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胥引(套装共2册)(含最新特别番外:长安调) - 唐七公子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5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华胥引(上)
《九州·华胥引》一部影像化的奇幻历史剧 文/ 方文山
序 BY 姚谦
楔子
一、殉国的公主
二、国破
第一卷 浮生尽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二卷 十三月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番外·诀别曲
华胥引(下)
第三卷 柸中雪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四卷 一世安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尾声
番外·棋子戏
特别番外
长安调
华胥引(上)
《九州·华胥引》一部影像化的奇幻历史剧 文/ 方文山
“九州”此一称谓为古代中国的地理行政区总称,天下共分九州〈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凉州、雍州、豫州〉,九州大地即指中国大地,九夷来朝,万民咸服。
而于《列子·黄帝》的记载中,黄帝忧于国家动乱,遂“昼寝而梦,游于华胥氏之国”于梦中见到了自己的理想之国,等醒来便以此治国,海清河晏,天下大治,而后黄帝以梦中所见,谱成一曲,即名《华胥引》,传说若三段齐奏,则颠倒迷离,见众生万象,偿一切所愿——唐七公子此书,此名大概便出典于此。
由此可见,唐七公子卓越的想象力之下,所依托的并不是凭空捏造想象,而是极其深厚的古典文学素养,这是现今作者们大部分都缺乏,但是于写作上很重要乃至于必须的专业素养。
作者在《九州·华胥引》书中之章节段落的引名如国破、浮生尽、一世安等,都精练而颇具想象力,几乎都可以成为一个歌名来发挥,由此延展出具备中国古风的歌曲。还有其描景写物之用字遣词如画笔,时而如羊毫软宣,勾写婉约旖旎,哀感顽艳不可方物,时而是狼毫重墨,写家国历史浓墨重彩。一行一段的每一个描绘都极具画面感,再加上角色塑造之传神,勾勒人物性情之逼真,故事情节之环环相扣、引人入胜,让读者几乎觉得自己不是在看一本书,而是在看一场纸面上的电影,使读者在文字阅读行进间,仿佛观看了一幕幕影像化的历史剧。对我来说《九州·华胥引》是一本会摆放在书桌上台灯边的一本小说,会在看完之后一次次的信手翻来,随意展开一页,都是一场影像化的文字!
序 BY 姚谦
我很少为人写序,因为我知道我不够资格,在文学创作里,我只不过是一个阅读者和小学生,在我眼里能写出一篇感人的文章和故事都是一件非凡的成就,我羡慕有这样才华与能力的人,我很乐意被他们引导入一篇一篇动人的故事与文章里,如果要我说出读后感,我可以滔滔不绝的说着,但是要我写序,那就太为难我了。但是这回有一点不一样,因为计划着退休后开始多写一些文字,而结识了一些出版社,因此有机缘抢先看到唐七公子的新作《华胥引》,因为在别人之前阅读了,所以也忍不住先说了阅读心得。
之前我从未看过唐七公子的作品,只在一些评论里,看到有人对他有如下的评价:唐七公子文风流畅,情节跌宕,擅长用幽默的语言述说令人心伤的故事,感动无数痴情男女,被誉为虐心女王。现在因为好奇所以看完了《华胥引》,果然名不虚传!在她的故事里有着接近于电影的画面感,就算这是一则古早的故事,却有着科幻小说的情节。小说里的角色与情感似古似今得跨越了时空的界限,于是在阅读起来更是天马行空的想象。看完了《华胥引》后,我对唐七公子本人也有了读者角度上的好奇,透过出版社的安排有机会跟她通上电话,电话那头的女子年轻而清脆的声音,完全跟我预期是一位深沉的作者不同,我特别好奇的问她是否看过《盗梦空间》这部电影,她笑着回答说:看过这篇小说的人都这么问过她,她的确看过这部电影,但是在写完这篇小说以后,这点更让我对她的想象力佩服不已。
我想也只有在笔耕的世界里的人,借由一支笔才能翱翔在这样充满了创意的空间,如同哈利波特骑上了他那只扫帚。我衷心的期待她能继续带着喜欢她文笔的人们,往后随著她的笔不断地经历超越时空的旅行。
楔子
一、殉国的公主
茶楼里的说书先生们,但凡上了点年纪,大约都听过六十七年前发生在卫国王都里的一桩旧事。
那桩事原本是个什么模样,如今已没人说得清。但关于此事的每一段评书,不管过程如何,填充故事的因果始终如一。
因果说,卫国国君早些年得罪了陈国,四年后被陈国逮着一个机会,由陈世子苏誉挂帅亲征,直杀到卫国王城,一举大败卫国。软弱的卫王室选择臣服,卫国最小的公主叶蓁却抵死不从,盛装立在王都城墙上上斥国主、下斥三军,一番痛斥后对着王宫拜了三拜,飞身跳下百丈城墙以身殉国。
史官写史,将之称为一则传奇,更有后世帝王在史书旁御笔亲批,说卫公主叶蓁显出了卫国最后一点骨气,是烈女子。
六十七年,大晁分分合合、合合分分,当年事隔得太远,百姓们遥想它,已如遥想一段传奇。而叶蓁公主的殉国之举虽感人至深,褪去神圣和风华后,却不如一段风月那样长久令人沉迷。就像在陈卫之战中,最能撩起世人兴致的,始终是她与陈世子苏誉的那段模糊纠葛,尽管谁也不知道那是不是真的。
大晁史书对苏叶二人的牵扯有所着墨,但着墨不多,只记了件小事,说陈世子苏誉在卫国朝堂上受降时,接过卫公呈上的传世玉玺,曾提问卫公道:“听闻贵国文昌公主乃当世第一的才女,琴棋书画无一不精,尤其画得一手好山水,卫公曾拿这枚传世玉玺与她做比,不知本宫今日有没有这个荣幸,能请得文昌公主为本宫画一幅扇面?文昌公主正是以身殉国的叶蓁的封号,取文德昌盛之意。
史书上记载寥寥,当年的知情人在这六十七年的世情辗转中早已化为飞灰,这桩悲壮而传奇的旧事便也跟着尘光掩埋殆尽。民间虽有传说,也不过捞个影子,且不知真假。而倘若果真要仔细打点一番这个故事,却还得倒退回去,从六十七年前那个春天开始说起。
二、国破
六十七年前那个春天,江北大旱,连着半年,不曾蒙老天爷恩宠落下半滴雨。大晁诸侯国之一的卫国,虽建在端河之滨,也不过饱上百姓们一口水,地里靠天吃饭的庄稼们无水可饮,全被渴死。不过两季,大卫国便山河疮痍,饿殍遍地,光景惨淡至极。
卫国国君昏庸了大半辈子,被这趟天灾一激,头一回从脂粉堆里明白过来,赶紧下令各属地大开粮仓,赈济万民。国君虽在一夕之间变做圣明公侯,可长年累下的积弊一时半会儿没法根除,开仓放粮的令旨一道一道传下去,官仓开了,粮食放了,万石的粮食一层一层辗转,到了百姓跟前只剩一口薄粥。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华胥引(套装共2册)(含最新特别番外:长安调) - 唐七公子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