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艺术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53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1]智能测验自有其相当有限的用处,这我并不反对;我所反对的是他们认为这些测验于人类性格可以获得数学式的准确答案,或可以作为始终可靠的衡量。
[2]用Sensitively这个词的意义。
[3]也许有人要根据一些良好的理由,提议另一个“逻”字,以代表逻辑或合理性,认为是造成人类进步的重要元素。但这个“逻”字,总会和敏感性站在反对的地位。因为敏感性是某一种对事物的直接理解。别人尽可以试定这么一个公式。不过据我个人的意见,合理性在人类活动上占着颇低的地位。
[4]我很犹豫,不知道应该给莎土比亚“敏四”或“敏三”,最后他的“十四行诗”使我决定了。学校教师在批学生分数时,真没有像我批莎士比亚的分数时那么惶恐不安、战战兢兢。
[5]在现代思想进步的过程中,“魔鬼”是一个被弃掉的东西,这是值得欣幸的事实。我相信今日在一百个不相信有上帝的进步基督徒之中,相信真魔鬼的(除了比喻的意义之外)恐怕不上五人,同时,相信真地狱的也和相信真天堂的同归消灭。
[6]这就是我们在秋千上,刚要由后荡向前面之时,我们觉得脊髓的末端——从前长着尾巴的地方——有一种刺激的感觉的理由:反射作用还在那里,我们还在想用一条早已脱掉的尾巴去钩住旁边的东西。
[7]在中国历史学家的心目中,这些歌谣是先知的预言,是上帝借人民的声音表现出来的预言,所以这首歌谣中的动词都是将来式,秦始皇后来的确死于沙丘。
[8]这种父母的养护时期越来越延长。一个六七岁的野蛮小孩子,差不多可以自立了,文明社会的孩子,却需二十多年的工夫去做求生的准备,甚至在二十多年的教育之后,还得从头学习。
[9]梭罗对于人生的整个观念,在一切的美国作家中,可说最富于中国人的色彩。因我是中国人,所以在精神上觉得很接近他。就在几个月前才发现他,至今还觉得高兴。如果我把梭罗的文章译成中文,说是一位中国诗人写的,一定不会有人疑心的。
[10]节录自史密斯编桑塔耶纳小品集(“Little Essays of Santayana”Edited by Logan Pearsall Smith)《唯物主义者的情感》(Emotions of the materialist)一文。
[11]儒家的意识里也有浓厚的道家质素,或许是受了道家思想的影响,但平常人是不太注意到的。无论怎样,这一段确是儒家《四书》中的文字,此外《论语》中也可以援引同类的文字。
自序
本书是一种私人的供状,供认我自己的思想和生活所得的经验。我不想发表客观意见,也不想创立不朽真理。我实在瞧不起自许的客观哲学;我只想表现我个人的观点。我本想题这书的名字为“抒情哲学”,用抒情一词说明这里面所讲的是一些私人的观念。但是这个书名似乎太美,我不敢用,我恐怕目标定得太高,即难于满足读者的期望,况且我的主旨是实事求是的散文,所以用现在的书名较易维持水准,且较自然。让我和草木为友,和土壤相亲,我便已觉得心意满足。我的灵魂很舒服地在泥土里蠕动,觉得很快乐。当一个人悠闲陶醉于土地上时,他的心灵似乎那么轻松,好像是在天堂一般。事实上,他那六尺之躯,何尝离开土壤一寸一分呢?
我颇想用柏拉图的对话方式写这本书。把偶然想到的话说出来,把日常生活中有意义的琐事安插进去,这将是多么自由容易的方式。可是不知什么缘故,我并不如此做。或者是因我恐怕这种文体现在不很流行,没有人喜欢读,而一个作家总是希望自己的作品有人阅读。我所说的对话,它的形式并不是像报纸上的谈话或问答,或分成许多段落的评论;我的意思是指真正有趣的、冗长的、闲逸的谈论,一说就是几页,中间富于迂回曲折,后来在料不到的地方,突然一转,仍旧回到原来的论点,好像一个人因为要使伙伴惊奇,特意翻过一道篱笆回家去一般。我多么喜欢翻篱笆抄小路回家啊!至少会使我的同伴感觉我对于回家的道路和四周的乡野是熟识的……可是我总不敢如此做。
我并不是在创作。我所表现的观念早由许多中西思想家再三思虑过、表现过;我从东方所借来的真理在那边都已陈旧平常了。但它们总是我的观念,它们已经变成自我的一部分。它们所以能在我的生命里生根,是因为它们表现出一些我自己所创造出来的东西,当我第一次见到它们时,我即对它们出于本心的协调了。我喜欢那些思想,并不是因为表现那些思想的是什么伟大人物。老实说,我在读书和写作时都是抄小路走的。我所引用的作家有许多是不见经传的,有些也会使中国文学教授错愕不解。我引用的当中如果有出名人物,那也不过是我在直觉的认可下接受他们的观念,而并不是震于他们的大名。我有一种习惯,最爱购买隐僻无闻的便宜书和断版书,看看是否可以从这些书里发现些什么。如果文学教授们知道了我的思想来源,他们一定会对这么一个俗物显得骇怪。但是在灰烬里拾到一颗小珍珠,比在珠宝店橱窗内看见一粒大珍珠更为快活。
我的思想并不怎样深刻,读过的书也不怎样广博。一个人所读的书太多,便不辨孰是孰非了。我没有读过洛克(Locke,十七世纪英国哲学家)、休谟(Hume,十八世纪苏格兰哲学家)或勃克莱(Berkeley,十七世纪爱尔兰哲学家)的著作,也没有读过大学的哲学课程。从专门技术上讲,我所应用的方法、所受的训练都是错误的,我并不读哲学而只直接拿人生当做课本,这种研究方法是不合惯例的。我的理论根据,大多是从下面所说这些人物方面而来:老妈子黄妈,她具有中国女教的一切良好思想;一个随口骂人的苏州船娘;一个上海的电车售票员;厨子的妻子;动物园中的一只小狮子;纽约中央公园里的一只松鼠;一个发过一句妙论的轮船上的管事;一个在某报天文栏内写文章的记者(已亡故十多年了);箱子里所收藏的新闻纸;以及任何一个不毁灭我们人生好奇意识的作家,或任何一个不毁灭他自己人生好奇意识的作家……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我没有受过学院式的哲学训练,所以反而不怕写一本哲学书。观察一切也似乎比较清楚,比较便当,这在正统哲学家看来,不知是不是可算一种补偿。我知道一定有人会说我所用的字句太过于浅俗,说我写得太容易了解,说我太不谨慎,说我在哲学的尊座前说话不低声下气,走路不步伐整齐,态度不惶恐战栗。现代哲学家所最缺乏的似乎是勇气。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生活的艺术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