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研究》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49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第一部
^奥古斯丁,《忏悔录》卷一第八节:①"当成年人称谓某1个对象,同时转向这个对象的时候,我会对此有所觉察,并明了当他们要指向这个对象的时候,他们就发出声音,通过这声音来指称它。而他们要指向对象,这一点我是从他们的姿态上了解到的;这些姿态是所有种族的自然语言,这种语言通过表情和眼神的变化,通过肢体动作和声调口气来展示心灵的种种感受,例如心灵或欲求某物或守护某物或拒绝某事或逃避某事。就这样,我一再听到人们在不同句子中的特定位置上说出这些语词,从而渐渐学会了
①维特根斯坦引用的是奥古斯丁的拉丁原文,而在脚注中附上维氏自己的德译。我的正文译文从维氏的德文译出,这个脚注里附上周士良先生根据拉丁文的译文(商务印书馆,1963,北京):听到别人指涉一件东西,或看到别人随着某一种声音做某一种动作,我便记下来:我记住了这东西叫什么,要指那件东西时,就发出那种声音。又从别人的动作了解别人的意愿,这是各民族的自然语言:用面上的表情、用目光和其他肢体的顾盼动作、用声音表达内心的感情,或为要求、或为保留、或是拒绝、或是逃避。这样一再听到那些语言,按各种语句中的先后次序,我逐渐通解它们的意义,便勉强鼓动唇舌,借以表达我的意愿。译者注
去理解这些语词指涉的是哪些对象。后来我的口舌也会自如地吐出这些音符,我也就通过这些符号来表达自己的愿望了。〃
在我看来,我们在上面这段话里得到的是人类语言本质的一幅特定的图画,即:语言中的语词是对象的名称■
句子是这样一些名称的联系。一•在语言的这幅图画里,我们发现了以下观念的根源:每个词都有一个含义;含义与语词一一对应;含义即语词所代表的对象。
奥古斯丁没有讲到词类的区别。我以为,这样来描述语言学习的人,首先想到的是"桌子"、"椅子"、"面包"以及人名之类的名词,其次才会想到某些活动和属性的名称以及其他词类,仿佛其他词类自会各就各位。
现在来想一下语言的这种用法:我派某人去买东西,给他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五个红苹果"。他拿着这张纸条到了水果店,店主打开标有"苹果"字样的贮藏柜,然后在一张表格上找出"红"这个词,在其相应的位置上找到一个色样,嘴里数着一串基数词——假定他能熟记这些数字——一直数到"五",每数一个数字就从柜子里拿出一个和色样颜色相同的苹果。
    
人们以这种方式或类似的方式和语词打
交道。——"但他怎么知道应该在什么地方用什么办法查找’红’这个词昵?他怎么知道他该拿’五’这个词干什么呢?"——那我假定他就是像我所描述的那样行动的。任何解释总有到头的时候。——但"五"这个词的含义是什么?一一刚才根本不是在谈什么含义;谈的只是"五"这个词是怎样使用的。
哲学上的那种含义概念来自对语言的作用方式的一种2比较原始的看法。但也可以说,那是对一种比较原始的语言(相对于我们的语言来说)的看法。
让我们设想一种符合于奥古斯丁所作的那类描述的语言:建筑师傅
A
和他的助手
B
用这种语言进行交流。
A
在用各种石料盖房子,这些石料是:方石、柱石、板石和条石
3
B
必须依照
A
需要石料的顺序把这些石料递给他。为了这个目的他们使用一种由"方石"、"柱石"、"板石"和"条石"这几个词组成的语言。
A
喊出这些词,
B
把石料递过来他已经学过按照这种喊声传递石料。
    
请把这看作一种
完整的原始语言。
我们也许可以说,奥古斯丁的确描述了一个交流系统,
j
只不过我们称为语言的,并不都是这样的交流系统。要有人问:奥古斯丁那样的表述合用不合用?我们在很多情况下不得不像上面这样说。这时的回答是:"是的,你的表述合用;但它只适用于这一狭窄限定的范围,而不适用于你原本声称要加以描述的整体。"
这就像有人定义说:"游戏就是按照某些规则在一个平面上移动一些东西……〃一^们会回答他说:看来你想到的是棋类游戏;但并非所有的游戏都是那样的。你要是把你的定义明确限定在棋类游戏上,你这个定义就对了。
设想一套书写系统,其中的字母用来标示声音,但也用来标示重音,用来作标点符号。(可以把一套书写系统
看作一种用来描述声音形态的语言。)再设想有人把这样一套书写系统理解成:仿佛每一个字母只是简单地对应于一个声音,仿佛这些字母不再有与此完全不同的功能。奥古斯丁对语言的看法就像对书写的这样一种过于简单的看法。
看看第一节的例子,也许就想得到,语词含义的通常概念形成了多浓的一团雾气,使我们无法看清楚语言是怎么起作用的。而在某些运用语言的原始方式那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综观语词的目的以及语词是怎么起作用的;因此,从这些原始方式来研究语言现象有助于驱散迷雾。
孩子学说话时用的就是这一类原始形式。教孩子说话靠的不是解释或定义,而是训练。
&我们可以设想语言(2)①是
A

B
的全部语言。甚至它是一个部落的全部语言。在那里,人们教孩子们做这些事情,教他们一边做一边使用这些语词,一边做一边对别人说的话作出反应。
训练的一个重要部分是,教师用手指着对象,把孩子的注意力引向这些对象,同时说出一个词;例如,指着板石形
状说出"板石"一词。(我不想把这称为"指物定义"©或"定
①即第2节所设想的语言,下同。一译者注
,译作"指物定义"比"指物解释"更通行些,何况后面用的是
    
译者注
 
义"。因为孩子还不能够对名称发问。我将把它称作"指物识字法"。我说它会构成训练的一个重要部分,因为人们实际上是这样做的,而非因为无法设想另外的做法)。可以说,这种指物识字法是要在词与物之间建立一种联想式的联系。但"联想式的联系"说的是什么?说的可以是各式各样的东西。但人们首先想到的大概是:孩子听到语词,事物的图像就在他心里浮现出来。就算有这样的时候——但这就是语词的目的吗?它的确可以是目的。我可以设想这样来使用语词(一串声音)。(说出一个词就仿佛在一架想象的钢琴上击一个键。)但在第2节的语言里,语词的目的不是要唤起意象。(当然人们也有可能发现这有助于达到真正的目的。)
但若指物识字法会产生这种〔唤起意象的〕效果我该不该说它产生对语词的理解呢?难道不是听到喊"板石 ............

书籍插图:
书籍《哲学研究》 - 插图1
书籍《哲学研究》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哲学研究》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