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小书:《金瓶梅》十二讲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73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序 “伟大也要有人懂”
——重读《金瓶梅》断想
引 子
一、尚未破译的作者之谜
二、颇有讲究的书名
三、永远打不完的笔墨官司
四、无须共同理解 但求各有体验
五、走进《金瓶梅》的艺术世界
(一)堕落时代的一面镜子
(二)市民社会的风俗画
(三)独一无二地对“丑”的审视
(四)人原本是杂色的
(五)性:美好和邪恶的双刃剑
(六)最难的还是现实主义
六、人物扫描
(一)西门庆
(二)潘金莲
(三)李瓶儿
(四)庞春梅
(五)吴月娘
(六)应伯爵
七、新颖的圆形网络结构
八、文学语言的魅力
九、小说史上的一块里程碑
十、细读文本 呼唤审美
十一、一种试验:赋予《金瓶梅》以新的 艺术生命
十二、世界文学视野中的《金瓶梅》
后 记
序言
袁行霈
大家小书”,是一个很俏皮的名称。此所谓“大家”,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书的作者是大家;二、书是写给大家看的,是大家的读物。所谓“小书”者,只是就其篇幅而言,篇幅显得小一些罢了。若论学术性则不但不轻,有些倒是相当重。其实,篇幅大小也是相对的,一部书十万字,在今天的印刷条件下,似乎算小书,若在老子、孔子的时代,又何尝就小呢?
编辑这套丛书,有一个用意就是节省读者的时间,让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知识。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要学的东西太多了。补习,遂成为经常的需要。如果不善于补习,东抓一把,西抓一把,今天补这,明天补那,效果未必很好。如果把读书当成吃补药,还会失去读书时应有的那份从容和快乐。这套丛书每本的篇幅都小,读者即使细细地阅读慢慢地体味,也花不了多少时间,可以充分享受读书的乐趣。如果把它们当成补药来吃也行,剂量小,吃起来方便,消化起来也容易。
我们还有一个用意,就是想做一点文化积累的工作。把那些经过时间考验的、读者认同的著作,搜集到一起印刷出版,使之不至于泯没。有些书曾经畅销一时,但现在已经不容易得到;有些书当时或许没有引起很多人注意,但时间证明它们价值不菲。这两类书都需要挖掘出来,让它们重现光芒。科技类的图书偏重实用,一过时就不会有太多读者了,除了研究科技史的人还要用到之外。人文科学则不然,有许多书是常读常新的。然而,这套丛书也不都是旧书的重版,我们也想请一些著名的学者新写一些学术性和普及性兼备的小书,以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需求。
大家小书”的开本不大,读者可以揣进衣兜里,随时随地掏出来读上几页。在路边等人的时候,在排队买戏票的时候,在车上、在公园里,都可以读。这样的读者多了,会为社会增添一些文化的色彩和学习的气氛,岂不是一件好事吗?
“大家小书”出版在即,出版社同志命我撰序说明原委。既然这套丛书标示书之小,序言当然也应以短小为宜。该说的都说了,就此搁笔吧。
欲把金针度与人
——《金瓶梅》、金学和宁宗一先生
陶慕宁
在中国文学史上,大概还没有一部作品如《金瓶梅》一样引发如此纷纭的聚讼。有关该书作者的种种揣测、对于版本及艺术品位的鉴定以及其中露骨的性描写的争论,几乎是伴随着它的问世就展开了的,而且时至今日,仍是见仁见智,未有定谳。近几十年来,随着学术空气的日益澄明,海内外文化交流的逐渐密切,“金学”新说竞起,尤其在作品的创作风格及人物形象的分析把握等畛域屡有创获,而且愈发有了国际性的影响,成了学林瞩目的“显学”。
清儒治学,义理、考据、词章相鼎足,蠲词章则卒读不忍;舍考据恐架空设言;弃义理终不过承讹袭谬,是以不当偏废。用之于“金学”,则有专事考赜作家、版本来历者,是为考据;亦有侧重结构、情节、人物性格之分析者,即今所谓文本研究,古所谓词章者;又有发中外文艺理论之矢射《金瓶梅》之的,欲揭橥其创作规律、美学风格者,此殆义理。繇是以观,治《金》诸家取径容有不同,家数或存歧异,要不失各成胜业,考据、词章郁郁乎文哉,第义理一道,尚罕觏思辨敏捷、理路清晰、融汇古今、厚积薄发之作。有之,则宁宗一先生《世情奇书〈金瓶梅〉》之谓也。举隅言之,此书胜在视野宏大开阔、高屋建瓴,持论谨严精深、含蕴不尽。
具体而言,本书特色可析为五点:曩者研究《金瓶梅》多苦绠短,而作者雅擅发明,在洞察中国小说史沿革递嬗的基础上,借鉴文艺形态学、小说类型学的理论,即曾对几部划时代的小说经典文本抉微析异。他以独具的文心诗眼触摸到吴敬梓、曹雪芹、笑笑生三位作家气质禀赋的不同,进而提出《儒林外史》是思想家的小说,《红楼梦》是诗人的小说,而《金瓶梅》是小说家的小说之卓见,这就不仅赋予了传统的小说概念以现代意义的阐释,而且廓清了长期以来困扰着“金学”界的由于衡尺陈旧、概念模糊所酿成的迷雾,庶几使《金瓶梅》创作风格的研究走出目前的僵局。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是该书浓郁的哲学思辨意味。读这本小书,你会感受到作者深厚的哲学根底,它的思辨力量就来源于这种哲理的“厚积”。可贵的是,它的作者不惟旁涉各家,更是融通能化,并没有用种种文艺理论来堆砌炫耀自己的体系,而是着力于审慎的逻辑推衍和恰当的引譬联类以“薄发”自己的机杼。也正是由于这种渊博的修养,使得读者能够达到一种超越的境界,不为菁芜混杂的作品所惑,不被臧否两歧的评论所迷。“《金瓶梅》的二律背反”一章充分地显示了作者不懈的反思精神和超脱的学术见识。又因为是小书,所以不拘执于字句、不害冷僻琐屑,是作者先立其大,小者自然不能夺,正可觇见随物赋形的功力。
这本书的又一个突出特点是它的宏观视野和精巧结构相结合。全书流动着作者对于整个小说史的统摄意识,他对《金瓶梅》细微之处的含茹从不脱离小说史的流变轨迹,这就使立论永远保持着一种历史的纵深感,如渊渟岳峙,如孤峰出岫,雄辩难移。书中写道:“《金瓶梅》的作者已经不再是简单地用黑白两种色彩观察世界和反映世界了,而是力图从众多侧面去观察和反映多姿多彩的生活和人物了。小说历史上那些不费力地把他观察到的各式各样的人物硬塞进‘正面’或‘反面’人物框子去的初级阶段的塑造性格的方法已经受到了有力的挑战。”这种宏观的、辩证的点睛之笔实际已决不止于对《金瓶梅》一书的批评,而是涉及到整部小说史的规律性揭示了。一本小书能有这样的大手笔,行文却从容有致而绝不“局促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大家小书:《金瓶梅》十二讲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