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快与慢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3.48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时间,快与慢/(德)马克•维特曼著;陈惠雯,任扬译.—北京:文化发展出版社有限公司,2016.11
ISBN 978-7-5142-1514-4
Ⅰ.①时… Ⅱ.①马…②陈…③任… Ⅲ.①时间-管理-通俗读物 Ⅳ.①C935-49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6)第227298号
版权登记号:01-2016-7627
Gefühlte Zeit by Marc Wittmann
Copyright © 2014 by Marc Wittmann
This edition published by arrangement with Verlag C. H. Beck oHG, München
Simplified Chinese translation copyright © 2016 by Beijing Xiron Books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时间,快与慢
著 者:(德)马克•维特曼
译 者:陈惠雯 任 扬
责任编辑:肖润征
出版发行:文化发展出版社(北京市翠微路2号 邮编:100036)
网 址:www.wenhuafazhan.com
经 销:各地新华书店
印 刷:河北鹏润印刷有限公司
开 本:787mm×1092mm 1/32
字 数:126千字
印 张:7.5
印 次:2017年1月第1版 2017年1月第1次印刷
定 价:36.80元
ISBN:978-7-5142-1514-4
谨以此书献给我的父母和兄弟姐妹、我的侄子侄女,还有所有和我一起分享过美好时光的人。
近年来,心理学和脑研究学已经成功地解答了许多有关人类时间意识的问题。读者通过本书可以了解到我们的大脑到底是怎样运转,我们的时间持续感是怎样形成的。此外,读者还会明白,如果想要获得人生的成就,科学理性地对待时间远比智商值重要。我们决不能束手无策,任由时间摆布,而是要通过集中注意力去主导时间。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对时间的感知决定我们做何决定:我是应该等电梯还是走楼梯?我是现在排队还是过会儿再来?许多经济问题也取决于时间:我是应该为了长远利益存钱呢,还是当下消费去买心仪已久的汽车?此外,我们对时间的感知还会决定我们成长过程中的行为。有一天,我们会突然意识到,我们不再是以前年轻的小伙子或者小姑娘了。那时我们会惊讶地发现,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时间过得越来越快。其实,我们的时间体验就是我们自己的成长故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即时间,我们的时间感可以反映我们的生活方式,也可以反映我们自己。总之,幸福美好的生活需要我们能更成熟地对待自己所感受到的时间。
马克•维特曼教授生于1966年。1998年获得德国为医学心理学领域设置的彼得雅克布奖。2000年至2004年,曾担任路德维希-马克西米利安-慕尼黑大学人类学研究中心代际研究项目组的组长。2004年至2009年,参与了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精神病学系的人类学研究。从2009年起,任职于弗莱堡前沿学科机构的心理学和心理卫生学部门。
序言被消失的现在与被消灭的无聊
在计时装置出现之前,“活着”的感觉来自不断感知变化的当下,而掌控命运走向的密码,被封存在基因里。
基因中埋藏了呼应昼夜交替的周期节律,也设置了衰老死亡的生命周期。大部分人困倦与清醒的时间与当地光照同步;也许是原始人分工的差异,少数人变成了天生的“百灵鸟”或“夜猫子”,他们的入睡时间会提前或者推后一至三小时。人的预期寿命也有尽数:每次细胞分裂,都会造成染色体最后一段碱基——端粒的缩短,在新陈代谢中,DNA累计着损伤与衰老的讯息,最终通往生命凋亡。
内在节律也是其他动物的时间感来源,在清醒—入睡—清醒的周而复始中,过去被抛在脑后,未来无从想象,只有当下的外界刺激带来的反应,成为全部的生命体验。
当人类不甘于本能驱使,试图掌控自然规律与命运轨迹,根据时间节点总结过去与计划未来的需求就产生了。时间的概念源自对“精准预测”的渴望,从而使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成为唯一可以做出长期规划的物种。
对精确感的追求造就了人类文明发展史。从观察太阳东升西落来定义一天,到观察物体投影的运动定义小时,直到摆钟的出现,使时间的度量首次精确到秒。以秒计的钟表在生活中得到普及,不过100年时间。在这之后,人类快速步入现代社会,开始过上被精确测算与分割的生活。
被消失的现在
加入时间变量后,研究事物发展变化规律变得容易,这导致了科学成果的井喷,从天体运行到生命过程,这些研究被广泛用于指导生活;从预测下一场降雨的范围,到估算抽烟行为会缩短多久的寿命……以时间为坐标的图表,用各种走势曲线,将视角延长到尚不可见的未来。
时钟见证了整个社会生产力和效率的飞速提高,更见证了每个人适应时间的挣扎努力与频繁失败。
几点起床不再取决于第一缕阳光何时出现,而是工作与学习何时开始。几点入睡也不取决于困意来袭的时间,而是当天任务是否完成。无论是否携带“夜猫子”基因,在互联网行业中,超过一半人在23点之后入睡。很多人用咖啡和褪黑素来制造清醒与困倦感,以适应违背身体意愿的时间进度。“睡眠相位后移”(入睡和清醒的时间均延后几个小时)成为一种需要被诊断和治疗的疾病,因为它无法匹配朝九晚五的工作设置。
现在,从“今日”变成“此时”,又具体为“这一秒”。当下成为时钟上的短暂停顿,转瞬即逝。你可以清楚定位过去事件发生的时间,也可以制订无比细致的未来规划,但你无法在日程表中找到此时此刻的位置。
严格设置的时间计划让未来变得迫近可触。人们很快意识到,“立刻”和“马上”是不诚恳的许诺,大家更需要“1分钟后”或者“半小时后”这样精确的预估。一个员工曾这样形容他习惯拖延的老板:在公司内部,遇到一些需要讨论的事情,会选用一套别致的换算标准:马上约等于5分钟,5分钟约等于2小时,2小时约等于2天,2天约等于2周,2周约等于2个月。以上公式可以直接粗暴地简写为:马上约等于2个月。
消灭不确定性与拖延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制定死线:闹钟将在5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时间,快与慢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