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语文教育教材论--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之名师对话 (中华书局出品)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8.13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之名师对话
传统语文教育教材论
暨蒙学书目和书影
张志公 著
中华书局
20世纪50年代,语文界“三老”——叶圣陶(中)、吕叔湘(左)、张志公(右)在叶老家中讨论语文教学问题。
1978年到1982年是张志公先生学术活动最频繁的时期,他经常赴全国各地进行考察和学术演讲。上面两幅照片就是这期间张先生在外做教材调研活动时所拍摄。
1990年5月,张志公先生在无锡教育学院讲学时所摄。
1983年5月,张志公先生在厦门做调研时所摄。
1983年9月16日至18日,张志公先生在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参加第16届国际汉藏语言学会议时所摄。
张志公先生主要著述封面书影
出版说明
张志公(1918—1997)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语言学家和语文教育家,他一生致力于汉语语法、修辞学、传统语文教育等领域的研究工作。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志公先生收集、整理大量传统语文教育教学资料并从中探求经验,撰写了《传统语文教育初探(附蒙学书目稿)》(以下简称《初探》)一书,由上海教育出版社于1962年出版。此书为传统语文教育勾勒出了四大步骤,总结了传统语文教育的主要经验,对当时的语文教学起了积极作用。书末所附的《蒙学书目稿》,是作者对蒙学和蒙书进行系统研究的成果,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珍贵的史料价值。
“文革”后,志公先生重新审视传统语文教育,意在探求语文教学现代化和民族化相结合的语文教改之路,并总结出传统语文教育的三大经验和四大弊端。
1990年前后,作者再次对传统语文教育进行深入研究,并在《初探》一书的基础上,写成《传统语文教育教材论——暨蒙学书目和书影》(以下简称《教材论》),由上海教育出版社于1992年出版。相对于《初探》,此书“是改动幅度相当大的一个新版本”,它以教材为中心,有述有论,并附有大量的蒙学书影,是作者对传统语文教育研究的又一次总结。
当前,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育界开始有了向传统语文教育借鉴经验的想法。为此,中华书局决定将张志公先生的《教材论》一书修订再版。
此次修订,我们重新对原书进行了整理和编排:在原版的基础上增加了人民教育出版社王本华女士的一篇导论,重新审视了当代语文教育中《教材论》的意义;核对引文及出处,统一体例,改正原版中的文字和标点错误。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当年的技术问题,原书所附的“蒙学书影”多数不清晰,为此,我们尽量找到相关的古籍原件进行重新复制,确实难以找到的,只能一仍其旧,望广大读者谅解。
研究传统语文教育,是为了完善当下的语文教育。而当下的语文教育就是要走民族化与科学化相结合的道路,并有一套系统的教学设想。这些思想和理念在《教材论》一书中都有反映和总结。因此,可以说此书是语文教学工作者的一本必读著作,它从实践中来,也必将应用到实践中去。
中华书局编辑部
2013年8月2日
导论 以史为鉴,走民族化与科学化相结合之路
——张志公先生《传统语文教育教材论》导言
王本华(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
自上世纪末由文学界引发的语文教学大讨论起,语文界“三老”(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的声音逐渐式微,更多的人将目光转向以学生为主体的人文教育。“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方向本是顺应时代需要提出的命题,但人类普遍存在的两极对立的极端思维模式,使语文的“人文性”被无限夸大,在某一个时期甚至将“工具性”内涵完全抛弃。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这一偏离带来的教学弊端逐渐显露,并被人们所认识和反思,教学界再次回眸传统。中华书局适时出版这一套探讨语文教学的图书〔包括张志公先生《传统语文教育教材论——暨蒙学书目和书影》(以下简称《教材论》)〕无疑会给正在逐步走向理性思考的语文教学以有益的影响。正是抱着这样的想法,我愿意应出版社之约,将自己对《教材论》的了解和认识写出来,与诸位读者分享。
一、研究传统语文教育的第一书
我之所以称其为研究传统语文教育的第一书,有两层意思:
第一层意思,这是第一本相对系统地研究传统语文教育的专著。
为什么说它研究的是传统语文教育?此书题为《传统语文教育教材论——暨蒙学书目和书影》,其实它的前身是1962年10月出版的《传统语文教育初探(附蒙学书目稿)》(以下简称《初探》)。此外,翻开书的目录我们就不难看出,它是以教材发展为线索,探讨传统语文教育的不同做法,指出这些做法中可以提供的经验和需要避免的问题。因此,应该说,此书研究的是传统语文教育,而不仅仅是教材问题。
为什么说它是“第一书”呢?志公先生研究传统语文教育,是从探索蒙学的发展情况入手的。在先生之前,对蒙学和蒙书进行比较系统研究整理的人或著述少之又少。据先生自己说:“中华书局曾经收集并且展览过五六千种童蒙读物;胡怀琛曾经写过一本《蒙书考》,开列了大约一百种所见所知的蒙书,辑录了几十条有关的资料:这些筚路褴褛之功不可没,不过收集考查的范围都还不大,分析研究更付缺如。”(1)在这种前提下,志公先生广泛搜集,披沙拣金,不仅梳理出了传统语文教育发展的大致脉络,而且收集到相当多的书目、书稿。“如果说张志公先生是这个领域的研究工作的开创者和奠基人,那是恰如其分,并无所夸张的。”(2)从这个意义上说,张志公先生是研究传统语文教育的第一人。这之前虽然有一些整理或研究,但都是个别的,没有规模,亦不成系统,而《初探》可以说是具有里程碑性质的著作。所以,我称这部书是“研究传统语文教育的第一书”。由此,我们再进一步看看这部书的发展渊源。
“曾在《人民教育》1961年9月号、11月号、1962年1月号、3月号用张耕为笔名发表过几段摘要,事后得到不少同志的鼓励,所以才把全稿加以修改整理,编成这本小册子。”(3)由这个自序可以看出,先生首先是出于研究兴趣和语文教学的需要,写成零散的篇章在杂志上发表,后来了解到其研究的价值后才整理成书,正式出版的。先生所说的“小册子”,即是1962年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传统语文教育初探(附蒙学书目稿)》。
这本书出版后收到了很好的反响,很快在1964年就重印了一次。可惜,“文革”来了,不唯语文,也不唯教育,所有的工作都受到了冲 ............

书籍插图:
书籍《传统语文教育教材论--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之名师对话 (中华书局出品)》 - 插图1
书籍《传统语文教育教材论--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之名师对话 (中华书局出品)》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传统语文教育教材论--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之名师对话 (中华书局出品)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