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时代的星空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2.85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语言中总有一些用不俗的名词,“黄金时代”“白银时代”等都是这样的词汇,每个民族的文学史中似乎都有被这样命名的时期,而此类名称所指的繁荣或珍贵又绝不仅限于文学范畴。
如今,被冠以“白银时代”之称谓的一段俄国文学和文化,又突然成了我们一个热门的话题和热门的出版选题,报刊上以此为题的文章不断亮相,光是以“白银时代”为题的丛书就接踵出了四套(作家版《白银时代丛书》六种,学林版《白银时代俄国文丛》五种,云南人民版《俄罗斯白银时代文化丛书》七种,文联版《俄罗斯白银时代精品文库》四种),真可谓热闹非凡。
这样一种热闹的场面,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促成的。从阅读客体的角度看,20世纪之初的俄罗斯文化的确是五彩缤纷、硕果累累的。在“白银时代”,帕斯捷尔纳克所言的“天才成群地诞生”的罕见现象又一次在俄国出现。使人难以想象的是,在那短短的20余年时间里,在革命和战争此起彼伏的社会背景中,俄罗斯这一无论就文化传统还是就经济实力而言在欧洲都并不十分强大的民族,却向20世纪、向全世界贡献出了一大批的大师与杰作,并为诸多文化门类在20世纪的走向开了先河,如哲学中的宗教存在主义,文学理论中的形式主义,诗歌中的阿克梅主义,美术中的康定斯基,音乐中的斯特拉文斯基,等等。那的确是一座文化的富矿,我们在近期同时推出几套丛书,其中却很少有相同作家或作品的“撞车”,这也能使我们强烈地意识到那一时期文化积淀的深厚。然而,由于意识形态方面的原因,这一时期的文化不仅未能在十月革命之后得到持续发展,反而受到了有意的冷淡,甚至是有意的遗忘,一直未能得到充分的阅读和研究。可以说,在当今的俄国,“白银时代”也同样是一个新的阅读热点。另一方面,从我们主观的角度来看,中国读者对俄罗斯的文学和文化一直有着一种较强的“阅读期待”,而在苏联解体之后,传统的“苏联文学”似乎突然“贬值”了,与此同时,新的俄罗斯联邦却始终未能提供出足够多的、具有征服力量的新阅读文本。于是,我们将期待、选择的目光投向绚丽却又陌生的“白银时代”,乃是十分自然的。当然,促使我们关注“白银时代”文化的,也许还有在20世纪之末梳理20世纪文化遗产的某种潜在愿望,还有对“世纪末情结”有可能在“白银时代”文化中得到抚慰、赢得共鸣的某种希冀,还有学术圈中欲描绘出一幅20世纪俄语文学完整画面的刻意努力,等等。客观的、主观的原因,必然的、偶然的因素,共同制造出了目前这个“白银时代文化热”。
我国学者关于“白银时代”的讨论也很热烈,单就“白银时代”这一称谓的来历,就有了诸多意见。起先有人说,是俄国学者马科夫斯基在20世纪60年代出版于慕尼黑的一本俄语诗歌专著中首次用“白银时代”界定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俄国现代主义诗歌思潮;后来,有人在俄国学者的论述中发现,马科夫斯基本人称,是俄国哲学家别尔嘉耶夫最早提出了这一名称;最近,又有人从俄国的相关资料中发掘出,最早使用这一概念的是俄国诗人奥楚普,他于1933年在巴黎的俄国侨民杂志《数目》上刊出了一篇题为《白银时代》的文章。其实,“白银时代”这个名称是谁最早提出的并不重要,因为这个名词毕竟不像什克洛夫斯基的“陌生化”或昆德拉的“媚俗”等词那样是由作者独创出来的概念,被赋予了特定的含义,而是一个人人都可以用,并且也一直被沿用的词,就像“文学”等词一样,其内涵和指向已十分确定。我们不知道“文学”一词是谁最早提出来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作为整体的文学持有一个大致相同的理解。
在是否使用“白银时代”这一概念的问题上,也存在着不同的意见。至今仍有一些学者(主要是一些老辈或老派学者)很反感“白银时代”的提法,认为它并不构成一个“时代”,他们很留恋苏联时期学者那个明确却累赘的概念:“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俄罗斯文学”。似乎一用“白银时代”的概念,就是抬举了这一时期的文学,就是让它与其前辉煌的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和其后繁荣的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平起平坐了。其实,将苏联这一领域的主要研究者(如索科洛夫等)的研究成果与当今有关“白银时代”的著作做一个比较,发现它们在研究的范围和对象上并无太大的差异;再者,“白银时代”文化的总体倾向与其前、其后文化的差异是十分明显的,不能因为其持续的时间短而忽视其独具的内涵和外延。因此,“白银时代”不构成一个时代的说法显然是站不住脚的。再看一看实际情况:在欧美斯拉夫学术界,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启用了“白银时代”的概念,大学里一直开设有以此为题的课程。以其为内容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在俄国,这一概念也已经被广泛地接受和使用了,就是以前那些用惯了“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俄罗斯文学”之概念的学者也转而采用更简洁、更顺口的“白银时代”了;而在我们这里,“白银时代”的说法即便不能说深入人心,至少也已让圈内人士耳熟能详了。所以,现在来谈论是否该使用“白银时代”的提法,似乎也已经没有意义了。
但是,在目前关于“白银时代”这一概念的认识和理解上,有两种倾向是值得关注的:一种倾向是将“白银时代”的内涵宽泛化,另一种倾向是将“白银时代”的性质意识形态化。
俄国文化的“白银时代”,通常是指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之后和苏维埃文化之前这一时间段中的文化,它横亘在两个世纪的交接处,时间跨度为20余年。关于“白银时代”的分期,目前还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但它大致的起止点还是得到了比较一致的界定,即托尔斯泰之后和十月革命之前。当然,你可以说与托尔斯泰的后期创作同时,陀思妥耶夫斯基、契诃夫、安德列耶夫等人的创作就已经显现出了与传统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有所不同的一些特征;当然,你还可以说,十月革命并未能截然阻断“白银时代”的文化惯性。任何一个时代都与其前后时代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任何一个时期的划分因而也都是相对的。相比较而言,“白银时代”的划分倒还有着更为牢靠的依据,因为,作为其开端的俄国象征主义诗歌运动,有着与传统俄国文学迥然不同的美学风格和艺术趣味,而注重个人价值和艺术创新的“白银时代”文化必然会在倡导集体和集权的十月政治革命后不久迅速地中止。面对这样一个相对清晰的文学史分期,我们的一些学者却仍想 ............

书籍插图:
书籍《白银时代的星空》 - 插图1
书籍《白银时代的星空》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白银时代的星空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