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经典选读:全10册(唐诗宋词、诗经杂剧)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8.18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总目录
白居易诗选
楚辞选
杜甫诗选
李白诗选
李清照词选
诗经选
苏轼词选
唐宋传奇选
辛弃疾词选
元人杂剧选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白居易诗选/孙明君评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选读)
ISBN 978-7-02-011138-1
Ⅰ.①白… Ⅱ.①孙… Ⅲ.①唐诗—诗集 Ⅳ.①I222.742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5)第216509号
责任编辑 葛云波
装帧设计 刘静
责任印制 张文芳
出版发行 人民文学出版社
社 址 北京市朝内大街166号
邮政编码 100705
网 址 http://www.rw-cn.com
印 刷 三河市宏盛印务有限公司
经 销 全国新华书店等
字 数 177千字
开 本 680毫米×1000毫米 1/16
印 张 20 插页3
印 数 1—5000
版 次 2005年5月北京第1版
印 次 2016年1月第1次印刷
书 号 978-7-02-011138-1
定 价 36.00元
如有印装质量问题,请与本社图书销售中心调换。电话:01065233595
前言
一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自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人称白傅。原籍太原,后徙下邽(今陕西渭南)。“父季庚,为彭城令,李正己之叛,说刺史李洧自归,累擢襄州别驾”(《新唐书·白居易传》)。
白居易出生于新郑(今属河南)。少年时代,因藩镇之乱,十二岁避难越中一带,经受了颠沛流离之苦,对社会现状有了清醒的认识。白居易素有远大抱负,长期潜心苦读,终于在贞元十六年(800)二十八岁时考中了进士。十八年应拔萃科考试,入甲等,授秘书省校书郎,与密友元稹一起进入官场。元和元年(806)准备参加“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考试,撰成《策林》七十五篇,入四等,授盩厔(今陕西周至)县尉。在这里诗人和朋友王质夫、陈鸿共同游历仙游寺,语及天宝年间的旧事,后来创作了著名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元和二年授翰林学士,次年任左拾遗。本期诗人写作了大量的讽喻诗,《秦中吟》、《新乐府》大都完成于此时。在朝廷,诗人正道直行,敢于和皇帝当面进行争论,“后对殿中,论执强鲠,帝未谕,辄进曰:‘陛下误矣。’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绛曰:‘陛下启言者路,故群臣敢论得失。若黜之,是箝其口,使自为谋,非所以发扬盛德也。’帝悟,待之如初”(《新唐书·白居易传》)。左拾遗任职期满后,皇帝允许他自己选择官职,白居易选择了京兆户曹参军。元和六年,母亲去世,按照当时的惯例暂时离开官场,回到下邽。
元和八年,白居易回朝任左赞善大夫,这只是一个有名无实的清闲官职。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被刺,白居易越职言事。早年得罪过的小人趁机诬陷,说白居易母亲因赏花而坠井,白居易却写有《赏花》、《新井》诸诗,对母亲不孝,有伤名教,遂贬为江州刺史;中书舍人王涯上书,认为白居易不宜治郡,于是追贬为江州司马。这次贬谪对诗人打击很大,他由早年的志在兼济为主,转向了以独善其身为主。早年思想中本来就存在的佛教、道教的思想开始滋长,在庐山东林寺边修建草堂,时常读经修炼。在江州司马任上乐天写作了另外一首著名长诗《琵琶行》。四年后,即元和十三年,徙忠州刺史。忠州是一个偏僻的小地方,诗人在这里也很郁闷,有“天教抛掷在深山”(《木莲树图》)的慨叹。
元和十五年,宪宗暴卒,穆宗李恒即位,白居易被招回朝廷,任中书舍人。到了朝廷之后,他很快就失望了,他发现天子生活荒淫,不理国事,宰相才能低下,赏罚失度,面对四处横行的盗贼无能为力。白居易多次呼吁,他的意见却无人采纳。失望之馀,自己要求去外地任职。“为杭州刺史,始筑堤捍钱塘湖,钟泄其水,溉田千顷。复浚李泌六井,民赖其汲。久之,以太子左庶子分司东都。复拜苏州刺史,病免。文宗立,以秘书监召,迁刑部侍郎,封晋阳县男。大和初,二李党事兴,险利乘之,更相夺移,进退毁誉,若旦暮然。杨虞卿与居易姻家,而善李宗闵,居易恶缘党人斥,乃移病还东都。除太子宾客分司。逾年,即拜河南尹,复以宾客分司。开成初,起为同州刺史,不拜,改太子少傅,进冯翊县侯。会昌初,以刑部尚书致仕。六年,卒,年七十五,赠尚书右仆射,宣宗以诗吊之”(《新唐书·白居易传》)。
乐天早年有宏大的抱负,后来在黑暗的现实面前不得不放弃了自己的理想。宪宗时代,白居易初对策高第,擢入翰林,以为遇见了千古明君,对宪宗抱有很大幻想,意欲奋力报效。在遇见挫折之后,白居易改变了早年的人生态度。自从沦落江州之后,白居易的生命中值得我们注意的有这么几点:
一、作为一个诗人他始终没有放弃诗歌创作,“蓄意未果,望风为当路者所挤,流徙江湖。四五年间,几沦蛮瘴。自是宦情衰落,无意于出处,唯以逍遥自得,吟咏情性为事”(《旧唐书·白居易传》)。早年的讽喻诗后期很少再写,但在他的诗歌中依然有一些关怀人民疾苦的诗篇,表明诗人并没有忘记民众的苦难。后期诗篇中表现得最多的是诗酒风流、逍遥自得、知命不忧的思想情感,这种情调对后世诗人也产生了很大影响。二、晚年的乐天,始终没有和宦官集团同流合污,也没有介入牛李党争。“大和已后,李宗闵、李德裕朋党事起,是非排陷,朝升暮黜,天子亦无如之何。杨颖士、杨虞卿与宗闵善,居易妻,颖士从父妹也。居易愈不自安,惧以党人见斥,乃求致身散地,冀于远害。凡所居官,未尝终秩,率以病免,固求分务,识者多之”(《旧唐书·白居易传》)。这一点后人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观居易始以直道奋,在天子前争安危,冀以立功,虽中被斥,晚益不衰。当宗闵时,权势震赫,终不附离为进取计,完节自高。……呜呼,居易其贤哉!”(《新唐书·白居易传》)三、在杭州苏州等地,白居易兴修水利,做了许多有利于人民的事情。在杭州刺史任内,他带领民众修筑钱塘江,可以灌溉千顷农田。晚年在洛阳,施舍家财开凿龙门八节滩,以利舟楫通行。四、中年以后对佛教、道教越来越倾心。“东都所居履道里,疏诏种树,构石楼香山,凿八节滩,自号醉吟先生,为之传。暮节惑浮屠道尤甚,至经月不食荤,称香山居士”(《新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选读:全10册(唐诗宋词、诗经杂剧)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