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传世经典 文白对照 (中华书局出品)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47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出版说明
原道第一
征圣第二
宗经第三
正纬第四
辨骚第五
明诗第六
乐府第七
诠赋第八
颂赞第九
祝盟第十
铭箴第十一
诔碑第十二
哀吊第十三
杂文第十四
谐第十五
史传第十六
诸子第十七
论说第十八
诏策第十九
檄移第二十
封禅第二十一
章表第二十二
奏启第二十三
议对第二十四
书记第二十五
神思第二十六
体性第二十七
风骨第二十八
通变第二十九
定势第三十
情采第三十一
镕裁第三十二
声律第三十三
章句第三十四
丽辞第三十五
比兴第三十六
夸饰第三十七
事类第三十八
练字第三十九
隐秀第四十
指瑕第四十一
养气第四十二
附会第四十三
总术第四十四
时序第四十五
物色第四十六
才略第四十七
知音第四十八
程器第四十九
序志第五十
出版说明
在我国古代文论史上,刘勰的《文心雕龙》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之《诗学》齐名,都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珍品。
《文心雕龙》共五十篇,用精美的骈文写成。其《序志》篇作为全书的总序,起着“以驭群篇”的统领作用,乃是解读全书基本内容和理论体系的重要资料和依据。
《序志第五十》篇起笔不仅解释了《文心雕龙》一书的名称,而且明确界定了全书论述的对象范围。所谓“文心”,意谓“作文者之用心”,亦即写作者如何用心做文章。而“心”则是灵巧而优美的,古人早就有“巧心”、“琴心”之说,所以把它用在书名之中。很明显,这里所论述的对象,已不只是既成的、客观存在的、静态的文章,而是作为写作主体的作者在写作过程中通过大脑所进行的复杂而微妙的动态的思维活动了。所谓“雕龙”,则是借用古代名家驺奭善于“雕镂龙纹”的典故,以反诘的语气表示肯定,即要像驺奭雕龙那样,精细入微地来论述“为文之用心”。“文心”是刘勰“为文”写《文心雕龙》的内容;“雕龙”是刘勰“为文”写《文心雕龙》所采取的形式。两者结合,亦可谓“质文并茂”、“华实相扶”了。而尤需注意的则是这里所谓的“文心”之文、“为文”之文、“文章”之文,均不是特指今之文学作品的狭义之文,而是泛指既包括文学作品又包括非文学作品在内的广义之文。《序志第五十》篇中,共用了二十余个“文”字,《文心雕龙》全书中则有三百三十余个“文”字,亦均没有特指文学作品。扩而言之,这乃是我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普遍特点。
《序志第五十》篇以较多的篇幅,明确揭示了《文心雕龙》全书的基本内容和理论体系的建构。它以“言为文之用心”为旨归,将全书的基本内容概括为“文之枢纽”、“论文叙笔”、“剖情析采”三大组成部分。它们紧密联系、不可分割,是个“一动万随”的有机整体。
“文之枢纽”部分,包括《原道第一》至《辨骚第五》五篇。今之研究者分别称之为“总论”、“总纲”、“文原论”、“文学原理”、“写作原理”。刘勰说:“盖文心之作也,本乎道,师乎圣,体乎经,酌乎纬,变乎骚,文之枢纽,亦云极矣。”这实际上是他所提出的指导写作走向正规的总原则。
“论文叙笔”部分,包括《明诗第六》至《书记第二十五》二十篇。今之学者分别称之为“文体论”、“文类论”、“体裁论”、“文体写作论”或“各体文章写作指导”。主要讲有韵之文和无韵之笔的写作,大体上计约论述了三十多种体裁的文章,既有文学作品,又有一般实用性文章和宫廷、衙府的专用文书。条分缕析,依次叙述了各种文体的源流,解释了其名称内涵和性质,评述了有代表性的例文,“结穴”是“敷理以举统”,即提出各种文体的写作规范和基本要求。
“剖情析采”部分,包括《神思第二十六》至《序志第五十》二十五篇。今之研究者则又按刘勰叙说之层次,将它们“一分为二”。前者分别被称为“创作论”、“文术论”或“写作方法统论”、“综合写作论”;后者分别被称为“批评论”、“鉴赏论”、“文评论”或“文学评论”(文学史、作家论、鉴赏论、作家品德论)。其中,从《神思第二十六》至《总术第四十四》共十九篇,是综合“论文叙笔”中各种文体的体制规格和写作要领,通论文章的写作过程、写作原理和写作方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论写作构思和风格基调问题;二是论文章的体制构成和布局谋篇问题;三是论练字、修辞、造句和各种写作技法。最后再以《总术第四十四》篇作结,强调“文场笔苑,有术有门”;倡导“执术驭篇”,反对“弃术任心”,翔实地解决了一系列重要的写作理论和实践问题。从《时序第四十五》至《程器第四十九》五篇,则是基于刘勰在为文、治学中所产生的感慨,对此前所论内容的一些补充,分别论述了从事写作还应考虑到的一些主客观因素,即写作与时代、写作与自然景物的关系;作者的才识与品德修养,以及诗文批评与鉴赏的态度和方法。这些问题对诗文写作和批评,也都很重要,但它们却并未能形成一个独立的中心。有学者把它们称之为“杂论”、“附论”、“余论”、“补论”,似乎更为贴切。《文心雕龙》的最后一篇,是刘勰的“长怀序志”,可以作为进入《文心雕龙》“体大而虑周”的宏伟门庭的钥匙和向导。
《文心雕龙》从其内在的、固有的、原生态的本体性质来看,“主要是一部讲写作的书”(詹锳《文心雕龙义证》)。研究者分别称之为“作文指导”、“文章作法精义”、“文章学著作”、“写作学著作”或“典型的写作理论著作”。这种观点,自隋唐以降一脉相承,历代学者多把它作为“文章作法”加以传播鉴用,誉之为“作者之章程,艺林之准的”(明代张之象语);“辞人之圭臬,作者之上驷”(清代谭献《复堂日记》引蒋苕生语)。而从其所论述的相关内容、学术价值、实践意义及其影响来看,它又是一部“完整的文学理论专著”(杨明照《文心雕龙校注》),“条理绵密的文学批评之伟著”(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亦曾被誉之为“文学批评界唯一的大法典”(方孝岳《中国文学批评》)。上述两种观点,各有自己的研究角度,理应是并行不悖、相辅相成的。随着《文心雕龙》现代研究的发展,它还逐渐显示了在经学、史学、哲学、美学、修辞学、文化学等多方面的价值和意义,有学者说它是“子书中的文评,文评中的子书”(王更生语);“在文学理论范围内,它是百科全书式的”(周扬语),亦言之有理。
据《梁书》、《南史》中《刘勰传》,并综合各家之说,对刘勰的生平概言其要: ............

书籍插图:
书籍《文心雕龙--传世经典 文白对照 (中华书局出品)》 - 插图1
书籍《文心雕龙--传世经典 文白对照 (中华书局出品)》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文心雕龙--传世经典 文白对照 (中华书局出品)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