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之间:1919—1939》---菲利普•齐格勒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1.13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序言
1 和平 1919—1920年
2 爱尔兰自治 1921年
3《尤利西斯》1922年
4 燃烧的士麦那 1922年
5 西班牙入侵摩洛哥 1925年
6 大罢工 1926年
7 青霉素 1928年
8 《百老汇的旋律》 1929年
9 华尔街股市崩盘 1929年
10 甘地的食盐进军 1930年
11 查科战争 1932—1935年
12 希特勒上台 1933年
13 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1935年
14 格尔尼卡 1937年
15 巴勒斯坦 1938年
16 法西斯占领马德里 1939年
17 宣战 1939年
后记
序言
人们往往对出生前后十年间发生的事情知之甚少,前者为时已晚,后者则为时尚早。我出生于1929年,因此对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也就是1919—1939年之间的历史相对来说并不熟悉。当然,我一生中读过不少关于这一时期或写于这一时期的著作,但我对这一时期远不如对1914年之前或1945年之后的历史了解得那么系统,因此我决心予以纠正。
实际上这是一本带有探索性质的书,并不适合专家阅读。除了退位危机[1]那段历史之外,各自领域内的权威人士对这段历史的了解都远比我透彻。正是站在这些专家的肩上,我才得以完成这部书的撰述。我由衷地感谢他们的辛勤付出,希望自己没有滥用他们的成果或误解他们的本意。
根据自己的体验和兴趣,我随意选择了这些主题。例如,我用一章介绍了詹姆斯·乔伊斯的著作《尤利西斯》,当然如果换成爱德华·摩根·福斯特的《印度之行》、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卡夫卡的《城堡》或萨特的《恶心》也无妨。这本身并无对错之分,这些都是伟大的小说,选择任何一本都具有无可辩驳的说服力。我曾想触及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总结人类所有的成果,不过却铩羽而归。例如这部书并没有任何一个章节提到澳大拉西亚地区[2]。然而,如果就此认为1919—1939年,澳大利亚或新西兰地区没有重要的事情发生是既愚蠢又无礼的,只是碰巧在其他地方没有更重要的事情发生时,我没有找到合适的时机拿出一个章节来讲述这一地区。这部书的所有读者似乎都会产生如下疑问:“他为什么要讲述这一内容?”或者“他怎么可能会遗漏这一点呢?”他们产生这样的疑问无可厚非,这部书涉及了世界史上许多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但我最关注的是以下两个主题:欧洲势力的衰落和通往二战之路,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的选择。
我唯一自信的是,自己非常享受撰述这部书的过程,也希望读者在阅读这部书的时候能乐在其中。
[1] 退位危机:英国国王爱德华八世决定娶离婚的美国人沃利斯·辛普森夫人,从而引发了1936年11月16日到12月10日的英国宪法危机。——译者注,下同。
[2] 澳大拉西亚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和邻近的岛屿。——编者注
1 和平1919—1920年
1919年上半年,一群经验丰富、用意良善、睿智的政治家聚集巴黎,为下一次世界大战紧张地做着准备。当然,这完全不符合他们的本意。欧洲刚刚经历了一场历时4年多的毁灭性战争,还沉浸在悲伤和可怕的阴影当中。在这场战争中丧生的德国人和俄国人都接近200万,法国和奥匈帝国的伤亡人数也远超100万,此外,75万英国人和其他20万生活在这个帝国境内的人也死于战争。战后的意大利满目疮痍,法国和比利时赤地千里。与会者最关注的事情莫过于防止类似战争再次爆发,这本该是一场旨在结束战争的论战。
* * *
至少在获胜的协约国看来,德国无疑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幕后黑手。它们考虑的首要问题便是决不允许这样的历史再次上演。当然,战后各国百废待举,许多问题有待解决,不过在与会者眼中,当务之急是解决德国的前途问题。人们天真地以为其他附属问题都可以很快得到解决,即便在德国关心的问题上,与会者也认为绝不会出现严重的分歧。1918年底,法国总统雷蒙·普恩加莱在接受美国记者采访时表示,他并不认为巴黎和会在达成最终协议方面存在丝毫困难。“所有的原则均已协调一致,一旦代表们进行谈判,总体框架和细节问题很快就会确定下来。”值得注意的是,普恩加莱之所以说这番话,并不单纯是为了应付媒体,发表一些虚伪的陈词滥调,而是他的确相信自己说的是真的。更值得关注的是,其他与会代表,尽管稍微有所保留,但也和他一样,对和会抱有乐观的态度。
1919年巴黎和会期间,劳合·乔治、克里孟梭和伍德罗·威尔逊表情相当不自然地漫步于香榭丽舍大街。
诚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决定哪些国家有权派遣参会代表。这不仅仅是确定德国边界的问题,也不单纯是决定从战败国手中获得什么补偿的问题:这个情况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和会足以决定很多国家的未来。对波兰人、罗马尼亚人、南斯拉夫人、保加利亚人、捷克人、斯洛伐克人、匈牙利人、希腊人来说,如何处置德国当然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但相比于能否获得独立的参会权,德国问题就变成了次要问题。此外还有土耳其人、阿拉伯人和日本人,如果为每一个利益相关的国家提供在会上平等发言的机会,根本没有一个足够大的大厅来容纳所有代表,也没有足够的时间让每个代表都发表演讲。当有机会详述自己国家遭受的苦难时,驻巴黎的波兰全国委员会主席罗曼·德莫夫斯基开始向一名美国代表诉苦:“直到上午11点才能说到1919年的事情,当下紧迫的问题到下午4点才能被讨论。捷克斯洛伐克的外交部部长爱德华·贝奈斯每次讲话都从一个多世纪以前开始,演讲持续一个多小时才结束。”
很明显,要想取得成果,必须缩小会议规模。1919年1月12日,英国、法国、意大利和美国的领导人在本国外交部部长的陪同下齐聚法国外交部——位于塞纳河左岸的奥赛码头。在英国的坚持下,日本代表也被邀请加入这个内部小团体,这样5国代表组成了“十人会议”,或称“最高会议”。事实证明,“十人会议”太过烦琐:出于一些站不住脚的理由,日本并没有派首相参会,就像当初他们被唐突地邀请参加“十人会议”一样,现在又被突然地抛弃了。各国的外交部部长也被认为是多余的,由英国、法国、美国和意大利的领导人组成的“四人会议”取代了之前的“十人会议”。然而事情到此并没有结束,意大利总理维托里奥·奥兰多对与本国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战争之间:1919—1939》---菲利普•齐格勒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