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自己的书一本没写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18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版权信息
书  名 我为什么自己的书一本没写
作  者 【法】马塞尔·贝纳布
译  者 黄雅琴
责任编辑 赵一凡
出版发行 上海文艺出版社
ISBN   9787532178124
关注我们的微博:@上海文艺出版社
关注我们的微信:shanghaiwenyi
目录
CONTENTS
致读者
书名
第一页
归并
第一次暂停时间
正确用法
独一无二的书
文字的顺序/范畴/指令
第二次暂停时间
主人公
空白
最后的话
向读者告别
注释
给伊莎贝尔
考虑到我的主题的最初定义既要简短,又须蕴含丰富潜能,以使作品的所有部分皆为其附庸,我寻寻觅觅良久;《贝尔芬格》的第一句话耗费了我数年时间。
朱利安·班达[1],《一名知识分子的青年时代》
致读者
Au lecteur
书的开篇至关重要。务必用心酝酿。评论家和专业读者毫无愧色地承认,他们评判一本书只看头三句话,如若入不了法眼,那就到此为止,心安理得地开始阅读下一本。
就在刚才,您渡过了这个险关,读者。既然此刻我没法再假装不知道您的存在,那请允许我向您致敬,敬您的勇气和冒险精神。您仅凭一个奇特的书名,在不知其究竟包藏何等货色的情况下就投入到未知的阅读中。这体现出一种原来被认为已经过时了的胆略。
当然——绝非贬低您的优点——对于本书,您冒的险不算太大:本书体量有限,而且,如果您常常接触乌力波[2]的作品,那印在书封上的名字或许对您并非陌生。
但可能这恰恰又是一个等待您的陷阱。谁知道它将把您带进怎样的征程呢?请容我给您吃下定心丸,解除可能的误解。
您一定认为,无论人类七千多年来(某些专著里肯定印着至少与之相近的估算数据)产出的书籍(各种类型算在一起,从寥寥几页的讽刺小册子到厚重的百科全书)多到何种地步,一个人仅仅因为没有为节节攀升的书籍产量作出个体贡献就标榜自己的独特性,这种做法至少算不得合理;一言以蔽之,没写过书,在您看来,不足以定义一个人,甚至也不足以否定一个人。私以为,对此没人会有异议。
然而,如果我们缩小样本范围,如果我们不去考虑各色人等,只关注特定人群——比如,朋友圈,交际圈,熟人圈,我们每个人在其中活动,在意圈子的评判——那事情又当别论。在一个写作,尤其是出书,已不仅仅是一种行为,而且代表了一种价值(有时是在持久的溃败后仅存的价值)的环境里,自绝于这条道路可谓极不寻常。这种独特性值得考察,因为无论亲朋好友如何反应——愤怒、激动、欢喜、哀伤——他们总会有一些不容忽略的疑问。
为解答这些疑问,有若干方式我无意采择。以下便是一份远非全面的清单:
- 鼓吹口语相较于书面文字的优点;
- 诋毁语言,让文字信誉扫地,为“一切真正交流的不可能性”哭泣;
- 坚持“无法言表”,把沉默奉为最高价值;
- 歌颂生命,与现实肉搏,宣扬两者高于写作;
- 宣讲“无为优于有为”或“在一个注定毁灭和死亡的世界中行动之无用性”之类的理念。
我之所以从没写过一本自己的书,决不是意图和文学一刀两断;我从未把颗粒不收当作实现目标,或把生产乏力当作生产模式。我无意破坏,恰恰相反,我打定主意要遵守图书界的规则。
比如,有条不成文的规定要求作家——更不用谈非作家了——不能出版他们的非著作。因为否则的话,出版家——他们已经不知道该拿成堆的来稿如何是好——就会被如潮的无聊玩意给淹没。大家通常还公认——估计是出于同样原因——一个人只有在故世(并有——至少一点点——名气)之后才有资格有朝一日付梓出版他的未刊稿,那些他一辈子忍不住舞文弄墨积攒下来的乱哄哄的笔记、计划和思考,那些只经过粗加工、有待用于未来作品的毛坯。
上述两条规则,我绝对无意触犯,不论是以何种方式。这并不意味着我试图构建一个范例,用精准决绝的语言来阐述我必须不写书的理由。
本书,如能完工,那将是不同“精灵”(当然是按照苏格拉底的定义)竞跑的产物,疑虑和讽刺的“精灵”该是在最后一刻败给了严肃和信仰的“精灵”。但此时此刻,我是这场竞跑的观众,我还不知道该为哪位竞跑者加油鼓劲。
作者
书名
Titre
书籍就是书名主题的扩展或者说扩展的书名。书籍的内容始于对书名的解释,以此类推。
诺瓦利斯[3]
《我为什么自己的书一本没写》。很多人会觉得这个书名是个挑衅:我借用并篡改了那个极其知名的标题,其背后膨胀的欲望难道不是希望和雷蒙·鲁塞尔[4]比肩,甚至于(哦,不知天高地厚)以他自居(至少在操作中)?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也太幼稚了。半个世纪前,通过一份神秘的遗稿,揭晓自己那些曾经令读者(都是怎样的读者啊!)着迷与困惑的作品的若干制作秘诀(老实说没几条)是一回事;今时今日,想靠着解释那些闻所未闻(原因可想而知)的书为何没有问世来吸引冷漠的大众,则绝对又是另一回事。
而且仅是把“如何”替换成“为什么”这一点,在严肃的人(如众人所知,在文学世界中,他们大把存在)看来,就足以表明所有类比的企图都将徒劳无益。
既然不算挑衅,那就是悖论,语言困境最荒诞的产物之一?就像那些仅是陈述一个判断便推翻该判断的句子(人人都能举出几个例子来,再不济还有老生常谈的那一个:宣称所有克里特人都撒谎的克里特人)?本例中,读者(出于表述方便,我们假设至少有一名读者)大可疾呼(当然前提条件是他喜爱此类虚构的对话,这确实是一种实用的手法,早期曾在许多优秀小说中大量运用,后来成为俗套被丢弃,而今借着信息技术的东风卷土重来,改名换姓为动听悦耳的“交互性”),读者大可疾呼,强按怒火告诉作者(让我们按约定俗成的方式来称呼这位和我们对话的人),至少有那么一本书,作者写了,恰好就是他这个读者(也就是您)恰好捧在手里的这本,也就是现在这些不尴不尬的言辞的谈论对象。对此,作者(不管怎样现在设定为作者的人)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地给出诸多回应,让读者哑口无言的回应——谁都知道,作者通常不会屈尊和读者对话,除非是要借他来显摆自己。
比如作者可以反唇相讥,称文学是天然的悖论之地。一名权威人士不就正好写过,在作家这种人身上,“不安者身边存在着冷静者,疯子身边存在着理智者,与失语者紧密相连的是辞藻华丽的演说家”[5]?不过,这不是作者将 ............

书籍插图:
书籍《我为什么自己的书一本没写》 - 插图1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我为什么自己的书一本没写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