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社会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11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透明社会
[德]韩炳哲 著
吴琼 译
中信出版集团
目录
肯定社会
展示社会
证据社会
色情社会
加速社会
亲密社会
信息社会
揭秘社会
监控社会
我是凭借不为他人所知的那部分自己而活着。
——彼得·汉德克[1]
[1] Peter Handke, Am Felsfenster morgens, Salzburg 1998, S. 336.
肯定社会
当代公共话语中没有哪个词比“透明”(Transparenz)更高高在上,地位超然。人们对它孜孜以求,这首先与信息自由息息相关。对“透明”无所不在的需求愈演愈烈,甚至让它登上神坛,一统天下。这种需求归因于一种超越了政治和经济范畴的范式转变。如今,人们为了获得肯定性(Positivität),不断消除否定性(Negativität),否定社会让位于肯定社会。因此,透明社会首先就表现为一个肯定社会。
当事物退去所有否定性,当它们被压扁、抹平,当它们毫不抵抗地融入资本、交际与信息的顺流之中,事物就成了透明的。当行为变得可操作,当它们屈身于可计算、可调节、可控制的过程,行为就成了透明的。当时间被抹平为一个个按次序排列的、可供人使用的现在,时间就成了透明的。如此一来,未来也就被肯定化了,成为被优化的现在。透明的时间是没有命运也没有事件的时间。当图片脱离所有的剧本撰写、舞蹈编排、布景设计,脱离所有解释学上的深度,脱离了意义,流于色情(pornografisch),图片就成了透明的。色情作品是图片和眼睛的直接接触。当事物放弃其独特性,用价格来表达自己,那么事物也就成了透明的。金钱让一切都可以相互比较,它消除了事物所有的不可通约性(Inkommensurabilität)和所有独特性。透明社会是一座同质化的地狱。
仅仅把“透明”和营私舞弊以及信息自由联系起来的人,实在是低估了它的影响力。“透明”是一种系统性的强制行为,它席卷所有社会进程,并使之发生深刻的变化。如今的社会体系为了加速其各方面进程,使它们变得可操作,便迫使它们追求“透明”。
这种“加速”的压力伴随着对否定性的逐渐消除。在同者相互应答、形成链式反应之时,交际速度达到峰值。他性(Andersheit)与陌生性(Fremdheit)之否定性,或者说他者的抵抗,干扰并延缓了同者之间顺畅的交际。“透明”将他者或陌生者排除在外,以此来稳固系统,并加速其运转。这一系统性强制行为使透明社会成为一个一体化的社会。其中包藏着极权属性:“一体化(Gleichschaltung)[1]的新说法——透明。”[2]
透明的语言是一种形式化的、纯机械的、可操作的语言,它没有任何矛盾情绪。威廉·冯·洪堡(Wilhelm von Humboldt)就曾指出人类语言中所蕴含的根本的不透明性:“运用语言时,一个人的所思所想不可能和另外一个人完全一致,一个极其微小的差异会像水中的涟漪一般,在整个语言中荡漾开来。因此,所有的理解同时又始终是不理解,思想和情感上的所有一致同时也是一种分歧。”[3]假如这世界仅由信息构成,信息的顺畅流通就可称之为交际的话,那么这世界无异于一台机器。肯定社会被“信息的透明与淫秽(Obszönität)”所统治,“那里不再有事件发生”[4]。对“透明”的强制追求将人类本身降格为系统中的一个功能组件。“透明”的暴力就在于此。
人类的灵魂显然需要这样的空间,在那里没有他者的目光,它可以自在存在(bei sich sein)。它身上有一种不可穿透性(Impermeabilität)。完全的照明会灼伤它,引起某种精神上的倦态。只有机器才是透明的。从根本上构成生命的是自发性、事件性和自由,它们不容许“透明”的存在。洪堡也曾对语言有过这样的论述:“在人身上会萌生某种东西,任何理智都无法在先前的状态中找到其缘由;如果人们企图排除这种无从解释之现象存在的可能性,那么人们就……恰恰歪曲了语言产生和变化的历史事实。”[5]
“后隐私”(Post-Privacy)思想同样也十分天真。它以追求“透明”为由,要求人们彻底放弃私人空间,这会导致一种透明的交际。这一思想错漏百出。一个人甚至对他自己来说都不是透明的。按照弗洛伊德的说法,“我”(Ich)恰恰会去否认那些被无意识的东西大大肯定、殷殷渴求之物。“它”(es)对于“我”来说始终处于极度隐匿的状态。因此,一道裂隙(Riss)便贯穿人类的心灵,致使“我”无法与自己达成一致。这道深深的裂隙消除了自我透明的可能性。人与人之间也有裂隙。因此,人际的透明是不可能实现的。当然,它也并不是什么值得向往的东西。正是他者身上所缺少的透明性才维持了关系的鲜活度。格奥尔格·西美尔(Georg Simmel)写道:“仅仅绝对的认识即心理学上已经充分利用这个事实,就足以令我们清醒起来,使关系的生动活泼陷于瘫痪……关系的富有成果的深刻,会预感和尊重在任何已经显露出来的最后的东西的背后,还有一种最最后面的东西……只不过是那种柔情万端和自我克制的报偿,柔情和自我克制在最密切的、包括整个人的关系里,还尊重内心的个人财富,通过保密的权利来限制提问的权利。”[6][7]对“透明”的强制追求恰恰缺少这份“柔情”,这“柔情”就是对那不可完全被消除的他性的尊重。当今社会中,到处洋溢着对“透明”的热情,而人们的当务之急是培养一下对距离的热情。距离和羞耻心无法被纳入资本、信息及交际的高速循环。因此,人们便以“透明”的名义,消除了所有谨慎的回旋余地。它们被照得通亮,被剥夺殆尽。世界也因此变得更加无耻、更加赤裸。
一个人的自主是以他拥有不理解另一个人的自由为前提的。理查德·桑内特(Richard Sennett)评论道:“自主并非一种基于理解的、透明的平等,而是指人们接受其他人身上他所不理解的部分,这是一种不透明的平等。”[8]此外,透明的关系是一种死亡的关系,它没有一丝一毫的魅力和活力。只有死亡之物是完全透明的。对“透明”的强制追求确确实实正在摧毁那些肯定的、富于生产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透明社会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