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人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1.03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版权信息
书名: 中世纪人
作者: (英)艾琳·鲍尔
出版社: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出版时间: 2018年11月
ISBN: 9787569926590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目录
|作者的话|
|写在《中世纪人》第十版前|
|便西拉智训(节选)|
第一章 |前奏|
第二章 |农民波多|
第三章 |马可·波罗|
第四章 |艾格伦蒂娜(Eglentyne)夫人|
第五章 |梅纳杰的妻子|
第六章 |托马斯·贝森|
第七章 |科格夏的托马斯·佩科克|
作者简介
译者简介
|作者的话|有的时候,社会史的叙述会过于抽象、模糊而受人诟病。无论是对于领导还是学生,社会史中缺乏个性鲜明的人物,远不及政治史引人入胜。然而,事实上,无论是要再现普罗大众的生平,还是为诺曼底公爵或埃诺的菲利帕书写史诗,历史上的素材都浩如烟海。平凡的人生也许并不华丽,但也生动有趣。在我看来,社会史尤其适合描写人物:历史学者们崇尚庄园制度发展或者中世纪贸易情况,但刻画人物的中世纪历史也许更容易在普通读者的心里获得重生。历史唯鲜活而有价值。诗人梅特林克所谓的“万物不死”正是每一个历史学家的座右铭。有人认为历史只关乎逝者,也有另一种观点提出历史只关乎政治运动和条款。后者看似与工人阶级息息相关,比前者更具有血肉之躯的感情,实际上却使历史更加死气沉沉。正是这些不视历史为活物的观点将历史书籍驱逐出了普通人家的书架,唯有历史小说能占有一席之地。接下来,我将再现中世纪社会生活的各方各面,并展现不同的史料:波多(Bodo)代表农民的生活,即早期典型庄园中农民的生活;马可·波罗(Marco Polo)是威尼斯商人,与东方贸易;艾格伦蒂娜夫人(Madame Eglentyne)在修道院的一生;巴黎中产阶级主妇的日常,以及中世纪时期人们对女性的看法;英国商人托马斯·贝森(Thomas Betson),主营羊毛交易,与英国最大的贸易公司斯塔普勒公司(Merchants of the Staple)往来颇多;还有在东安格利亚经营服装生意的托马斯·佩科克(Thomas Paycocke)。除马可·波罗外,其余五位都是默默无闻的普通人。我所用的史料包括庄园主的账本、旅行者的传闻、主教的记录、家规家训、家信、贫民习艺所、黄铜纪念牌以及遗嘱等。本书最后,我附上了一份资料来源表,说明自己所用的史料从何而来,并添加了附注及参考文献。我希望,自己这一微不足道的行动,能让“溘然长逝的先辈”获得重生,让一两个领导或者想从人物刻画视角了解中世纪社会、经济生活的老师感兴趣。感谢我的出版商Messrs.Methuen and Co.允许我将自己另一本作品《科格夏的佩科克》(The Paycockes of Coggeshall)融入本书第四章之中。感谢剑桥大学出版社(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允许我在第三章中援引自己在《中世纪英国女修道院》(Medieval English Nunneries)论文中的部分内容。我还要感谢我的朋友M.G.琼斯小姐和剑桥哥顿学院的H.M.R.穆雷小姐,她们为本书提出了珍贵的建议。此外,感谢我的姐姐洛达·鲍尔小姐编辑本书的索引。1924年5月艾琳·鲍尔
|写在《中世纪人》第十版前|第一版《中世纪人》出版之后,艾琳·鲍尔并未停止收集资料。她还制定了写作计划,以期将新的文章收入新版《中世纪人》中。在所有新文章里,只有第一章《前奏》得以在她去世之前完成。本版本已将其收录。出版时,第一章内容或与原作有所出入。《前奏》讲述了战争渐近,慕尼黑来而复去的历史。尚没有历史学家描写过罗马人被野蛮人威胁的这一段时光——鲜有历史学家像艾琳·鲍尔这样,对世俗生活非常敏感,所以很少有人注意到五世纪或六世纪时的罗马和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欧洲有诸多相似之处。终于完成这篇文章之后,艾琳决定不单独公开发表,而是将其当作一本描述当时风土人情的小册子,呈现在读者面前。1938年,她在剑桥大学历史俱乐部开会时,这本册子得以面世:当时,她把原文中的开篇和结尾替换成了其他文章或段落注释,以更好地过渡。我很确定,艾琳并不希望这些零散的段落出现在《中世纪人》中,因此我尽己所能,改写了她的初稿。改写所依据的资料只是零散的注释,因此并未做到字字忠实。敬请读者注意,前两篇以及最后一篇文章只是与原文相近,并非与艾琳·鲍尔的原文一模一样。1963年4月M.M POSTAN
|便西拉智训(节选)|用歌辞赞美敬虔的人、就是要赞美我们的列祖。人留名于后世、受人的称赞;也有不能留名的、他们死了、也就没有人称赞他们;这样他们虽有若无、他们的子孙也是如此。如果他们是虔敬的、他们的幸福必不断绝、他们的后裔必享受他的遗产、也必子子孙孙世代相承。上帝与他们所立的约、他们的后裔也必遵守、照着祖宗的行事而为人。他们的名声世代传留、他们的善事没有人忘记。他们的身体平安葬埋、他们的名声传留万代。《便西拉智训》第44章
[1]
【注释】 [1] 译文引自约拿单牧师《次经:便西拉智训》——译者注
第一章 |前奏|1.罗马既倾众所周知,中世纪建立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之上。从某种程度上说,罗马帝国的坍塌,为众多王国和文化的崛起创造了条件,并为中世纪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这一段历史客观存在于这一过渡时期,然而在这段时期,人们的生活如何,欧洲从罗马时代跨越到中世纪的时期如何,我们知之甚少。尽管我们确定身处其中的人无法预言,也无法获得先知、了解未来几个世纪世界的模样,但我们不知道见证罗马帝国衰落是何种感受,也无从得知其中的人是否理解自己见证的历史。然而这一悲剧的主题及主演已是相当明显。所有见证者都能意识到,第四世纪到第五世纪的罗马帝国再也不复当年安东尼和奥古斯都时代的辉煌了。罗马帝国已经连失土地,经济衰退,野蛮人一直逐逐眈眈,最终取而代之。罗马帝国的领土北临北海,南至撒哈拉沙漠北缘,东至中央亚细亚草原,西抵欧洲西海岸,覆盖了古希腊、古伊朗及腓尼基帝国。此外,罗马帝国还统治或管理着高卢及北非境内的人民和公国。然而,公元四世纪的罗马,疆界线正在不断收 ............

书籍插图:
书籍《中世纪人》 - 插图1
书籍《中世纪人》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中世纪人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