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地跟孩子谈钱 生活中的财商课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71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推荐序一
郑晓舟在《上海证券报》就职的时候,为我的胡润百富榜写过一篇大约2000字的文章,那是我们相识的开始。她是中国第一批对民营经济感兴趣的记者,也是我认识的第一位女记者。我们以前经常见面,互相交换对民营经济的看法以及证券市场的一些信息。
若干年后,我们都开始关心起了教育。我相信这并不是巧合,因为我们都一直关心着中国的民营企业家,经历了这些年的打拼,他们获取了巨大的财富,与此同时,对自己后代的教育也成为他们同样要花大量精力去处理的一件事情。
2002年,我出版了一本叫做《财富基因》的书。在这本书中我采访了25位上榜企业家,请他们逐一谈了自己对孩子教育的看法,而促使我这么做的原因是当时的一个热门新闻——身为首富的比尔·盖茨宣布只留给3个孩子每人1000万美元。这是盖茨价值观的体现,这样的价值观也会深深地影响到孩子的未来。既然首富的想法是这样的,那么中国的企业家又是怎么想的呢?宋城集团董事长黄巧灵告诉我“不要将财富带入家庭”,中宝实业董事长吴良定的想法是“不要多给孩子零花钱”。
2004年,有一位国有银行的高管问我能否帮助他的孩子进入英国的名校,虽然我是伊顿公学毕业的英国人,但对此要求,我也实在无能为力。不过这也给了我一个启发,中国的富裕人群的确需要提升孩子们的教育水准。几年后,我策划制作了一系列的《名校指南》,帮助中国的家长们把孩子送到国外的名校里。现在,这本《名校指南》已经做了6年,在这段时间里,我对高净值人群把孩子送出国外的原因做了一个总结,大致是因为:(1)企业家自身学历不算太高,希望孩子们能有所提升。(2)他们都认识到国际化的重要性。(3)高考压力很大,出国学习还能获得更全面的教育。(4)也是相当重要的一点,他们希望孩子们减少自身的优越感,把孩子推出自己财富的“阴影”,他们不希望孩子因为自己而受到太多关注从而变得骄傲。与此同时,出国留学这一趋势也越发地年轻化——从出国读硕士到大二出国学习,再到高二出国,现在小学六年级出国学习也越来越普遍。
事实上,就我的经历来说,富裕人群对于孩子在金钱教育上的态度还是以“回避”为主的,而郑晓舟的这本书是要告诉读者,如何让孩子正确地接触金钱,这显然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启蒙教育,既然高净值人群会越来越早地把孩子们送出国,就应该更早地让孩子正视自己的财富,希望这本书对作为读者的你能有所帮助。
胡润
写于2013年5月
推荐序二
“钱”,在中国的教育中,是一个会让很多家长、老师手足无措的话题。我们往往不知道应该如何向孩子解释关于“钱”的一切。然而,很奇怪的是,孩子们从家长那里最初学会的吉祥话里却一定会有一句“恭喜发财”。
最初接触“财商”一词,大约是在2000年,当IQ(智商)、EQ(情商)已经广泛为社会接受,并被认同为儿童发展的重要能力时,突然冒出来的FQ(财商)再次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认同。然而近十年过去了,当我在2006年开始正式从事青少年财商教育研究与实施的工作后才发现,我们对于儿童的财商教育居然只停留在理论层面。许多所谓的儿童财商教育课程,依然只是停留在金融理财知识普及的层面。
2012年,我带领团队进行《2012年中国青少年金融教育蓝皮书》课题研究时,发现对于儿童财商教育,家长们的认同度其实非常高,但往往因为不知道如何去做,所以不敢跟孩子谈“钱”、用错误的方式与孩子谈钱的案例比比皆是。
《勇敢地跟孩子谈钱》这本书中,作者郑晓舟女士以一名记者的敏锐触觉,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与金钱、财富相关的问题和家长在家庭财商教育中的各种方法以故事的形式展现给我们,让作为家长的我们发现,原来孩子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可以成为儿童家庭财商教育的课堂。
对于同样作为家长的我来说,在仔细阅读书中每一个小故事的过程中,即使作为一名从事青少年财商教育研究和实践的工作者,我依然能发现自己在子女家庭教育中的无数缺失。尤其是对于很多问题的处理方法,在看到本书中的一些故事时,我才豁然开朗。有时候,不是我们不知道子女的财商教育有问题,而是由于不知怎样去正确应对,经常会选择视而不见、避而不谈,或者拿出家长的“威严”,简单粗暴地对子女下达命令。
本书对于众多家长来说,无疑是一本非常具有参考价值的儿童家庭启蒙财商教育教科书,相信每一个家长都能从中寻找到自己孩子的影子。尤其是对于觉得子女财商教育无从入手的家长们来说,读完本书你会发现,跟孩子谈钱并不是很难。
张玮
青少年金融教育研究学者
百特教育咨询中心执行理事、联合创始人
推荐序三 财商,孩子的第24条染色体
孩子身体里拥有固有的23对染色体基因,决定高矮胖瘦、智商性格,基因组合来自父母遗传。但父母对金钱的概念和关系处理正通过生活细节和思维习惯变成孩子的第24条染色体基因——财商,它决定了孩子的财富观,如何看待钱,被钱奴役还是掌握御钱之术。
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而关于财富观的教育,孔子认为“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更多还是教育人们富贵在天。在当代对财富的无尽渲染之下,反而造就了我们这代人畸形的财富观——要么是“富贵在天”的极度被动,要么就是“有钱能使鬼推磨”的激进。
世界上第一个拥有10亿美元的富翁小洛克菲勒在谈到让孩子记账时说:“要让孩子懂得金钱的价值,不要乱花乱用,把钱用在益处。”而这些恰恰是我们现在家庭教育所忽略的内容,也是很多家庭的孩子所缺乏的品质和素质。
在中国,改革开放崛起的一代企业家大多人到中年,可精力依然旺盛,面对财富传承的问题,大多数人还真没意识到这是一件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事,总觉得自己起码还有二三十年时间,到时各方条件也会更加成熟。
其实这是一个误区!
这样的误区直接导致中国的家长考虑财富传承的问题普遍较晚,弊端也会逐渐暴露。其实,财富传承从来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所谓条件成熟的时间点,而就国际上的经验来看,尽早完成交接恐怕是效果最好也是最安全的选择。一方面,父辈身体和家庭的突发性变故等意外情况不可不防,这种巨大变故将会对财富的传承造成巨大的打击;另一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勇敢地跟孩子谈钱 生活中的财商课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