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个人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36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版权信息
书 名 九个人
作 者 张新颖
责任编辑 胡曦露
出版发行 译林出版社
ISBN 9787544767842
关注我们的微博:@译林出版社
关注我们的微信:yilinpress
意见反馈:@你好小巴鱼
目录
CONTENTS
题记
沈从文的后半生:这是什么样的故事
一、绝境,和在绝境中创造事业的故事
二、个人和时代关系的故事:超越受害者的身份
三、创造力的故事
四、爱的故事
五、时间胜利的故事
黄永玉先生聊天记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沧溟何辽阔,龙性岂易驯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路翎晚年的“心脏”
一
二
三
四
五
穆旦在芝加哥大学
一、寻找穆旦的遗迹
二、穆旦的成绩单
三、自译诗和写诗
四、“我们的家总是那么热闹”
穆旦与萧珊
一、“您问起她安葬的地方”
二、“由于有人们的青春,便觉得充满生命和快乐”
三、穆旦的翻译与平明出版社和萧珊:“我们有一种共感,心的互通”
四、“终于使自己变成一个谜”
五、巴先生与穆旦译稿
活下去,并且“在日暮时燃烧咆哮”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能写师友回忆录的人是有福的
一
二
三
四
五
一个年轻艺术家的学习时代
一
二
三
四
五
题记
这本小书写的是这么一些个人,我无意对他们进行概括,唯有一点或可提出:除了沈从文,其他几位大致可以看作一代人——出生在一九一〇年代至二〇年代前几年之间,到三〇、四〇年代已经成长甚或成熟起来。他们不同于开创新文化的一代,也不同于之后的一代或几代。他们区别性的深刻特征,是新文化晨曦之际——这个短暂的历史时段非常重要——的儿女,带着这样的精神血脉和人格底色,去经历时代的动荡和变化,去经历各自曲折跌宕的人生。
这九个人的故事,自然交织进二十世纪中国的大故事;与此同时,却并未泯然其中,他们是那么一些难以抹平的个体,他们的故事不只属于大故事的动人篇章,更是独自成就的各个人的故事。
张新颖
二〇一七年九月二日,复旦大学
沈从文的后半生:这是什么样的故事
《沈从文的后半生》(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二〇一四年)这本书,出版几个月了,有时候我自己也会翻翻,不期然地产生出一些新的想法,这是非常奇妙的体验。我在写的时候,没有体会到的东西,慢慢地体会到了;写的时候没有明白的事情,会慢慢明白。也就是说,这本书,其实是大于写这本书的人的。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状态;如果你写了一本书,它和你一样大,或者比你还要小一点,恐怕不是很好的事情。
也就是说,如果把沈从文的世界,限制在一个研究者或者传记作者个人的世界里面,那就可能非常不妙。所以回过头来,我会有点感谢自己这样一个笨的写法,尽量地呈现沈从文这个人他的后半生是怎么过来的,至少表面上不那么急着用我自己的想法、观念来解释他、判断他。那样做可能写起来会比较痛快,读起来也会比较痛快;但是那样做的话,就存在着把这个人缩小、定型、标签化的危险;限制住了,就丧失了开放性——向更多更深的理解开放。最重要的还是对象本身,要小心翼翼地保护、保存,进而发现、发掘对象本身的丰富性。
话又说回来,如果一个研究者或传记作者没有他自己的感受、他自己的观察、他自己的想法,他又如何能够知道要保护、保存什么?他又如何去发现、发掘?他更如何形塑出一个贯通的形象、一个完整的世界?换句话说,一个研究者或传记作者,怎么可能没有一个内在的自我呢?诚然如此;不过我还是想说,这个内在的自我,还是保持、隐约在内含的状态比较好;同时,这个内在的自我更要自始至终保持其开放性,有自我而能“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子罕》),不要害怕别人说你没有见解,没有思想。
一部长篇的叙事作品——传记当然是这样的作品,叙述者必然有内在的叙述冲动,并且应该把叙述的动力充实、保持、发展和丰富到最终,否则,一开始就动力不足,或者中途涣散,都会使得作品无精打采;但是,内在的冲动即便很强烈,也应该自觉加以限制,不致酿成感情的泛滥和思想的恣肆,这同样会毁掉作品。有叙述的激情而节制、内敛,甚至隐藏,叙述饱满而不张狂,才有可能使得叙述本身的意蕴不受伤害。叙述本身可以产生出一个多维的立体空间,叙述者内在的自我应该致力于扩充这个空间,而不是让自我表现的冲动把这个空间压扁。
如果我们把沈从文后半生这么漫长时间的经历看成一个故事的话,这个故事不是一条单一的线,它是多向度的,立体的,有很多层次叠加融合在一起,读这个故事的人,领会到一层,就能明白一些东西;过了一段时间,可能还会领会到另外一层。我的脑子比较慢,我领会这个东西,需要过很长的时间才明白那么一点点,没有法子一下全体会到,全明白。虽然这本书是写完了,但是我明白的过程还没有完。
这样的一个故事,有可能包含着哪些含义?就像这本书,是一个开放的文本,它有可能朝哪些方向开放?
一、绝境,和在绝境中创造事业的故事
第一个我想说的是,绝境和在绝境中创造事业,可以把这本书读成这样的一个故事。这本书一开头,这个人就精神崩溃、自杀,一般来说,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一个故事,不会一开始就这样。一开始就这么一个剧烈的冲突,一个极端的情境,往后怎么写呢?但是他的人生就是这样的,一九四九年就经历了这个,一个人走到绝境,走到走投无路的地方。这个绝境,我用不着多说,是时代本身压给他的,是时代的转折压给他的,因为到了这个关口,他以前的创作方式没有办法继续下去了,他的事业被摧毁了。这是一个方面。
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一个人要走到绝境,其实是有他自主选择的成分在。因为时代的巨大转折和压力,不是沈从文一个人所承受的,很多人都在承受,为什么只有这一个人要走到精神崩溃去自杀的程度?当然,沈从文个人当时的现实处境有非常特殊的地方;除此之外,我想这当中,就还有一个勇气的问题,有一个人的大勇敢在。我们人这种动物,本能里面就有自我保护的反应机制,当碰到危险的时候,碰到绝境的时候,我们会有各种各样的办法避开它,绕开它。一九四九年也不是说没有这种办法,可以稍微妥协一点,可以随波逐流,大家怎么做你就怎么做,顺大流。当然随波逐流是一个不太好听的词,那换成好听的与时俱进就可以了。这样一来,这个绝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九个人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