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把玩艺术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53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葫芦把玩艺术
何 悦 张晨光◎编著
现代出版社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葫芦把玩艺术/何悦,张晨光著.—北京:现代出版社,2013.8
ISBN 978-7-5143-1641-4
Ⅰ.①葫… Ⅱ.①何…②张… Ⅲ.①葫芦科—手工艺品—鉴赏—中国 Ⅳ.①J529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3)第191370号
著  者 何 悦 张晨光
责任编辑 杨学庆
出版发行 现代出版社
通讯地址 北京市安定门外安华里504号
邮政编码 100011
电  话 010-64267325 64245264(传真)
网  址 www.1980xd.com
电子邮箱 xiandai@cnpitc.com.cn
印  刷 北京瑞禾彩色印刷有限公司
开  本 880mm×1230mm 1/32
印  张 4.625
版  次 2013年9月第1版 2013年9月第1次印刷
书  号 ISBN 978-7-5143-1641-4
定  价 37.00元
版权所有,翻印必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前 言
葫芦,古代又名壶、瓠、匏等,依现代分类学,可分为:大、小、长、细腰葫芦及扁蒲等数种,中国古代几乎都有培植。在据今4800年新石器时代的河姆渡遗址中就出土了葫芦种子,表明中国很早就开始了对葫芦的利用。而对于葫芦的功能,古人认识得相当充分。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卷二八里总结为:“既可烹晒,又可为器,大者可为瓮盎,小者可为瓢樽,为腰舟可以浮水,为笙可以奏乐,肤瓤可以养豕,犀瓣可以浇浊,其利博矣。”除食用、入药、制作浮具、农具外,还能制作乐器、酒器。
据现有文献看,葫芦器大约出现在明清之际,据说为明末太监徐九公(一说为梁九公)所创。明谢肇《五杂俎》中说:“葫芦(器)多有方者,又有突起成字为一首诗者,盖生时板夹使然,不足异也。”可见到了16世纪,带各种花纹、文字、诗词的范制匏器,已不罕见。由于其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很快就被爱好艺术的康熙皇帝发现了,并被引入宫中,成为了最高统治者垄断的宫廷艺术。
范制匏器的造型千变万化,已经完全突破了葫芦自然形态的限制,几乎可以把葫芦范制成各种小件的器物。仅从现存实物来看,清代匏器就有杯、盘、碗、盒、笔筒、瓶、盖罐、寿桃、如意、尊、炉、扁壶、砚盒、钟楼、香盒、鼻烟壶及虫具等,多达二三十种。其中每一品种在造型和大小上又有很大差别。如盘有圆形的,也有长圆形的;碗有撇口的,也有兜口的;鼻烟壶有扁的,也有长圆的;盖罐则高矮肥瘦,形各有异。其中康熙年间的匏器以六瓣碗、缠莲寿字纹盒、八方形笔筒、蒜头瓶和四弦琴等物为最精。
范制葫芦器在明末清初一经出现,便迅速趋向繁荣,这并不是偶然的。首先,康、雍、乾三朝号称清朝的“盛世”,政治稳定,经济发达,是一个相对繁荣的时期。
除了这个众所周知的一般原因,还有一点极其重要,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说是葫芦发达的关键因素,这就是清朝最高统治者的偏爱和提倡。
先看康熙皇帝。他很乐于学习当时先进的西方科技,常常请那些来中国的传教士讲授给自己听。他还很有“艺术细胞”,文学修养也相当高。他对工艺品十分感兴趣,有很高的鉴赏力。康熙皇帝对葫芦器的兴趣显然也是很浓的,现存实物中有不少镌有“康熙赏玩”的题款,如弦纹小盘、六瓣碗等。康熙帝还曾有“亲临劝课农桑”的雅事,其中便包括亲自督制葫芦器。
雍正也是一个对诸般工艺品均有浓厚兴趣的帝王。尤为突出的是,他不仅是工艺美术品的爱好者和鉴赏家,而且还积极参与一些工艺品的设计、制作。
乾隆皇帝对葫芦器的兴趣最浓,这可以在他的诗集中找到直接证据。作为一代帝王,乾隆帝比历代皇帝的“艺术因子”都更多一些。他曾不止一次作诗歌咏葫芦器。乾隆十二年,他写的《咏壶卢器》云:“回也资瓢饮,陶人岂藉凭。玉成原有自,瓠落又何曾。纳约传贵制,随圆泯锐棱。爱兹淳朴器,更切木从绳。”后来他又写了一首《恭题壶卢碗歌》:“壶卢碗逮百年矣,穆如古色含表里。摩娑不忍释诸手,‘康熙御玩’识当底。……园开丰泽重农圃,蔬匏尔时种于此。……”“摩娑不忍释诸手”这句,尤其表现出了乾隆对葫芦器的厚爱程度。
不过,清代中期后,宫廷范模匏器渐趋衰落,嘉庆、道光朝的宫廷范匏制作已远不及康乾时代之盛。同治、光绪款者零零星星,更难得见。而勒扎、火画、压花、刀刻等制匏工艺在道光中叶之后相继出现,这些造型奇特、纹饰优美的器皿随着时间的洗拭和人为的摸抚摩擦,器色日渐深沉,犹如蒸栗,莹澈润细,愈具欣赏魅力。近百年来,不论是宫廷匏器还是民间匏器,作为一种工艺品没有再兴盛起来,而是衰落甚至消亡了。尽管今日尚有余存,但比之前人,却已经是大为逊色。
可惜的是,葫芦工艺竟然随着清王朝的没落而渐趋消亡,除了其中的一支——葫芦虫具还在断断续续地延其生命外,基本上已销声匿迹,不为人所知了。可喜的是,随着近年来对传统文化的日益重视,一批有志者开始着手挖掘、研究葫芦器工艺及葫芦文化,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中华民族的传统葫芦艺术必将实现真正的复兴与发展!
目录
前 言
壹·源流篇:葫芦考
第一节 农作物
第二节 日常器用
一、水器
二、酒器
三、烟具
四、药壶
五、招幌
六、舟具
七、农具和手工业工具
第三节 乐器
第四节 匏器
第五节 火器
Tips:吉祥象征——葫芦
贰·品种篇:葫芦的分类
第一节 葫芦的植物学分类
一、瓠子
二、大葫芦
三、扁圆葫芦
四、长柄葫芦
五、亚腰葫芦
第二节 葫芦种植要点及注意事项
一、种植时间
二、育苗与播种
三、移植管理
四、田间管理
五、收后处理
第三节 葫芦的日常分类
Tips:古法培育大葫芦
叁·形态篇:葫芦器的分类
第一节 天然葫芦
一、纯然天成的葫芦
二、匏器
Tips:本长与模活
第二节 勒扎葫芦
一、勒扎与范制葫芦的异同
二、勒扎葫芦的工艺
三、勒扎注意事项
四、勒扎葫芦的功用
Tips:葫芦的成色是自然的还是人工的
第三节 范制葫芦
一、范制工艺
二、模具种类
三、石膏模具制作过程
四、制作模具应注意的因素
五、范制葫芦的投资
Tips:范制葫芦会有 ............

书籍插图:
书籍《葫芦把玩艺术》 - 插图1
书籍《葫芦把玩艺术》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葫芦把玩艺术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