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话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3.21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中国话
郑子宁 著
版权信息
书名:中国话
作者:郑子宁
版权:后浪出版咨询(北京)有限责任公司
序一 语言中的历史
史家陈寅恪有一句被广为称引的名言:“凡解释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在此之前,主持绘制法国方言地图集的瑞士语言学家吉耶隆(Jules Gilliéron)也说过:“每一个词都有它自己的历史。”或许这是陈先生在德国留学期间有所耳闻,又或许是英雄所见略同,但其间也可见不同侧重:中国在传统上在意的是文字学意义上的“字”,西方着眼的却是语言学上的“词”;历史学者想由此演绎出文化史,而语言学家留心的则是每一个词自身的词形、内涵的演变。
这样的分异,在跨界交流的时代,也已模糊了。很多概念史的著作乍看是梳理词汇语词含义的演变,其实是着意于挖掘背后隐藏的社会文化变迁。另一种进路则是历史语言学的思路:通过对不同语言的比对,找出文化交流的隐蔽线索,带给我们对历史的全新认识——尤其是对那些无文字社会或文献所缺失难解的历史,语言可以是另一种考古工具,有时甚至是唯一的工具。
高中时我第一次读到周振鹤、游汝杰合著的《方言与中国文化》,顿感大开眼界:我们的语言中竟然隐藏着这么多历史线索!后来读到李锦芳著的《侗台语言与文化》、郑张尚芳著的《胭脂与焉支》,更进一步看到语言学方法对了解历史不仅大有可为,甚至不可或缺。现在,郑子宁的这本《中国话》再次让我涌起同样的感受。
当然,确切地说,语言学并不只是加深历史认识的工具,像《汉语的祖先》所着眼的毕竟是语言学本身的问题:比较论证语言之间同源性或亲缘度;但就本书而言,倒不如说是“以语言学作为方法的文化史研究”,是只有借助语言学才能讲述的故事。
本书对此已有非常精彩的论证,深入浅出又饶有意味,但这并不只是“趣味历史”而已。与格里姆定律(“凡规则皆有例外”)不同的是,在此不时可见的是新语法学派的定律:“凡例外皆有规律”。因为语言中异于规律的现象不仅可以提醒我们对结构重新认识,也可以补齐文化交流中“缺失的一环”,有时是被遗忘的历史。
对中国人来说,这样的书实在是太少了。有时我想,印欧历史语言研究那么发达,原因之一恐怕也是因为史料匮乏,所以语言成为重要线索,中国则正因为文献丰富、文字发达,结果反过来阻碍了这一领域“本应有”的发展。
不过,语言中隐藏的文化交流,不只是那些可比的语词里有线索,还可以问:为什么有些语言现象在汉语中缺失或丢失了?汉语缺乏敬语(“您”是输入的)、某些概念也是原本所无(如“魔”字是中古新造)。大体而言,汉语似有几种不同对策:采纳(引入外来词)、驯化(用旧名词称呼新事物),以及忽视。作为一种外来词很少的语言,汉语在交流中不仅有选择,而且既有兼容也有排异,最终才形成这样一个稳定系统。
在对外交流中,这样的“异变”同样有待解释:造纸术是中国人发明的,但现在西语中的“纸”大多源自埃及的“纸莎草”一词;面条也是由中国外传的,但英语noodle、法语nouille都是很晚近才借自德语Nudel,语源不明。为什么它们不像“茶”“馒头”这样成为被广泛借用的语词,是在哪一环缺失了,这或许更考验我们对文化交流现象的理解,也更难回答。它不必有答案,但我们需要有疑问。
维舟2020年5月19日
序二
人群是语言的载体,语言是人群的标识,人群历史与语言历史间呈现出极其紧密的关系。
人群对语言历史研究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诸多语言演变模型都是基于人群状况而发展出来的。比如谱系树模型对于逐草而居的印欧游牧民族、逐岛迁移的南岛民族的语言分化,具有非常强的解释力;桥本万太郎根据东亚的人群历史,区分了游牧民型和农耕民型这两种不同的人群分布样态,在此基础上提出的语言演变模型“语言地理类型学”对汉语学界影响巨大;而迪克森(R. M. W. Dixon)通过考察澳洲土著人群的语言状况,在其著名的《语言兴衰论》(The Rise and Fall of Languages)一书中,综合谱系分化、语言接触、区域聚变诸因素,提出了影响深远的“聚变—裂变”演化模型;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语言对于探究人群历史的作用同样不容忽视。著名华人语言学家王士元在《观察历史的三个窗口》一文中,就把语言学与考古学、遗传学并列,作为考察人群历史的一个重要窗口。2019年,我国复旦大学金立教授团队(Zhang, M., Yan, S., Pan, W.-Y., Jin, L. Phylogenetic evidence for Sino-Tibetan origin in northern China in the Late Neolithic. Nature 567: 112-116.)与法国沙加尔教授团队(Sagart, L., Jacques, G., Lai, Yunfan, Ryderc, R., Thouzeauc, V., Greenhill, S, J., List, J-M. Dated language phylogenies shed light on the ancestry of Sino-Tibetan. PNAS 116(21): 10317-10322.)分别在《自然》和《美国科学院学报》上发文,利用语言材料探究了藏缅语系族群的历史,在依据语言考察人群历史方面取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而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本《中国话》,正是探究中国人这个人群与中国境内语言之间的历史关系的一本佳作。子宁兄虽非科班出生,但对语言学保有极其浓厚的兴趣,他勤勉好学,博闻强识,在语言学科普领域取得了卓著的成果,继《东言西语》之后,又推出这一大作。本书内容广博、材料翔实,伴随着优美的文笔徐徐展开,读来有“山阴道上行,使人应接不暇”之感。相信读者诸君读了本书之后,一定会对中国人与中国话之间的互动关系,有更为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我与子宁兄相识于网络,因志趣相投,关系日笃,常有惺惺相惜之感。祝愿他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语言学领域能佳作迭出!
是为序。
盛益民2020年6月9日改定于尚景园
目录
序一 语言中的历史
序二
最初的华夏农民
稻农的出现
从 ............

书籍插图:
书籍《中国话》 - 插图1
书籍《中国话》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中国话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