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革之际:明清交替史文集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2.93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鼎革之际
|明|清|交|替|史|文|集|
秦晖——著
山西出版传媒集团
山西人民出版社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鼎革之际:明清交替史文集/秦晖著.—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9.7
ISBN 978-7-203-10881-8
Ⅰ.①鼎… Ⅱ.①秦… Ⅲ.①中国历史-明清时代-文集 Ⅳ.①K248.07-53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9)第100418号
鼎革之际:明清交替史文集
著 者:
秦 晖
责任编辑:
王新斐
复 审:
贾 娟
终 审:
李广洁
出 版 者:
山西出版传媒集团·山西人民出版社
地 址:
太原市建设南路21号
邮 编:
030012
发行营销:
010-62142290
0351-4922220 4955996 4956039
0351-4922127(传真) 4956038(邮购)
E-mail:sxskcb@163.com(发行部)
sxskcb@163.com(总编室)
网 址:
www.sxskcb.com
经 销 商:
山西出版传媒集团·山西人民出版社
承 印 厂:
北京玺诚印务有限公司
开 本:
655mm×965mm 1/16
印 张:
22.75
字 数:
350千字
版 次:
2019年7月 第1版
印 次:
2019年7月 第1次印刷
书 号:
ISBN 978-7-203-10881-8
目录
序言
一 从“联明抗清”到“南明史”
“联明抗清”的农民军之独立地位问题
抗清民族运动的兴衰与南明的覆亡
甲申前后北方平民地主阶层的政治动向
南明史研究与顾诚的《南明史》
二 西南“国主”政权
沙定洲之乱与大西军入滇
后期大西军营庄制度初探
大西军治滇时期的农业
三 李自成及其余部
“奉天玉和尚”之谜
“禅隐夹山说”及其学风
奉天玉绝非李自成补证
“后明韩主”乌有说
“白毛毡”考
关于贺珍与清初陕南抗清运动的若干问题
高氏
四 教学参考
李自成归宿之谜
李岩之谜
“英明”的昏君——崇祯帝
谈明代中叶的“倭寇”问题
注:“□”同原版纸书
序言
自1978年我就读研究生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我治学生涯的第一阶段其实看书也很杂,在当时改革初期的风气下其实也是“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但真正的学术写作范围却非常窄,研究的问题也非常具体,以纵向的时间轴论,就是明末清初这一段历史,而且尤其是这一段历史中一些过去少人关注的人、事。以横向的领域而言,主要是“农民战争与土地制度史”的范围。纵横两个维度都与当时思想界的“时髦”距离很远。以至于在当时的“文化热”“新启蒙”中我似乎是个缺席者或旁观者。那时的同学与同事常常认为我是个“乾嘉派”,而我的恩师赵俪生先生则对我有点担心:“知道你很用功,但格局要大一点,不要限于‘饾饤之学’。”
赵先生的教诲我是铭记而且努力去做了,但这一段“饾饤之学”对我的锻炼还是很重要的。这也就是先生说的“小问题越做越大,大问题越做越小”吧。
考证,就是要在具体事情上去伪而存真、解谜而求实。但解谜并非“猜谜”,尤其不能无证瞎猜。
当然证据本身不能说话,把证据变成论点是需要推理的。没有推理而完全从字面上“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那就根本写不成文章。但考证中的推理只可能是逻辑(就是形式逻辑,不是什么“辩证逻辑”)思维,不能是文艺思维或政治实用思维。很多事情能证伪而难证实,那就只有存疑。一度以为证实而后发现疑点,也只能再度存疑而不能强求弥缝。改革前学界曾大肆批判胡适之“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之说,称“大胆假设”就是“唯心主义”。其实,那时盛行的是“大胆假设,而以‘政治正确’为证”,这比胡适之所言糟糕得多也“唯心”得多。但应该说那种批判对我们那一代人还是有影响的。改革时期的我们自然不会像“文化大革命”那样用政治正确代替求证,却往往使我“假设”更难大胆,而“求证”更趋小心。例如我在否证“奉天玉是李自成”的胡乱“索隐”时,曾经找到许多材料都指向奉天玉应该是勉强降清后遁去禅隐的南明将领李占春,并据此写了《“奉天玉和尚”之谜》一文。但两年后我看到康熙《黄州府志》有李占春任当地清职并死于任上之说,觉得去时未久的地方志记载本地职官应该可信,就在后来的文章中自我否定了前说。当时研究明末农民战争的权威顾诚先生此前曾经向人推荐过我的前一考证,他看到我的新文章后有点不以为然,来信说我仅以《黄州府志》一书就否定自己曾经多方求证的前说是否太匆忙了。确实今天看来,这件事至少可以存疑。因此本书收入前后两文时根据他的意见略作小改并做了说明。
治学不易,于兹可见。其实不仅细节的考证是如此,宏观的史论更是如此。严谨的学人不仅应该避免迷信成说,而且对自己的以往说法也应该不时反思。无论事实判断还是价值判断,都不能故步自封,当然更不能看风使舵。笔者几十年来心得,以为细节考证宜重前者——不故步自封;而史论史识宜重后者——不看风使舵。本书收入的文章与报刊上初次发表时相比,细节考证略有补充,大部分是初发时限于篇幅而删除,或作为集体著作我撰写的部分、在发表时因统稿而被调整、如今成书时恢复的,也有一两处细节是这次结集时补正的。但是史论部分则完全保持原貌,即便今天有了新的看法,也保留思想史上的真实记录。
除研究生导师赵俪生先生外,这段时期对我影响很大的另一位前辈学者就是前述的顾诚先生,他不仅在“大格局”的眼光下把严谨的考据几乎做到了极致,而且最下功夫的时段也是明末清初。我们在1979年相识后曾经通信很多。我不仅向他求教不少,而且多次与他在北京图书馆(国家图书馆的前身)不期而遇。那时我每次到北京都要拜访他,由于他惯于通宵工作而白天睡觉,几次畅谈都是到下半夜没有公共汽车了(20世纪80年代北京公交还非常落后,北城一带不仅没有地铁,通宵车也只有寥寥几路),才从北太平庄他的师大寓所步行回旅馆,而他几次都把我送到小西天甚至豁口附近。20世纪90年代我调到北京后,关注点已经不在明末清初,通信也很少了,但仍然有联系。1997年他的代表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鼎革之际:明清交替史文集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