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王朝系列全集(全28册)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6.26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前言
大秦王朝作为时代精神汇集的王朝,集中地体现了那个时代中华民族的强势生存精神。中华民族的整个文明体系之所以能够绵延如大河奔涌,秦王朝时代开创奠定的强势生存传统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秦王朝崛起于铁血竞争的群雄列强之际,建立了一个强大统一的王朝,开创了一个全新的铁器文明。但她只有十五年生命,像流星一闪,轰鸣而逝。这巨大的历史落差与戏剧性的王朝命运中,隐藏了难以计数的神奇故事以及伟人名士的悲欢离合。他们以或纤细、或壮美、或正气、或邪恶、或英雄、或平庸的个人命运奏成了这部历史交响乐。王朝所编织的社会文明框架及其所凝聚的文化传统,今天仍然规范着我们的生活,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巨大精神支柱。秦王朝崛起于铁血竞争的群雄列强之林,包容裹挟了那个时代的刚健质朴、创新求实精神。她崇尚法制、彻底变革、努力建设、统一政令,历一百六十余年六代领袖坚定不移地努力追求,才完成了一场最伟大的王朝革命,建立起一个强大统一的王朝,开创了一个全新的铁器文明时代,使中国农业文明完成了伟大的历史转型。
在这部丛书中,我们立足传统史学,借鉴正史的观点,以期全面解读大秦王朝的历史,给青少年朋友奉上一道不可多得的精神盛宴。
第一章历史的新篇章
历史的转变关头,一位强人进行了一场带有悲剧意味的改革。
从商鞅的“幸”与“不幸”,透视中国古代的改革。
据报载,1996年秋、冬,大型历史剧《商鞅》在京、沪等地“以其独特的震撼力打动了观众……把人们带到2000年前遥远的年代”。2000年前的人和事,如何打动现代人的心?
一、相隔一百余年的两幕场景场景之一:
公元前338年的一天,在秦国一个叫彤的地方(今陕西华县西南),发生了一幕惨剧——
一位壮年汉子的头和四肢逐一被绳缚住,然后各自拴在一辆马车上。只听一声令下,那些早已按捺不住性子的烈马,驾着5辆车。猛地向各自不同的方向冲出。随着一声凄厉的、划破长空的叫喊,那汉子的肢体已被撕裂成5块,血淋淋地拖在5辆马车后面。
这令人毛骨悚然的“五马分尸”,是先秦的一种酷刑:车裂。受刑的汉子,叫商鞅。在此前20年里,商鞅在秦国积极推行变法。可是,变法却把他推上了刑场。
场景之二:
公元前235年,天下大旱,整整一个春天滴雨未下。湛蓝的天空下,大地龟裂,田里的禾苗被晒成枯草。天气偶尔转阴,有时还是乌云集聚,旱天鸣雷,但一阵狂风吹过,云散天开,仍然是骄阳似火。农民眼巴巴地望着干枯的农田,愁肠百断。
在秦王政十二年的这场大旱期间,关东各国纷纷出现“流民”,农民背井离乡,逃荒去了。可是,关中的秦国农民,却宁可饿死家乡,也没有人敢离开什伍组织,脱离耕种的“本业”。原来,自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政策,并将人民牢牢地用什伍这种基层组织辖制住,农民一方面害怕擅离“本业”受到严厉制裁,另一方面又逐渐形成了死守乡土的传统。他们没有中原农民那种一遇水旱灾害或兵燹便离家出走的自由。影响所及,直到近代,关中的农民也没有逃荒的习惯。
商鞅变法带来的这一结果,对秦国政治和社会的稳定,对在天灾人祸面前不低头,努力促生产,保收成,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幸好,那年6月以后,天公终于降下甘霖。而且,雨量充沛。其时秦王嬴政已经亲政,正着手统一六国的大业。他凭借着秦国自商鞅以来所积累起来的优势,指挥军队横扫六国,在短短十几年时间里,平定天下。
现在。人们不禁要问:何为“变法”?“变法”何以会带来如此杀身之祸?商鞅变法,成耶,败耶?
我们还是从头说起。
二、少年有志,寻求明主商鞅出生在卫国的一个贵族家庭。按当时以国名为姓的习惯,他叫卫鞅。由于是贵族后代,他就是公孙,所以又称公孙鞅。改称商鞅是以后的事情。
商鞅出自名门望族。见多识广,加上自己勤奋好学,所以从小就显露出过人的才干。卫国地处四方交通要道,特别是它的都城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在当时是有名的大城市,积聚了大量的社会财富,经济繁荣,文化发达。战国初期各种思想风起云涌,各种学说、观点竞辩短长。在特定环境的熏陶、滋养下,年少的商鞅逐渐形成了他高远的志向、宏大的抱负。对当时流传的各种思想,他最青睐于法家。
商鞅对法家的学说产生兴趣,与受吴起的影响有一定的关系。早期法家的杰出人物吴起,也是卫国人。他一度做过鲁国的将军,后又西去魏国,参与李悝变法,主管西河地区(今陕西大荔县以东地区),政绩显著。公元前390年左右,因受魏武侯的大臣们的排挤,吴起由魏入楚。那时,楚悼王正力图振兴国势,就任用吴起为令尹(类似宰相的职务,为楚国最高行政长官,兼握军权),主持变法改制。吴起全力推行新政,在很短的时间里使楚国出现一派新气象。吴起又善于治军练兵,增强了楚国的武力。楚军曾挥师北上,饮马黄河。
商鞅长大以后,为了谋求发展,离开了业已衰落、且为强邻欺辱的卫国,来到法家政治影响较大的魏国。魏国在魏惠王即位后,从争霸中原的实际需要出发,表示尊重法家的作用。法家人士公叔座被任命为魏相。商鞅入魏后,就投在公叔座的门下。
公叔座相当赏识来自卫国的这位后生。公叔座病重的时候,魏惠王曾来探病,问:“万一你的病无法救治时,国家大事该如何处置?”公叔座回答:“我门下有一个叫卫鞅的,年轻却有才能,可协助你治理国事。愿王能放心地听他的主意!”但是公叔座又向魏惠王说:“如果你不任用卫鞅为相,那就杀了他,不要让他离开魏国,以绝后患!”
魏惠王回去后,并没有把公叔座的话放在心上。他既没任用商鞅,也未派人杀掉商鞅。
商鞅在魏国一连住了几年。正在他为自己的才干和抱负得不到施展而郁郁不乐时,秦国发生了一件大事,它改变了商鞅此后的命运。
公元前361年,秦国的国君献公病死,21岁的渠梁即位,是为孝公。这位新登基的国君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形势:位居关中的秦国长期处于落后的地位,西有戎、狄少数民族的骚扰,东受中原列国的欺辱。更有甚者,一些诸侯国视秦为未开化的野蛮人,不让秦参加中原各诸侯的会盟。对此,不甘落后的秦孝公感到一种刺激和挑战。他一登上王位,就决意富国强兵,推出招兵买马、赏赐有功之士等措施。其中,他颁布了一条极为重要的法令:凡能使秦国强盛的人,都可以得到官做,分到土地。
秦孝公励精图治的决心打动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中国历代王朝系列全集(全28册)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