐铁官营
3.两位风水大师
4.汉中称王
5.风云突变
6.开国丞相
7.愤怒的代价
8.受命托孤
第四章 挑起千钧重担
1.辅佐幼主继位
2.回击敌人招降
3.组建丞相府
4.工作中率先垂范
5.开启破冰之旅
第五章 关键时刻果断出手
1.马谡的攻心计
2.深入不毛之地
3.确保长治久安
4.孟达的心事
5.上表出征
6.李严劝九锡
第六章 第一次北伐遇挫
1.失去一次机会
2.子午谷计划
3.兵出祁山堡
4.为何选姜维
5.街亭的真相
6.自降右将军
7.开展大练兵
第七章 在争议中继续前行
1.第二次北伐
2.郝昭意外成名
3.第三次北伐
4.与孙吴分天下
5.打退三路进攻
6.“我心如秤”
第八章 生命中的最后一战
1.第四次北伐
2.蜀军绝地反击
3.弹劾托孤大臣
4.神奇的木牛流马
5.最后一次北伐
6.秋风凛冽五丈原
7.巨星陨落大树倾
8.长眠于汉中
9.“诸葛大名垂宇宙”
参考文献
说不尽的三国 说不尽的诸葛亮
(代序)
诸葛亮,从一名乡村青年成长为蜀汉帝国的丞相,他的人生堪称成功和完美,无论庙堂之上还是市井之间,关于他的史实和传说早已家喻户晓,在中国人千百年的集体记忆中他具备着超人的能力和品质,在忠君、智慧、勤政等诸多方面都达到了极致。
但是,围绕着他并非没有争论,在歌颂他的同时,批评之声也始终存在,有些批评还相当尖锐。
《三国志》在肯定诸葛亮的治政才能、对他公正勤勉给予大力称赞的同时,说他“连年动众,未能成功”,原因是“应变将略,非其所长”,对他的军事才能评价不高。《华阳国志》称他“虽资英霸之能,而主非中兴之器”,晋代史学家孙盛批评他刑法峻急,宋代“三苏”认为他北伐决策失当、制定的治蜀政策存在明显不足。
南北朝崔浩《论诸葛武侯》掀起了对诸葛亮的全面批判,不仅认为诸葛亮军事才干平平,而且认为他不合时宜,看不清当时的大局,同时又严威切法,在个人品德方面也乏善可陈。
近现代以来,诸葛亮仍是最受关注和热议的古代人物之一,随着讨论和研究的深化以及新观念、新研究方法的引入,又掀起了一股“重新认识”诸葛亮的潮流,有人甚至提出把诸葛亮拉下所谓的神坛。归纳此类观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人生目标存在误区。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但他们二人生活在春秋战国时代,那时国家并未统一,管仲、乐毅的才能体现在帮助诸侯争雄争霸上。诸葛亮生活在国家统一的东汉,助蜀汉割据,是抗拒统一的历史潮流。
——隆中对策有天然缺陷。诸葛亮为刘备提出的战略规划核心是跨有荆、益二州,之后两路出击曹魏,但其前提是曹魏内部发生变化,这些条件未免太多,对刘备来说很难达到,作为战略规划书可操作性才是关键,蜀汉最终失败与诸葛亮的规划缺陷有关。
——执意北伐不自量力。在北伐战略上,诸葛亮无视国力不足的现实连年北伐,给蜀国带来了极大负担,百姓苦不堪言;在北伐战术上,魏延提出子午谷计划,主张奇兵突袭,认为这是弱国战胜强国的唯一手段,但诸葛亮不采纳,把攻击的重点放在祁山和陇右,导致大功未成。
——用人方面存在失误。诸葛亮不注意新人培养,平时又不授权,事必躬亲,不利于人才成长,所以他死后蜀汉人才凋落。刘备提醒他马谡不能重用,他力排众议给予重用,结果酿成大祸,魏延、李严等是刘备生前欣赏的人才,诸葛亮不予重用,有排斥异己的嫌疑。
——通过计谋害死了关羽。诸葛亮考虑到后主接班后关羽不好控制,所以借孙吴之手除掉关羽,关羽兵败,诸葛亮坐视不救,导致关羽被杀。关羽死后,诸葛亮又劝刘备杀刘封,意图相同。
——对夷陵战败负有责任。夷陵之战是蜀汉国力走向衰落的转折点,该战虽然由刘备发起和指挥,但诸葛亮身为丞相,有匡正得失的职责,他不竭力阻止,没有尽到责任。
这些观点,有的有一定道理但以偏概全,有的貌似有理但缺乏历史依据,有的则混淆了历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诸葛亮:蜀汉舵手的历史真相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