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兴衰--全球化背景下的路线之争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6.11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版权信息
COPYRIGHT
书名:大国兴衰--全球化背景下的路线之争
作者:黄树东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年5月
ISBN:9787300155272
本书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授权得到APP电子版制作与发行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编辑手记
多年前在大学读书的时候,参加了一个英语课外小组,辅导老师要求每周每人轮流到英语角去,在人潮往来最多的入口处,立一块黑板,挑一个具有争议性的话题做主持人,吸引大家来辩论。记得当时我挑选的题目是“全球化的利弊”。那时还没有听过“世界是平的”,更不懂得“在平的世界中竞争”,大家都沉浸在刚刚加入 WTO的兴奋中,对未来不确定的那一丝不安被兴奋所掩盖。挑选这个题目,只是单纯地觉得如果全球化最终让世界只剩一种语言,该有多单调,如果最终让所有的城市都呈现一种面貌,该有多无趣。
之后的十年,全球化已不需要人们再来辩论它的利弊,而是裹挟着技术与金钱席卷了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麦当劳从开业时会引发踩踏事故的新鲜高档餐厅,变成了都市青年渴了累了随处可找的生活必需品。internet从一群海归弄潮的高科技,变成了人们工作生活离不开的基本工具。遥远乡村里的青年,也可以用 iphone 读到全球最劲爆的新闻,中国政府发布的政策,很快就能在美国市场引发波澜……这一切都让人相信:全球化势不可挡,用政治课本上的话说:它是历史的必然。
然而我们也惊奇地发现,经过了这十年,城市里有越来越多的别墅,而普通的一套房子,距普通人的距离却越来越远。我们惊奇地发现,出国买衣服和包包,竟然比在国内买更便宜。我们惊奇地发现,在教育机构整天提醒家长“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时候,普通孩子比起有些孩子,早已输在了起跑线上。回头再望望遥远的故乡,昔日热闹的蜀国小镇如今已显得有些凋敝,曾经有“小西湖”美誉的小河早已被化工厂严重污染……
世界真的是平的吗?令人心潮澎湃的全球化真的给每一个人提供了公平的机会吗?穷人是不是应该自己为自己的贫穷负责?这个世界,究竟是在怎样运行?
黄树东先生这本《大国兴衰》为我们思考这些问题提供了极好的参考。它把全球化放到200多年来的历史中考察,用大量事实勾勒出全球化的来龙去脉,展现了一种学说怎样被精心包装然后推向世界,刻画出这一过程中霸权的更迭——旧帝国怎样从抗拒到无奈谢幕,新帝国怎样从彷徨到坚定崛起。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能感受到什么是真正的历史必然。
同时,他又把大国博弈放到全球化背景下来考察,在全球坐标系中分析中国的机遇与陷阱。书中的观点振聋发聩:全球化体系中,彼此关联的市场所造成的依赖关系并不平等,强者的市场是控制弱者的武器;关于世界经济秩序的决策,从来都不是在发展中国家或消费市场中做出的;世界决策体系不是更扁平而是更集中,被扁平的却是发展中国家的主权和它们对自身利益的诉求……
在深刻分析之后,作者为中国经济转型提供了富有见地的建议。以至于有的读者说,《货币战争》为我们指出问题,《大国兴衰》告诉我们该怎么做。
黄树东先生身在美国金融界,书中内容不是臆测和推理,而是多年亲身经历和思考外加大量公开的美国政府文件和第一手资料,因此极具说服力。尽管图书制作面临巨大的成本压力,我依然为大家保留了作者长达9页的参考文献,希望为有兴趣的读者按图索骥提供方便,也希望每一位读者读完本书能收获真挚、真知与真相。
曹沁颖
2012年4月6日
再版前言
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说,他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笔者写这本书则希望通过对过去200多年世界历史的透视,“究兴衰之际,通各国之变,为人间正道立言”。即,通过分析各国兴衰更迭,寻找左右其成败的共同原因;通过分析一国内部利益格局的演变,探究其发展战略变迁的轨迹;通过分析主要历史事件和思潮,为符合历史逻辑的发展方式立言。一国的盛衰不是偶然的。我们可以透过一些历史现象来观察一个时代或一个国家由弱到强或由盛而衰的轨迹。希望本书能为读者“原始察终,见盛观衰”提供一个宏大的历史坐标;为正确的发展选择提供借鉴。
236年来的路线之争
1776年,人类历史上发生了两件当时看似无关,但却共同对后来的人类历史有重大影响的事件。一件是亚当·斯密发表了《国富论》;另一件是缔造美国的人们签署了《独立宣言》。这两件事,在后来的岁月里诱发了关于落后国家发展方式的两种不同路线的争论。概括起来就是:对后起的国家而言,是通过自由贸易发展自己还是通过保护主义发展自己?最初,自由贸易的代表是亚当·斯密,而保护主义的大本营是美国学派。
本书就是围绕这场路线之争来展开这200多年的历史的。
美国立国以后有过激烈的路线之争。最初三十年,美国实施的是自由贸易战略,利用农业和原材料的比较优势,拼命要挤到欧洲的经济体系里去,做一个赶集市贸易的农民。后来,在同大英帝国的较量中,尤其是在1812年战争前后,美国精英痛感自由贸易的危害,转而支持保护主义。从此,两条路线的争论虽然持续存在,但是保护主义在美国逐步占了上风。而内战则摧毁了自由贸易最后和最黑暗的利益堡垒。
美国崛起的历史,犹如一幅宏大的画卷,细节如此庞杂而逻辑如此鲜明。其间,围绕路线之争,利益集团彼此争夺国家发展的方向,演绎了许多惊心动魄的故事和许多几乎沉船的危机。但是,美国终究成了超级大国。太平洋对岸美国走向霸主的历史,对中国有许多借鉴意义。感兴趣的读者可以从本书第二篇直接开始。
这种关于发展道路的争论,后来被李斯特带到了德国,再后来变成了一场世界范围的争论,至今从未间断。
保护主义的作用是多方面的。美国的崛起和德国、日本不一样。这三个国家都实施了保护主义。但是,德国和日本由于国内市场狭小和原材料缺乏,必须走出去,继而同既有国际秩序发生碰撞,挑战了既有体系,最后失败。而美国幅员辽阔,内部市场广大,资源丰富,保护主义不仅保护了民族工业和科技,还在同大英帝国主导的世界体系之间筑了一道防火墙。美国对世界秩序的改造,是在它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以后。美国是和平崛起的,而保护主义(门罗主义)是它的保障。
为什么这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大国兴衰--全球化背景下的路线之争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