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语类(共8册)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3.53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朱子语类 第一册(卷第一至卷第十六)
朱子语类 第二册(卷第十七至卷第三十一)
朱子语类 第三册(卷第三十二至卷第五十一)
朱子语类 第四册(卷第五十二至卷第六十六)
朱子语类 第五册(卷第六十七至卷第七十九)
朱子语类 第六册(卷第八十至卷第九十七)
朱子语类 第七册(卷第九十八至卷第一百二十)
朱子语类 第八册(卷第一百二十一至卷第一百四十)
目录
出版说明
朱子语类大全
池州刊朱子语录后序
饶州刊朱子语续录后序
饶州刊朱子语后录后序
建安刊朱子语别录后序
朱子语类后序
眉州刊朱子语类序
徽州刊朱子语类后序
徽州刊朱子语续类后序
朱子语录姓氏
朱子语类门目
朱子语类卷第一 理气上
太极天地上
朱子语类卷第二 理气下
天地下
朱子语类卷第三 鬼神
朱子语类卷第四 性理一
人物之性气质之性
朱子语类卷第五 性理二
性情心意等名义
朱子语类卷第六 性理三
仁义礼智等名义
朱子语类卷第七 学一
小学
朱子语类卷第八 学二
总论为学之方
朱子语类卷第九 学三
论知行
朱子语类卷第十 学四
读书法上
朱子语类卷第十一 学五
读书法下
朱子语类卷第十二 学六
持守
朱子语类卷第十三 学七
力行
朱子语类卷第十四 大学一
纲领
序
经上
朱子语类卷第十五 大学二
经下
朱子语类卷第十六 大学三
传一章释明明德
传二章释新民
传三章释止于至善
传四章释本末
传五章释格物致知
传六章释诚意
传七章释正心修身
传八章释修身齐家
传九章释家齐国治
传十章释治国平天下
出版说明
《朱子语类》,宋黎靖德编,是朱熹与其弟子问答的语录汇编。全书内容丰富,析理精密。其中首论理气、性理、鬼神等世界本原问题,以太极、理为天地之始;次释心性情意、仁义礼智等伦理道德及人物性命之原;再论知行、力行、读书、为学之方等认知方法。又分论四书、五经,继又斥异端、排释老、明道统,最后还对历代人物以及政治、经济、法制科举等制度进行了评论。从中不仅可以看到朱熹思想的精妙之处,更可窥见其观点不断发展改定的曲折层次。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别称紫阳,为后学尊称为朱子。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人。孔子、孟子之后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宋代集理学大成的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诗人。一生广注经籍、著书立说,为明清两朝之儒学正宗。朱熹思想影响之大,除孔、孟外,无人能比。
朱熹身后,门人将平时记录的他与众人问答的语录汇集成册。各人所编语录所收内容不同,版本也互有出入,其后又翻刻不一,讹舛滋多。宋景定四年(1263年),黎靖德始收集诸本,编排整理,删除了各本重出一千一百五十馀条,又分为二十六门,使得眉目清晰,整饬易读,于咸淳六年(1270年)刊为《朱子语类》一百四十卷,即是今天的通行本《朱子语类》。然此宋本今已亡佚。本版本选取了较为精善的明成化九年(1473年)陈炜刻本为底本,参校现有的古籍整理成果,以简体横排标点本的形式整理出版,以飨读者。整理过程中,我们除了将原书加以点校,将繁体竖排改为简体横排之外,还酌改了原书中个别明显有误的错字,最大可能地保留了原版的风貌。由于编者水平所限,整理未当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不吝指正。
朱子语类大全
宋导江黎靖德类编
语录
池州所刊语录四十三卷
续增张洽录一卷
饶州所刊语续录四十六卷
饶州所刊语后录二十六卷
建宁新刊别录二十卷新附入
语类
蜀中所刊语类一百四十卷
徽州所刊语续类四十卷
池州刊朱子语录后序
晦庵朱先生所与门人问答,门人退而私窃记之。先生没,其书始出。记录之语,未必尽得师传之本旨,而更相传写,又多失其本真,甚或辄自删改,杂乱讹舛,几不可读。李君道传贯之自蜀来仕于朝,博求先生之遗书,与之游者亦乐为之搜访,多得记录者之初本。其后出守仪真,持庾节于池阳,又与潘时举、叶贺孙诸尝从游于先生之门者互相雠校,重复者削之,讹谬者正之,有别录者,有不必录者,随其所得为卷帙次第,凡三十有三家。继此有得者,又将以附于后,特以备散失,广其传耳。先生之著书多矣,教人求道入德之方备矣。师生函丈问,往复诘难,其辨愈详,其义愈精,读之竦然,如侍燕闲,承謦欬也!历千载而如会一堂,合众闻而悉归一己,是书之传,岂小补哉!贯之既以锓诸木,以干与闻次辑而俾述其意云。嘉定乙亥十月朔旦,门人黄榦谨书。
饶州刊朱子语续录后序
嘉定乙亥岁,仲兄文惠公持节江左,取所传《朱文公先生语录》锓木池阳,凡三十有三家。其书盛行。性传被命造朝,益加搜访,由丙戌至今,得四十有一家,率多初本。去其重复,正其讹舛,第其岁月,刻之鄱阳学宫。复考池录所余,多可传者,因取以附其末。合池录与今录,凡先生平生所与学者谈经论事之语,十得其九。嗣有所得,尚续刊之。池录之行也,文肃黄公直卿既为之序,其后书与伯兄,乃殊不满意,且谓不可以随时应答之语易平生著述之书。性传谓记者易差,自昔而然。《河南遗书》以李端伯《师说》为首,盖端伯所记,伊川先生尝称其最得明道先生之旨故也。至论浩气一条,所谓“以直养而无害”云者,伊川乃深不谓然。端伯犹尔,况于其他,直卿之云真是也。然尝闻和靖先生称伊川之语曰:“某在,何必观此书?”而文公先生之言则曰:“伊川在,何必观?伊川亡,则不可以不观矣。”盖亦在乎学者审之而已。
先生家礼成于乾道庚寅,《通鉴纲目》《西铭解义》成于壬辰,太极通书义成于癸巳,《论孟注》《问诗集传》成于淳熙丁酉,《易本义启蒙》成于乙巳、丙午之间,《大学中庸章句》《或问》成书虽久,至己酉乃始序而传之,《楚辞集注韩文考异》成于庆元乙卯,《礼书》虽有纲目,脱稿者仅二十有三篇,其著书岁月次第可考也。家礼编成而逸,既殁而其书出,与晚岁之说不合,先生盖未尝为学者道也。《语》《孟》《中庸》《大学》四书,后多更定。今大学“诚意”章,盖未易箦前一夕所改也。是四书者,覃思最久,训释最精,明道传世,无复遗蕴。至其他书,盖未及有所笔削,独见于疑难答问之际,多所异同,而易书为甚。㬊渊所录一编,与本义异者十之三四,大率多合先君文昭本传之说。文昭谓乾坤之用,主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朱子语类(共8册)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