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抑郁了吗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51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第一章 认识抑郁第1节 当我们谈论抑郁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第2节 抑郁者的思维习惯
第3节 抑郁者的情绪感受
第4节 抑郁者的身体感觉
第5节 “抑郁家族”的其他成员:围产期抑郁、躁狂抑郁、季节性抑郁……
第二章 抑郁的成因第6节 那些妨碍我们探索抑郁成因的东西
第7节 凝固的丧失之痛
第8节 分离与孤独
第9节 持续地被伤害而无法还击
第10节 对自己的苛责和逼迫
第11节 长期被忽视的创伤
第12节 对负面情绪的压抑
第13节 持续的被剥夺感
第14节 抑郁与自恋
第三章 走出抑郁(上)——内在的工作第15节 抑郁能根治吗?
第16节 接纳不完美的自己
第17节 如何应对内在的情绪体验?
第18节 怎样处理身体层面的不适感?
第19节 越忠于自己的感受和意愿,抑郁离你越远
第20节 怎样才是“对自己好”?
第21节 学会调节内在空间的“开放”和“关闭”
第22节 怎样应对失眠?
第23节 抑郁的终极保险:生命的内在精神支撑
第四章 走出抑郁(下)——外部的工作第24节 改善你的人际环境
第25节 改善你的居住环境
第26节 清理过去:给未完结的事情一个交代
第27节 其他一些可以改善心情的小事
第28节 怎样帮助身边抑郁的人?
第29节 怎样应对自杀的意愿和行动?
后记
第一章 认识抑郁
第1节 当我们谈论抑郁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当代社会,抑郁症得到了如此多的关注,“抑郁”二字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报刊、公众号文章、心理自助书籍、心理测试,以及各种正式和非正式的谈话中。与此相伴的,正是对这个词的“滥用”。
既然本书是为抑郁者写的自助读物,在进入正题之前,恐怕要先弄清楚,我们各自认为的“抑郁”是不是同一种东西,而本书要谈论的又是什么。
来看下面几个例子:
● A和朋友聚会,酒酣耳热,开始用调侃的语气,吐槽最近接二连三遇到的倒霉事,结束语是“把我整得都抑郁了!”,大家哄堂大笑。
● 工作了几年的B,最近在职场上遇到很大压力,没法完成销售业绩,看上去日渐消沉,领导越来越没有耐心,有一天不怀好意地问B:“你是不是有抑郁症啊?”
● C最近连续遭受了好几次巨大打击,言语中经常流露出轻生念头,周围朋友都很担心,其中一位试探性地建议道:“有没有可能是抑郁症?你要不要去检查一下?”C听了很不高兴地说:“你才有抑郁症!你们全家都有抑郁症!”
● 转学进了一所新高中的小D,最近好几次被同学霸凌,每天晚上躲在被子里哭泣,夜里常常失眠,日常生活也提不起劲儿。小D有点怀疑自己“抑郁”了,于是上网找到一个在线的抑郁症测试测了一下,发现自己是“中度抑郁”。小D把这一结果告诉父母,父母说:“什么抑郁不抑郁的,我看你就是犯懒病,不想去上学。”
● 在小D的屡次要求下,父母终于带他[1]去医院精神科进行检查。医生问诊后,说还要再观察观察,因为症状持续的时间比较短,尚不能诊断为抑郁症。从医院出来,父母对小D说:“都说了不是抑郁症吧?你们这一代孩子,就是日子过得太舒服了,从小没受过什么挫折,抗压能力弱!”
● 小D告诉一位好朋友小E,自己在网上测出了抑郁症。小E从公众号里翻出一篇文章给他看,说:“别太担心,你看这里也说了,抑郁症其实就是一场心灵的感冒。”
● 新闻报道说,明星E在家中自杀,疑为抑郁症所致。
从这几个例子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些观察结果,是正式开始讨论抑郁问题前需要明确的:
(1)说自己“抑郁”的人,不一定真的抑郁,比如A;而抑郁已经严重到要自杀的人,也可能仍然没有意识到(或者不承认)自己抑郁,比如C。
(2)尽管把心理问题视为正常困扰的人已经越来越多,但在不少人的感受中,心理问题(包括抑郁)的认定,仍然会带来一种羞耻的感觉——我们称之为“病耻感”。C的生气,有可能就是被激起了这种病耻感。
(3)和病耻感相对的,是“污名化”和攻击:既然你有可能因被认定为抑郁症而感到羞耻,就可能有人通过说你是抑郁症来攻击你,让你感觉羞耻,比如B的领导。
(4)当抑郁作为一种常见的身心问题被接纳时,自然会带来一种“病患的特权”。正如在学校里发烧了老师会让你早点回家,也许还允许你明天不用交作业,抑郁者和同情他们的人,也会希望周围人对他们“温柔以待”。
(5)对应(4)的是,并非所有人都乐意给“抑郁者”额外的优待,一些学校可能会因为学生有抑郁症而劝退他,一些企业也可能会找借口裁掉那些有抑郁症的员工。像小D父母这样的,更是大有人在,他们不能接受孩子以任何“理由”或“借口”放松学习,不愿意承认孩子有“病患的特权”,也就更不愿意承认孩子得了“抑郁症”,或允许孩子因“抑郁症”在家休息了。
部分出于这样的原因,很多人发现自己得了抑郁症时,都会犹豫要不要告诉父母,要不要用诊断书来向学校申请休学或向公司请假。他们会担心自己的父母像小D父母这样,担心“患过精神疾病”的记录被写进自己的档案,担心被学校劝退,担心公司不再重用自己……而这些担忧,不论真的发生,还是仅仅作为担忧停留在内心,显然都会加重抑郁者的心理负担。
(6)最近几年越来越流行“抑郁是心灵的感冒”这种说法。一些人这样说的初衷,也许是希望大家接受抑郁症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心理问题,但“像感冒一样”的说法还是会带来很多误导,比如:
● 多喝热水,休息几天就好了。
● 不用特别做什么,该干吗干吗。
● 不会有生命危险。
● 不用担心复发。
当然不是这样。虽然一部分抑郁症听之任之也会自然康复,但这种情况比较少见,而且可能要耗费多年时间。也有很多抑郁症,如果听之任之,会越来越严重。而抑郁症的可怕之处在于,它是一种会导向自杀的心理问题。还有相当多抑郁的人,尝试了各种身心疗法,中医西医,都只能勉强控制症状,到了特定季节还是会复发。而几乎没有抑郁症是像感冒一样休息一两周就能好的。
所以,“心灵的感冒”这种说法,用于缓解病耻感是可以的,但如果当真,反而容易延误抑郁问题的解决。
(7)也是近几年,在一些公众人物自杀的新闻中,常常出现“疑为抑郁症”一类的描述。其实当事人是不是因为抑郁症自杀,最有说服力(或许也是唯一有说服力)的证据是生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我抑郁了吗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