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道 - (TXT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26mb。
书籍内容:

作者:萧然

老师序 通情达理(1)

  艾丰

  萧然是我最好的朋友之一。年龄虽然相差很大,他总是叫我“老师”,对我很尊重,甚至很感恩,他的文章中,有几处提到我们的友情和我对他的帮助,也很推崇我的一些观点。但我总是把他看成朋友,因为彼此可以无话不说,没有什么客客气气的形式,且能够相互理解,我也从他那里受益不少。

  这种“至交”建立在什么基础上呢?经历?由于年龄差距很大,生活经历很不相同,不是。业务?确实一起写过几篇文章,而且合作愉快,但有这样关系的人还不少,并没有达到和萧然这样的关系,也不是。脾气?我脾气比较张扬、外向,他的脾气比较柔和、内向,还不是……想来想去,从人际交往角度说,恐怕是这样一条:他很“通情达理”。这似乎是很平常的评价,但细想起来,真正做到并不是那么容易,真正做得好的人也不多。所以也是很高的评价。

  “通情”,首先是一个“情”字。萧然有比较高的情商,重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重视感情的价值,认为那是人生最宝贵的东西。一位网友评价萧然,说他是才情第一、才气第二、才华第三。把才情列在第一位,我是同意的。我和他原来是合作关系,他进入人民日报后是上下级关系,后来我到了别的单位,没有什么直接关系,再后来我退下来了,更没有什么资源交换的关系。无论什么关系,感情总是一贯的,而且越来越深厚。“君子之交淡如水”,指的是利益关系要淡,而不是感情无所谓。如果一切以眼前的现实利益为转移,便谈不上什么真诚的感情。其次是一个“通”字。“通”是感情得以成立的条件。你的感情和我的感情“通”起来,彼此才能建立感情。我的情,你不懂;你的情,我不懂,再深的感情也没有用,甚至会发生误会。他首先对别人感情能够尊重和理解,而不是总从自己的一相情愿的感情出发,所以有比较强的“通”的能力。

  “达理”,首先是一个“理”字。“理”者,“事理”和“世理”也,即客观事物的道理,人际交往的道理。有些人只知利而不知理,有些人连利也不懂,只知道“混”,这样的人一点办法也没有。平常说,“宁可跟明白人打场架,不和糊涂人说句话”。为什么?因为明白人讲理,糊涂人无理可讲。其次是“达”,即知理、懂理、悟理。在这方面,萧然很聪明,往往能够很快地悟到世事中的道理,并且善于用很“讲礼”的形式把“理”体现出来。

  过去,我只是感到萧然很“通情达理”,但为什么能够如此,却从来没有深入地思考过。最近,他准备把在自己博克上写的80篇文章出版,叫我给这本书写个序言,我很有兴味地一口气把这些文字读完,似乎我得到了比较深入的答案。虽然这些文章都是急就章,文字和结构都可以再严谨一些,但从了解一个人的思想和内心来说,可能这样更好,因为它更本色,更真实,更自然。

  这些文章的内容,大家可以自己去看,这里不再缀述。我也摹仿每篇后面附录的网友的评论那样,来几点评论。也算是我自己对相关内容的一点理解,说出来,既求教于读者,也求教于萧然先生。

  评论一:理解佛教

  《萧然禅语》是对佛教教义的深刻领悟,称做“禅语”名副其实。一般人对佛教有两种误解。一种误解,认为信教就是迷信,既然佛教是宗教,那么信佛就等同于迷信。这是不了解宗教的实质。另一种误解,认为信佛就是“求佛”,人生中遇到什么疑难问题,主要是官、财、名、色、安等方面的问题,求佛帮助解决。烧香时许个愿,愿望实现了,再去烧香还愿。这是对佛教的实用主义态度。

  萧然信佛,主要是作用于自己的“心”,作用于自身的信念、理念、心态、道德的修炼和提升。这就抓住了佛教的“佛在心中”的要义。佛教的深刻性就在于它是从生死、善恶、苦乐等最基本的矛盾中去思考人生、认识人生、把握人生。如何对待生死、善恶、苦乐,这是任何人都必然遇到的。因此,即使是不信佛的人,了解一下佛的教义,也是有益处的。这大概是毛主席当年曾经让大家去读一读佛经的原因吧。顺便说一句,毛主席还认为佛教与其他宗教相比,可贵之处在于它反对等级观念,是平民的宗教、大众的宗教。佛教有所谓“众生平等”、“普渡众生”,有所谓“人皆可以成佛”,甚至“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我想,人们领悟一下佛的教义,不仅对个人的修养,而且对于建设和谐社会,总会是有相当的积极意义的。

老师序 通情达理(2)

  评论二:重视融合

  中国的传统文化,源头是《周易》,接着是先秦诸子百家。百家主要是十家,即儒、墨、道、法、名、兵、杂、农、阴阳、纵横十家。后来,东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国,中国传统文化逐渐演变成三大家,即儒、道、佛。按三家的特点来说:儒家重视“人道”,道家重视“天道”,佛家重视“心道”。儒家是人本主义,道家是自然主义,佛教是解脱主义。儒教重视“有”,道教重视“无”,佛教重视“空”。儒家“入世”,道家“遁世”,佛教“出世”。 所以,又有“以儒治国,以道治身,以佛治心”的说法。

  当然,这是按各家的特点来说的。就其内容来说,在文化的延续过程中,不仅十家之间,就是这三大家之间,不仅互相竞争,更是互相渗透融合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正是这种渗透和融合,总体说,使各家都得到了发展。

  综观萧然各篇文章的观点,也是融合和综合的。当然,他是以佛教的要义为主、以佛教的教义的面目出现,其实也吸收了儒家、道家,乃至现代社会科学的许多成分。我认为这是正确的和必须的。

  过去,在文化领域,我们非常重视批判,认为批判是发展文化的主要方式。而我们又把批判简单地等同于“否定”、“打倒”、“抛弃”。从“五四”以来,我们中国人不断地否定、打倒、抛弃,以致到现在,造成了群众在文化上的混乱和空白,大家莫衷一是,不知道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生活中除了赚钱之外,没有了文化上的遵循。这是很可怕的。纠正这种简单化的批判,也不能靠复旧,也不能靠照搬。把过去的都原样恢复起来,把外国的都照搬过来,既不必要,更无可能。

  其实,文化的主要发展方式应该是融合。即使是批判性最强的马克思主义,不也融合进了德国的古典哲学、亚当・斯密的政治经济学和傅立叶、圣西门的空想社会主义吗?当代中国人发展中国文化的 ............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TXT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平常道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