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青春献给你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2.35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我70年代从军时连队的装备:54式手枪8支,子弹210发,信号枪1支,56式冲锋枪24支,普通弹5780发,40火箭筒2具,54式122毫米榴弹炮6门,教练弹23发,教练炮弹6个,信号弹22发,瞄准镜6个,冲锋枪油壶24个,指北针9块,炮对镜1个,方向盘2个,望远镜4个,单机12部,电台3部,电话线2X8公里,新装备电台1部,测距机1部。(提示:看完后不要外转,中心是勾起回忆,别无他意。刘新德整理)
人物是小说的灵魂
----岩波《我把青春先给你》中的人物刻画
宋仕敏
人物是小说的灵魂,那些经典名著的主人公是活在读者心里,活在社会生活里且不必说。一部成功的作品,是可以让读者掩卷之后记住书中人物的,人物的语言行为久久地留在读者的记忆中,引起读者或爱或憎或同情或哀怨的共鸣。人物刻画的典型鲜活,人物性格的生动丰富,不仅仅开阔了读者的视野,更体现了文学作品的功能作用。读了岩波先生的小说《我把青春献给你》便有这样的感觉,小说中的那些可爱的男兵女兵,计算奇才魏雨缪、师一号的千斤霍萍、卫生员傅郁芳、英雄二连连长高家锁、参谋桂南侠、军花美女小林琳、天津兵“丹顶鹤”等人物群像在脑海里活灵活现,挥之不去。人物命运的各异又折射了那个时代特征。独特的人物、鲜活的个性、智慧的语言、尽量还原他们的人性与本色,浓郁的军营风情、紧张的军事训练和真实的军营场景,情节的跌宕起伏,都有极强的感染力。平凡的岗位体现军人的非凡,因此,不得不说这部小说是一部军旅生活的成功力作。
亲身感受和熟知的生活是这部小说成功的根基。岩波先生是一位高产作家,在《我把青春献给你》这部小说之前。先后出版长篇小说《风雨毛乌素》《地下交通站》、《1943,黄金大争战》、《开锁》、《女市委书记的男秘书》《狼山》、《成色》、《暗战》、《职场眩爱》、《离婚男人》、《古玩圈》、《孔雀图》《饮食男女》等19部之多,从那些多彩的书名中便可知道他的的小说涉猎的题材之广范,这不仅是他的勤奋笔耕不辍,还表明作者的丰富阅历和深厚的生活积淀。而《我把青春先给你》这部作品有别于岩波先生的的其他作品,小说中的人物全是他所熟悉的男兵女兵,小说描写的故事,都是他亲身经历的事件。既然是小说,情节、人物必然是虚构的,然而有生活和没有生活是大不一样的,源于生活的人物比凭空虚构的人物,更能给人以艺术感染力。岩波在一支英雄部队服役5年,当过炮团计算兵、炮兵班长,还在部队各级机关帮助工作过,对军、师、团、营、连、排各个层面的生活都比较熟悉。他转业地方工作以后,还一直与部队保持密切联系。多次返回部队参加部队的各种活动,加之岩波具有小说家的天赋,有着作家的敏锐。长于观察时代、洞察社会、并善于捕捉事物瞬间、挖掘人物心灵。在积累了大量素材的基础上,小说真实地、积极地、公正地、震撼人心地反映出兵的生活。还出自作家一种社会责任感,这部小说是在岩波离开部队28年之后,对经历的那个年代的认真审视和思考,经过深思熟虑,把自己所熟悉的人,所经历的事艺术地记录下来,采用虚实结合的笔法,展现在读者面前的这个可亲可爱可敬的群体,真实可信、很有立体感,应该是岩波先生的得心应手之作。
这部小说鲜明的人物个性,是以和平时期的部队建设,完成应急任务的部队生活为主线,以兵们的爱情故事为副线,在主线与副线交织推进中,去完成人物的刻画。在时代的大背景下,人物的个性显现时代的烙印,通过对几个兵的描写表现部队这个特殊的群体,牢记和践行神圣使命的军人形象。同时,表现出他们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和在这座大熔炉里的历练,使人物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部队建设中,在军营这所大学校里,离不开军事训练和艰苦奋斗的作风培养,小说真实记录通讯兵苦练爬线杆,炮兵惊心动魄的实弹演习,精湛的技术大比武,军区高强度陆空联合演习等都让人身临其境,表现出兵的本色。
在和平时期,当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候,义无反顾,打起背包就出发。唐山大地震后,二连接受任务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救灾,魏雨缪是带着脚伤同战友们一起奔赴抗震救灾一线,这些兵们,在一片废墟里,冒着随时可能发生的余震,去营救残垣断壁下的遇难者,在那个年代我们物质生活还很匮乏,救灾的各方面条件都很差。昼夜奋战的艰苦,克服人们难以想象的困难。正值炎热夏季,散落在废墟下角落里的尸体腐烂发臭,流出污水,比臭鱼烂虾要难闻一百倍的恶臭弥漫着,大量蚊蝇滋生,这些兵们同时克服没有饭吃,没有水喝,夜里就睡在雨水地上。把腐烂散发恶臭的尸体运出市区掩埋,有的战士夜里在装满尸体的车上押车时被脚下的尸体吓得发高烧,有的被恶臭呛得呕吐不止,连长高家锁亲自在一线指挥,在扒塌倒的楼板时,断了的钢筋崩出来正好打在高家锁的裆部,致使高家锁留下无法治愈的残疾,失去生殖能力。小说对地震灾害的真实详尽的描述,充分表现出兵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让读者读后感到无比震撼。
执行军委命令参与了1976年底赴河北省某地区解散武斗队、收缴枪支的任务,兵们将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立即赶赴白土公社。在武斗十分激烈的地区,险象环生,惊心动魄,在到了目的地时战友遭到绑架,与武斗队“骁将”斗智斗勇,耐心做说服工作,出色完成任务,情节的巧妙安排,气氛的真实描写,都达到表现主人公再次经历生死考验的目的,可歌可泣的形象不断激荡人心深深打动着读者。
小说还表现子弟兵与老百姓之间的鱼水情谊。为老百姓打井、搭建抗震棚、抢救灾难中受伤的群众。这些兵受到老百姓的爱戴,参谋桂南侠的母亲从家乡来到部队照顾受伤的小林琳,还用祖传的医术为小林琳按摩针灸,帮助小林琳恢复健康。石一花不忘魏雨缪的救命之恩,每年要去魏雨缪的老家去看望他的父母,通过十分典型的情节,表现军民的鱼水情深。小说从一个基层的点着笔,全景式再现人民解放军继承发扬我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作者笔下的这些男兵女兵,无愧于那个时代,无愧于自己的似火青春。
兵们的爱情故事是紧密围绕小说主线展开的,这是在特殊年代、特殊环境下发生的爱情故事。上个世纪70年代,是人们的思想受到严重禁锢的年代,谈性色变的年代,旧的传统观念束缚着人们头脑,甚至爱情也存在被扭曲的现象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我把青春献给你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