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境界:历史真实中的山水画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9.41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理想的境界:历史真实中的山水画
王平 主编
中信出版集团
目录
总序 被理解和创造中的传统
序 何为“叁问”?为何“叁问”?
编者序
壹问 山水画背后的思想是什么?
中国画起源及其演变的思想史探索
论山水画的起源与演变
贰问 山水画是何时、又是如何兴起的?
历史的序言——“游山水”与山水画的起源
天人之境——“理学”的形成与山水画的崛起
雪堂幽坐——山水画如何进入古代士人的修身生活
江山寻隐——黄公望的山水生活
文人意趣——吴门画派与文人山水画的崛起
道统建构——“四王”画学与明末清初思想
叁问 古代士人与我们观看山水画有什么不同?
“画”意义的确立——“画”观念的起源
山水写生——山水画“写生”观念的由来
山水传承——记一次关于山水画的教学
山水观看——“以大观小”与“三远法”思想史解析
策划人后记
我心永问
作者简介
总序 被理解和创造中的传统
金观涛/文
我不懂山水画,也不会书法,但自青年时代起就开始思考为什么中国传统艺术是以书法和山水画为代表。我和青峰在2000年出版的《中国现代思想的起源》一书中指出,中国传统审美精神是以道德为终极关怀在艺术上的投射。2004年至今,我有幸在中国美术学院教中国思想史并培养中国思想与绘画研究方向的博士和硕士。中国美术学院是一所很特别的学校。只有在这里,被20世纪全盘反传统革命忘却的山水画和书法审美价值与技法,通过临摹古代书画的一代代师承教学实践得以保存下来。我意识到有责任去做一件自己并不擅长的事,这就是把中国思想史引入美术史研究,去展现山水画和书法背后那个被忽略的意义世界,使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进入更深层面。
年复一年,中国思想史与书画研究中心已带出了十多位博士和更多的硕士。一本本博士论著和多篇论文,围绕着在规范中追求自由的道德实践如何塑造着书法传统、魏晋玄学游山玩水式修身如何赋予画山水正当性,以及山水画成为程朱理学的视觉形态及其近现代转型等中心问题,已初步勾勒出传统书画随着儒学形态和修身模式的改变而变化的美术史线索。在此,我要感谢杜军先生、刘屹先生、吴建民先生等好友对本书的资助和中信出版社,把中国思想与书画的研究成果以通俗活泼、图文并茂的形式出版。跨出这一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好在这一专业方向的学生已经成长起来。由这些既有中国书画实践经验、又受过学术训练并且具有对中国文化事业的热忱和情怀的年轻人来编撰这一套丛书,将有助于读者理解山水画和书法的真谛。
这一套丛书的问世,意味着中国思想和绘画专业的研究将汇入当今如巨浪般卷起的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大潮流中。学生请我为这套书写几句话,我立即想到在学术研究面向大众时应该注意些什么。我要特别强调的是,既然传统山水画和书法是儒学道德追求和修身实践的艺术表达形式,那么,在中国传统社会漫长而艰巨的转型过程中,它们被遗忘乃是必然发生的。因此,今天谈复兴中国文化是指向对传统的反思和再创造,而不是简单地回归。韦伯在《以学术为志业》的著名演讲中指出:“我们这个时代,因为它所独有的理性化和理智化,最主要的是因为世界已被除魅”,“那些终极的、最高贵的价值,已从公共生活中销声匿迹”,如果我们对此没有清醒的意识,“强不能以为能……只会产生一些不堪入目的怪物。如果有人希望宣扬没有新的真正先知的宗教,则会出现同样的灵魂怪物,唯其后果更糟。学术界的先知所能创造的,只会是狂热的宗派,而绝对不会是真正的共同体”。韦伯写完这段话不久,便在1919年全球大流感中病逝了。他没有看到德国纳粹的兴起,但在其论述中可以感到他的担心。
我认为,韦伯的警告不应、也不会在中国复兴传统文化艺术大潮中重演。因为,当今21世纪的世界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只要坚持对中华民族艺术精神的反思性理解,发扬不断与世界其他文化艺术、与当代科学对话的现代精神,就如同魏晋南北朝时期多元文明交融孕育出中国独特的艺术精神那样,终将会创造出代表中国文化的开放心灵、面向未来的伟大作品。
2018年4月9日
序 何为“叁问”?为何“叁问”?
史劼/文
1921年,还是青年的阿诺德·汤因比登上东方快车,
自伊斯坦布尔一路西行,
窗外巴尔干半岛上起伏缥缈的山峦平野使他想起
人类文明昔日的光辉与血腥,
一种奇异而壮丽的历史感在心中涌起。
他感到“一战”的欧洲和修昔底德写伯罗奔尼撒
战争史的时代类似。
于是他把自己的构思写在一页纸上。
从此一生为实现青年时代定下的提纲而奋斗。
而这个构思就是他日后呕心沥血40年写就的
《历史研究》之大纲。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历史感。所谓历史感,是指人突然对自己生活的时代有所领悟,把人类今天碰到的种种问题和数千年来我们祖先生活的社会联系起来,从而产生一种企图超越某一特定时代、某一特定文化社会规范来考察历史的意识。这是一种突然的个体觉醒,将带给一个人或一个民族冲破历史迷雾、走向未来的决心和勇气。
但不幸的是,在今天这个时代,人们面对的却是前所未有的历史整体图景的粉碎,历史感正在被不断地剥夺。人们感叹着“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时,历史已经成了存在于书本中的现成知识,成了新闻和旧闻的集合,成了“故事集”。当历史变成与个体生命无关的东西,历史感的意义也随之丧失殆尽。
尼采说:“上帝死了!”福柯说:“人也死了!”那么是否历史也死了呢?
也许有人会反驳:中华文明有最悠久的历史,有最丰厚的文化。的确,在传统文化大受追捧的今天,历史感的失落本不该成为问题。但是由于百年来西方现代文明的冲击,传统文化土壤日渐消亡,“传统”犹如捞出水面的水草,一旦离开水面便会立即丧失生机。今天我们大谈特谈的“传统”已经变成一堆抽象的符号和空洞的词汇。我们无法再由此进入中国文化的深处,更无法与之产生一种带有文化历史互动的生命体验。从这一点看来,反思传统恐怕是我们唤回历史感的第一步。
作为学习传统书画的一代青年,我们对中国文化所抱有的热忱和困惑,与其他领域的同辈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本名为《叁问》的论丛便集结了我们对中国书画问题的反思与讨论。所谓“叁问”,简单来说就是“三个问题”,这本身就表明我们的反思是从一种问题意识出发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理想的境界:历史真实中的山水画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