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让我们难以领略音乐的艺术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92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是什么让我们难以领略音乐的艺术?
钱浩 著
WUHAN UNIVERSITY PRESS
武汉大学出版社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是什么让我们难以领略音乐的艺术?/钱浩著.—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21.1
ISBN 978-7-307-21920-5
Ⅰ.是… Ⅱ.钱… Ⅲ.音乐欣赏 Ⅳ.J605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20)第223321号
特约策划:韩 松
责任编辑:赵 金
装帧设计:苗 倩
出版发行:武汉大学出版社(430072 武昌 珞珈山)
(电子邮箱:cbs22@whu.edu.cn 网址:www.wdp.com.cn)
印刷:武汉市金港彩印有限公司
开本:850×1168 1/32 印张:8.375 字数:152千字 插页:3
版次:2021年1月第1版 2021年1月第1次印刷
ISBN 978-7-307-21920-5
版权所有,不得翻印
目录
序
第一章 音乐和音乐艺术的区分
何必去绕半个地球?
音乐的艺术不同于音乐的自然状态
音乐的艺术是怎么独立出来的?
怎样才算是艺术地聆听?
入门须知
第二章 “歌式音乐观”对鉴赏力的制约
丝不如竹,竹不如肉
以词论乐与“钟子期的幽灵”
不讲音乐的音乐课
器写人声
这么做卑鄙吗?
没有秤星的秤
休眠的结构意识
为什么嗓音之美令人着迷?
演奏家伟大在哪?
第三章 形式、乐感与深度
古典音乐的体系性
拼图的一块
作为乐理窗口的钢琴键盘
贝多芬何以成圣?
复调迷古尔德
节拍与深浅
后记
鹿 书
序
格非
2014年9月,钱浩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作为他的导师,我对他的学术前景一直抱有很大的期待。他硕士阶段在清华大学哲学系受过系统、扎实的学术和思维训练,同时,他也在文学、艺术的多个专业领域有着极高的禀赋和完备的修养:他酷爱文学写作,擅长书法、绘画和篆刻,在中西方音乐史和美术史方面同样有很好的积累。
钱浩也深谙乐理,懂作曲,多年来一直在音乐理论研究和艺术歌曲创作方面用力甚勤。他的硕士学位论文《道家的音乐本源观》对中国古代儒道哲学中的音乐思想进行了专门探讨;而他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复调小说与复调音乐》,则对巴赫金的“复调小说”理论与复调音乐的关系作出了精细的梳理与辨析,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国内在相关问题上研究的不足。该论文在《文艺理论研究》上发表之后,受到了学界同行的关注和好评。
说到钱浩的音乐修养,我忽然想起了一件往事。
旅居欧洲的严歌苓夫妇有一天去逛柏林的跳蚤市场,无意中看到了一张几乎全新的黑胶唱片,那是加拿大钢琴家格伦·古尔德在1957年录制的《哥德堡变奏曲》的复刻版。严歌苓因知道我对古尔德的喜爱,便买下了这张唱片并托人带到北京,转交到我的手中。大约半年之后,严歌苓来北京参加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活动,我便邀请她和责任编辑刘稚女士一起来家中欣赏巴赫的这首《哥德堡变奏曲》。我也邀请了钱浩。当我们几个人在沙发上坐定,静静地欣赏音乐的时候,只见钱浩不慌不忙地从挎包里取出一沓试卷似的东西,摊在双膝上,紧锁眉头,一边听着音乐,一边轻轻地翻看。我小声问他在看什么,答曰:“《哥德堡》的乐谱。”在那一刻,我猛然意识到,我和钱浩根本不是同一类型的爱乐者。我痴迷于古典音乐三十年,见过的发烧友不知有多少,可还从来没见过对着乐谱赏析音乐的人。我心里暗想,等一会儿或许可以请钱浩谈谈古尔德对巴赫的理解和演绎手法。可惜严歌苓在听完巴赫之后立即要求听几段歌剧,随后我就把这事给忘了。
我和钱浩见面时虽几乎无话不谈,但我总是刻意回避与他讨论音乐,可他又偏偏喜欢就一些艰深的音乐问题向我“请教”,并让我对他创作的一些声乐或器乐作品进行“指导”。我虽然喜欢听音乐,但对乐理可是一窍不通啊。尴尬当然是免不了的。不过,在我们的“音乐谈话”中,我倒是从他那里获得过不少帮助。我记得,有一天下午,我们在胜因院的办公室里聊起了舒曼。他就舒曼的音乐创作所发表的意见,我至今记忆犹新,那些观点为我更好地理解舒曼提供了一些重要的启示。
尽管钱浩兴趣庞杂,爱好广泛,但我却一点都不担心他的专业学习和文学研究。因为在钱浩那里,音乐也好,美术也好,文学也罢,实际上都是同一件事情。另外,钱浩是一个十分低调、沉潜的人,思路缜密,做事有条不紊。事实上,他在写作博士论文最为紧张的那些日子里,居然还忙里偷闲地写了一个中篇小说,又完成了一部有关音乐欣赏的著作。那个中篇小说后来获得了“朱自清文学奖”唯一的一等奖,而那部关于音乐的专著,就是现在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什么让我们难以领略音乐的艺术?》。
这部著作我前后读过两遍,而最近的修订稿更加令人印象深刻。全书分为以下三部分:第一章讨论“自然的音乐”与“艺术的音乐”之分际,可以说是从时间纵轴上探讨音乐艺术的发端,特别是音乐艺术的精确性问题;第二章是从空间关系上进一步阐述“歌式音乐观”的诸多表现,以及这种观念或习惯对音乐鉴赏力的制约;第三章侧重分析了古典音乐在形式上的体系性,以及一些具体的欣赏要领。
这本书的一大特点是文风朴实、思路清晰、要言不烦,因而读起来有一种特别的兴味和理趣。钱浩结合自己研习音乐的生活经验,与读者展开平等的对话与交流,娓娓道来,妙喻迭出。有些地方,作者的阐述看似平实、浅易,实则别有洞见,言近而意远。比如说,在本书的第一章中,钱浩于不经意间向读者提出了一系列极有深意的问题:西方的音乐艺术是如何从自然的状态下分离出来,从而演变为一种系统、艰深的艺术实践的?这种分离或独立,为什么会发生在文艺复兴至巴洛克时期的历史阶段中?对精确性的追求因何会成为一种新的美学范式?
照我看来,在心理学、哲学或文学领域,这样的问题也可以从其他角度,以另一种方式被提出来,比如:原先不分畛域、统御一切的人的自我,是怎样(以及何时)分化出一个对象化的“世界”的?现代哲学是如何诞生的?为什么会出现斯宾诺莎?现代小说(Novel)为什么会从史诗、神话、民间故事的自然状态中被分离出来?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是什么让我们难以领略音乐的艺术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