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电影艺术史 (电影艺术学丛书)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2.2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美国电影艺术史/蔡卫,游飞主编.—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11
(电影艺术学丛书)
ISBN 978-7-81127-223-9
Ⅰ.美…Ⅱ.①蔡…②游…Ⅲ.电影史—美国Ⅳ.J909.712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 (2008) 第102937号
美国电影艺术史
主编 蔡卫游飞
责任编辑 欧丽娜
责任印制 曹辉
封面设计 大鹏工作室
出版人 蔡翔
出版发行 中国传媒出版社 (原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社址 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东街1号邮编100024
电话 86-10-65450528 65450532传真65779405
网址 http://www.cucp.com.cn
经销 新华书店总店北京发行所
印刷
开本 730×988mm 1/16
印张 20.25
版次 2009年10月第1版 2009年10月第1次印刷
书号 ISBN 978-7-81127-223-9/J·223
定价 45.00元
版权所有翻印必究印装错误负责调换
总论一、美国电影与好莱坞制片厂体制
二、美国电影的外延
三、美国电影的艺术内涵
第一章 美国电影初创时期(1895-1929)第一节 由技术发展开始的美国电影
第二节 纽约时期——从埃德温·鲍特到格里菲斯
第三节 默片时代的喜剧艺术
第四节 外国籍导演的艺术贡献
第五节 从技术与商业走向艺术的早期有声片
第六节 好莱坞体制的成形
第二章 经典好莱坞前期(1930-1945)第一节 类型化生产
第二节 经典类型片
第三节 《公民凯恩》
第四节 类型片大师
第三章 经典好莱坞后期(1945-1965)第一节 传统电影类型的提升
第二节 新电影类型的形成和发展
第三节 “二战”后的美国纪录电影
第四节 “二战”后的美国实验电影理论和“作者电影”理论
第四章 “新好莱坞”及其后(1967-1989)第一节 “新好莱坞”简史
第二节 “新好莱坞”类型论
第三节 电影叙事与电影语言的继承与创新
第四节 “新好莱坞”美学特征
第五节 重要作者及其作品
第五章 当代好莱坞(1990-2005)第一节 好莱坞大片
第二节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好莱坞类型片
第三节 全球化制作班底
第四节 美国独立电影
总论
一、美国电影与好莱坞制片厂体制
美国1932年12月号的《幸福》杂志(Fortune Magazine)上有这样一段话:“一部影片何时变成一件艺术品,无疑取决于人的因素。但电影的诞生和发展却并非取决于人的因素而是电影业的因素。电影业支好了画架,买好了颜料,选好了风景,还雇来了潜在的艺术家。至少在艺术家现身之前,电影业本身比所有元素的综合来得重要。但是,尽管艺术家还没有为我们作出界定,而行业本身已经作为一个生命体存在了,并且还在人类元素的生活和宿命之外发现了另一个宿命。”
“新浪潮”主将弗朗索瓦·特吕弗(Francois Truffaut)在1972年说过,“一部电影取得一定程度的成功,它就变成了一个社会运动,而它的质量问题倒成了次要的东西了。”一部电影的成功并不一定依赖于它的艺术质量(这一问题是精英艺术和大众艺术争论的关键),但是对任何电影的质量的最终剖析(依据主观性的批评舆论),都恰巧会落脚到它在社会经济方面造成影响的事实上。十分有趣的是,特吕弗的看法又恰恰与美国最高法院1915年的裁定不谋而合,该裁定宣称“电影放映是一种纯粹而又明确的商业产品,其目的在于赚取利润”。特吕弗和美国最高法院两者都认识到商业电影制作的一个基本原则:制片人也许不那么懂艺术,但他们懂得兜售以及如何系统化地推出相同的产品。如果制片人的产品碰巧被批评界评价为艺术品的话,那就更是锦上添花了。
从本质上讲,好莱坞制片公司的作用一直是在制造特吕弗所谓的“社会运动(Sociological Event)”。为最大限度地吸引观众群,早期的电影制作者探索了观众的诉求范围,并依据观众的反应将这些范围予以标准化。众所周知,美国“汽车大王”亨利·福特(Henry Ford)对现代汽车工业作出了两项划时代的贡献:汽车零部件的“标准化”和流水作业的“装配线”。这两者也被精明的电影业主创造性地运用到了好莱坞的电影生产之中。在电影业的发展过程中,基于经济的考虑,实验性的制作不断让位于标准化的制作。在1915年到1930年之间,制片厂基本上将电影制作的方方面面都标准化(因而也就经济化)了。由于生产组织上严密的配合,好莱坞制片厂的“经典”时期(大约从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被称为“工厂”制作体系。好莱坞“制片厂体系”大量制作和发行电影的做法与一般工业的生产销售方式在本质上没有差别,这与后来的“新好莱坞(New Hollywood)”有着很大的不同。在新好莱坞时代,制片厂主要发行电影,而电影大多是独立制作完成的。
截至20世纪50年代,大制片厂(米高梅、二十世纪福克斯、华纳、派拉蒙和雷电华)不但制作电影,而且还通过自己的发行公司将影片出租给受到自己控制的电影院线。虽然这些大制片厂(连带哥伦比亚、环球、共和、莫诺格莱姆等中型制片厂)从来也没有控制过全美六分之一以上的电影院,但它们却控制着绝大部分重要的“首轮”影院。在好莱坞电影观众达到巅峰的20世纪40年代中期,五大制片厂拥有或控制着全美25个大城市的163个“首轮”影院中的126个。这些影院的观众不但为制片厂带来了源源不断的票房收入,而且还决定了制片厂制作和电影化表达方式的普遍倾向。经过长达十年的司法大战,美国最高法院在1948年责令派拉蒙公司解散其垄断性的“垂直结构”。这一关键因素连同电视的出现和其他文化的发展,最终宣判了制片厂体系的“死刑”。但是,此时的好莱坞已经摸清了观众的脉搏,并据此发展出了一种诱人的、有利可图的叙事性电影表达方式,叙事电影制作的规范已经稳固地建立起来了。
这样,艺术家和企业家就结成了一种必要的和成效显著的关系,双方彼此争斗又相互依赖,以寻求他们的商业艺术的成功。在电影制作者 ............

书籍插图:
书籍《美国电影艺术史 (电影艺术学丛书)》 - 插图1
书籍《美国电影艺术史 (电影艺术学丛书)》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美国电影艺术史 (电影艺术学丛书)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