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风度二十讲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29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魏晋风度二十讲
冯友兰,李泽厚等
简介
《魏晋风度二十讲》所选编的一系列文章是近几十年来对魏晋风度的研究的精华,从不同的侧面累积成现代学界关于魏晋风度的整体印象。
这个空前动乱、黑暗的时代,却是精神空间开阔、思想自由活跃的年代,乱世中的魏晋人物表现出一种任情觉醒的人格和清峻透脱的气质——风流千古,几成绝唱。
本书内容较为专业,读过世说新语可能理解的更为透彻些。
一 魏晋风度:人的主题●李泽厚
二 名教思想与魏晋士风的演变●余英时
三 七贤林下之游的时间与方式●顾农
四 评东晋的风流宰相——谢安●高华平
五 陶渊明:玄学人生观的一个句号●罗宗强
六 魏晋风度何为●张三夕
七 魏晋风度与玄学的产生●樊树志
八 魏晋任诞风气的先声——略论汉末逸民戴良之“诞节”及其与魏晋风度之关系●王永平
九 汉末魏晋的名士风度●姜广辉
十 说“达”——以魏晋士风问题为中心●牟发松
十一 《世说新语》中的裸袒之风●宁稼雨
十二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鲁迅
十三 文人与酒●王瑶
十四 论风流●冯友兰
十五 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宗白华
十六 清谈与析理●宗白华
十七 清谈误国●陈寅恪
十八 清谈与清议●唐长孺
十九 麈尾与魏晋名士清谈●白化文
二十 魏晋时代的“啸”●孙机
一魏晋风度:人的主题
李泽厚
在没有过多的统制束缚、没有皇家钦定的标准下,当时文化思想领城比较自由而开放,议论争辩的风气相当盛行。正是在这种基础上,与颂功德、讲实用的两汉经学、文艺相区别,一种真正思辨的、理性的"纯"哲学产生了;一种真正抒情的、感性的"纯"文艺产生了。这二者构成中国思想史上的一个飞跃。
魏晋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重大变化时期。无论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和整个意识形态,包括哲学、宗教、文艺等等,都经历了转折。这是继先秦之后第二次社会形态的变异所带来的。战国秦汉的繁盛城市和商品经济相对萎缩,东汉以来的庄园经济日益巩固和推广,大量个体小农和大规模的工商奴隶经由不同渠道,变而为束缚在领主土地上、人身依附极强的农奴或准农奴。与这种标准的自然经济相适应,分裂割据、各自为政、世代相沿、等级森严的门阀士族阶级占据了舞台的中心,中国前期封建社会正式揭幕①
社会变迁在意识形态和文化心理上的表现,是占据统治地位的两汉经学的崩溃。烦琐、迂腐、荒唐,既无学术效用又无理论价值的谶纬和经术,在时代动乱和农民革命①"的冲击下,终于垮台。代之而兴的是门阀士族地主阶级②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这是一种新的观念体系。
①本文采魏晋封建说。东汉即有门阀,并开始垄断政权,"天下士有三俗,选士而论族姓阀阅,一俗"(仲长统《昌言》),"贡荐则必阀阅为前"(王符《潜夫论'交际》)。以后就更如此:"魏晋以来,以贵役贱,士庶之科,较然有辨。"(《宋书,恩幸传序》)"魏氏立九品,置中正,尊世冑,卑寒士,权归右姓……皆取著姓士族为之,以定门胄,品藻人物,晋宋因之。"(《新唐书.柳冲传》)
本书不同意时下中国哲学史研究中广泛流行的论调,把这种新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作为它们理论形态的魏晋玄学,一概说成是腐朽反动的东西。实际上,魏晋恰好是一个哲学重解放、思想非常活跃、问题提出很多、收获甚为丰硕的时期。虽然在时间、广度、规模、流派上比不上先秦,但思辨哲学所达到的纯粹性和深度上,却是空前的。以天才少年王弼为代表的魏晋玄学,不但远超烦琐和迷信的汉儒,而且也胜过清醒和机械的王充。时代毕竟是前进的,这个时代是一个突破数百年的统治意识,重新寻找和建立理论思维的解放历程。
确乎有一个历程。它开始于东汉末年。埋没了一百多年的王充《论衡》被重视和流行,标志着理性的一次重新发现。与此同时和稍后,仲长统、王符、徐干的现实政论,曹操、诸葛亮的法家观念,刘劭的《人物志》,众多的佛经翻译……从各个方面都不同于两汉,是一股新颖先进的思潮。被"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压抑了数百年的先秦的名、法、道诸家,重新为人们所着重探究。在没有过多的统制束缚、没有皇家钦定的标准下,当时文化思想领域比较自由而开放,议论争辩的风气相当盛行。正是在这种基础上,与颂
①两汉或为奴隶社会,但黄巾主体为农民起义。参阅王仲荦:《关于中国的奴隶社会的瓦解及封建关系形成问题》。
②从后汉崔窠的《四民月令》到北朝颜之推的《家训》,从王戎的钻李、积钱到南渡士族的"求田问舍",以及谢灵运的"伐山开路",实际都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这个阶级仍在积极地管理、组织庄园经济,注意发展生产,还没有腐朽到齐梁时完全不问世事,不胜绮罗,坐以待毙的没落阶段。这正如魏晋玄学和文艺还没有堕落到齐梁宫体和一味宣扬神不灭论的陈腐教义一样。南朝门阀到齐梁、北朝门阀到周隋才完全没落。
功德、讲实用的两汉经学、文艺相区别,一种真正思辨的、理性的"纯"哲学产生了;一种真正抒情的、感性的"纯"文艺产生了。这二者构成中国思想史上的一个飞跃。哲学上的何晏①王弼,文艺上的三曹、嵇、阮,书法上的钟、卫、二王,等等,便是体现这个飞跃、在意识形态各部门内开创真善美新时期的显赫代表。
那么,从东汉末年到魏晋,这种意识形态领域内的新思潮即所谓新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反映在文艺--美学上的同一思潮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呢?
简单说来,这就是人的觉醒。它恰好成为从两汉时代逐渐脱身出来的一种历史前进的音响。在人的活动和观念完全屈从于神学目的论和谶纬宿命论支配控制下的两汉时代,是不可能有这种觉醒的。但这种觉醒,却是通由种种迂回曲折错综复杂的途径而出发、前进和实现。文艺和审美心理比起其他领域,反映得更为敏感、直接和清晰一些。
《古诗十九首》以及风格与之极为接近的苏李诗,无论从形式到内容,都开一代先声②它们在对日常时世、人事、节候、名利、享乐等等咏叹中,直抒胸臆,深发感喟。在这种感叹抒发中,突出的是一种性命短促、人生无常的悲伤③。它们构成《十九首》一个基本音调: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万岁更相送,圣贤莫能度";"出郭门直视,但见丘与坟" ............

书籍插图:
书籍《魏晋风度二十讲》 - 插图1
书籍《魏晋风度二十讲》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魏晋风度二十讲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