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梦楼随笔 张中晓 上海远东出版社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18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无梦楼文史杂抄
拾荒集
狭路集
青春祭——记张中晓与胡风
《无梦楼随笔》的诞生
张中晓和他的《无梦楼随笔》
如果没有那些写在发黄的、陈旧的纸张上的文字,如果那些文字没有那份激动人心的力量,那么,死去已快三十年的张中晓也许就不会在今天被重提。然而,他终于没有被忘记。这不是因为他在五十年代才二十多岁就写下了不少有影响的文章而显示出他的才华,也不是因为他在一九五五年以后因胡风冤案的牵连而遭受了极其不幸的经历,而是因为他在生命的最后十年中,在经历磨难艰苦备尝的逆境中,始终怀着一颗在知识中寻求力量的赤子之心,一笔一笔写下血泪凝成的思想结晶。这就是王元化先生为之作序的《无梦楼随笔》。

◇文/王元化
本书是根据中晓遗留下来的札记由友人编选而成的。这些札记用毛笔或钢笔写在一些零碎的纸张上。中晓生前将它们装订成整整齐齐的三个本子,分别题以集名。本书的写作时间,大约是五十年代末至文革前两年。
一九五五年,中晓在胡风案受审期间,旧疾复发,咯血不止,被允准保外就医,回到绍兴乡下。自然收入没有了,甚至连购买户口米的粮票也没有了,他只得依赖在当地邮局做小职员的父亲苦撑度日。大跃进三年灾害时期,有一天我的妻子张可收到一封寄至上海戏剧学院的信。拆开来,其中还套有另一封密封的信,这是中晓写给我的。他不知我也被定为胡风反革命分子,日子很不好过。他在信中说:“你的情况大概还好,我很困难,活不下去了。但我还想活……”他期待我伸出援助的手。读了他的来信,我心中为之惨然,思绪万千。中晓进新文艺出版社,我有引荐的责任。当时他刚刚二十出头,至今我还记得他那双闪闪发亮似乎永远在追寻生活奥秘的大眼睛,是那样澄澈、坦诚……。当时我听了友人的介绍,写信邀请这个不相识的青年到新文艺来工作。他很少讲话,总是默默地倾听着。一开始他就给我留下很好的印象。……从道义上说,我不能对他的来信置之不理。可是,我当时的处境又能为他做些什么呢?信件来往在胡风案件中曾构成严重的问题,令人心有余悸。我拿着他的信,心中忐忑不安,害怕再惹祸事。在作为定案准则的《胡风反革命集团三批材料》中,中晓被说成是最反动的。他的一些直率言词,被解释作具有特殊的“反革命敏感”。这种说法经过大肆渲染,“张中晓”已成为令人毛骨悚然的名字。直到六十年代,在一本指定作为学习文件的小册子中,仍在重复这些说法。我和中晓的交往曾成为我在审查中的一个问题。一九五七年年初,组织派两位和我共过事的老作家来找我谈话,我为中晓申辩,说他是一个纯朴的青年,当即受到其中一位严厉的呵叱。后来我被指为对抗审查,这也是证据之一。由于这些事记忆犹新,我拿着中晓的来信,真不知怎么办才好。那时朋友中还有一位和我往来,他是我深深信赖的柏山。我去和他商量,他经过考虑,认为还是不要声张为妥。我把信压了下来。但是不久,中晓又寄来了第二封信,他在信中再一次发出呼吁,诉诸我的良知,企图唤醒我由于权衡利害逐渐变得麻木而冻结起来的同情心。我不知道其他处境相同的人是否像我一样经过如此剧烈的心灵交战?我在审查时期曾有好几次经过了这样的精神危机。也许勇者是不会这样的,可是我的内心中蕴含着一些我所不愿有的怯懦成分。这一次我克服了自己的怯懦,但是应该承认,我并不是每一次都能做到这一步的,我通过罗荪把中晓的信反映给主持上海文教工作的石西民。他曾向我表示过,可以向他反映自己的困难,包括其他受到处分的人,哪怕关在牢里的也一样。我和石西民素不相识,他说这些话的时候,我并不敢深信,但后来证明他是真诚的。在那可怕的岁月中,多亏有这样一些人,中晓总算有了一线生机。可是他没有活多久就逝世了。
现在已经没有人说得出中晓离开世间的确切年月了。可以知道的是,他偏偏多活了一些时日,偏偏还再经历一次文革的浩劫。这究竟是命运的播弄?还是天地不仁,必须使他遍历人间的苦难?那时他只身蛰居上海,在新华书店做些寄发书刊的杂活,勉强糊口。“文革”一来,苦难和疾病把他拖垮了。据估计,他死于一九六六年尾或一九六七年初,享年三十六七岁。当中晓能够苦撑着生存下来的时候,他是相信未来,相信知识的力量的。他决不苟且偷生,能活一天,就做一天自己要做的事,这本《无梦楼随笔》就是一个见证。书中生动地表明他是怎样在困厄逆境中挣扎,怎样处于绝地还在内心深处怀着一颗不灭的火焰,用它来照亮周围的阴霾和苦难。当时他的贫困是难以想象的。我们从他的札记里时常可以读到:“寒衣卖尽”、“早餐阙如”、“写于咯血后”……之类的记载。据说他曾把破旧外衣补补缝缝改为内裤。他就是在这种极端艰难困苦中,一笔一笔写下他那血泪凝成的思想结晶。
当编者把书稿交给我嘱我写序的时候,正是我即将动身到南方去的前夕。在这短短几天内,我读了经过整理的书稿,又借来中晓那三本札记。一边读,一边心潮随之起伏激荡。我还来不及细细咀嚼,借来的书稿和札记都得交还了,我写这篇序的时候,总觉得未能较深体会这些平凡而又极不平凡的文字的深意。我惊讶地发现,经过一九五五年事件,痛定思痛,我们在许多方面几乎有着同样的内心体验和精神历程。这首先表现在完全出于痛苦的反思上。这种反思是痛苦的,但它是以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来进行的。人的尊严愈是遭到凌辱,人的人格意识就愈是变得坚强起来。这是施加暴虐的人所无法理解的。在那些年代里,中晓以旺盛的求知欲读了他所能得到的书籍。在哲学方面,除马恩著作,主要是康德和黑格尔。他也是黑氏《小逻辑》一书的热心读者。札记摘录了大量《小逻辑》的文字,使用的都是贺译。此外,他为了拓广视野,补足自己知识的不足,还读了不少古书。我发觉他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都予以特殊的注意,这似乎在纠正过去用唯物唯心划线,和轻视思辨哲学的偏颇。札记中还用了不少篇幅来摘录《周易》的文字,可惜很少据以引申出自己的见解。中晓摘录这些文字,一定有他的想法,可惜我们无法悬揣。札记中还摘录了不少基督教圣经新旧约中的文字。这方面比较容易理解。比如札记曾摘录《旧约箴言》的话:“你在患难之日若胆怯,你的力量就微小”,显然就是和他当时处境与心情密切相关的。
以上是我匆匆读了中晓的札记手稿后的一点印象。这本 ............

书籍插图:
书籍《无梦楼随笔 张中晓 上海远东出版社》 - 插图1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无梦楼随笔 张中晓 上海远东出版社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