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滋味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54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第一章
1.希望人人都能懂点儿中医营养学
2.饮食滋味的“滋”是什么
3.饮食滋味的“味”是什么
4.中医的饮食观和西医一样吗
5.中医营养学的讲究
第二章
1.吃的最终目的是“求和”
2.谁吃,什么时候吃,在什么心情下吃
3.各种食物,自有老天给的不同能量
第三章
1.为什么中医说五谷最养人——“五谷为养”
2.为什么中医说吃肉只是为身体锦上添花——“五畜为益”
3.为什么中医说水果是五谷、五畜吃多以后帮助消化的一种东西——“五果为助”
4.为什么中医说蔬菜绝对不能当主食——“五菜为充”
第四章
1.饮食的味道比饮食本身重要得多
2.五味是如何调神的
第五章
1.有多少人,——生都不识“水”为何物
2. 喝什么不重要,喝完的结果才重要
3. 喝进去的东西不等同于我们的津液(体液)
4.卫气:推动体液运行的动力
第六章
1.汤对人好在哪儿
2.汁对人好在哪儿
3.浆对人好在哪儿
4.液对人好在哪儿
5.胶对人好在哪儿
6.糜对人好在哪儿
7.髓对人好在哪儿
第七章
1.世上有多少人会饮酒
2.酒无美恶,过则为灾
第八章
1.食物为什么要烹
2.帮助身体消的方法有哪些
3.会吃的人要懂焯、煮、蒸之道
4.吃油最好吃天然油(胡麻油、猪油)
5.会吃的人要懂煎、炸、烹、爆(炒)之道
6.会吃的人要懂炙、烧、烙、炮、焖之道
第九章
1.“不得其酱不食”:豆豉、纳豆、酱豆腐(臭豆腐)、豆瓣酱等
2.什么人喝什么茶
3.喝酒最好喝粮食酒
4. 如何吃肉、蛋才能保证好吃又营养
第十章
1.辛、香、温的食材对人有什么好处
2.酸味对人有什么好处
3.肉药:唤醒我们的消化系统
4.不同的香料分别对人有什么好处
第十一章
1.为什么饮食要调和五味
2. 要想活到天年,先把自己的五脏调好再说
第十二章
1. 知道什么时候该“补”“泻”“损”“益”
2.肝气虚、肝气实的人会得什么病
3.自己在家如何调肝
第十三章
1. 心病分为心病、心包病两种,你是哪一种
2.心病还要经方医
3.心包病是个什么病
第十四章
1.脾胃不好有什么表现
2.治疗脾病有什么名方
第十五章
1.肺不好有什么表现
2.治疗肺病有什么名方
第十六章
1.肾不好有什么表现
2.治疗肾病有什么名方
第十七章
1.养生补肝汤
2.调中补心汤
3.建中补脾汤
4.宁气补肺汤
5.固元补肾汤
6.“小汤”变“大汤”之法
序言
生命的平安需要饮食滋味
和大家一样,我对饮食滋味的了解源自于家庭影响。我的姥姥是一位心灵手巧的家庭主妇,除了针线活儿等女红做得好,相夫教子持家也有一套。我记得小时候看着姥姥发豆芽,先用冷水将绿豆淘洗干净,挑拣去干瘪浮起的豆子,然后用滚烫的开水浇在豆子上,马上再浇一瓢冷水“救命”。没有亲眼见过的话,我实在不敢相信豆子不会被烫死,没有传承的话也不会想到这么做。所以姥姥很会发豆芽,成活率高不说,豆芽也是粗壮白胖,尾须短。长大以后我想到,这样做有点像“惊蛰”,唤醒沉睡的生命,然后再给予平和的生长条件。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我还没上学就开始学习做饭。我最先学会的是熬小米稀粥。尽管父母交代得很清楚了,但是当时还是出了问题,铁锅放在火上,米也淘好了放在碗里,开水在暖壶里,这时候我突然不知道先往锅里放水还是放米?眼看干锅烧热要变红了,我匆匆把湿漉漉的米倒进了锅里,刺啦一声冒烟了,再把开水倒进了锅里。晚上吃饭的时候,全家第一次喝我煮的稀粥,父亲夸我煮的粥有股炒米的香味。呵呵!
之后我逐步学会了擀面条,揪面片儿,擀馄饨皮、饺子皮。相比较而言,发面,和面,兑碱,蒸馒头(花卷)、包子技术要求要高一些,尤其是兑碱,碱多了发苦发黄,碱少了发酸发硬。我最初学习的时候,把握不好就先揪一团面,缠在筷子头上放到火里烧熟,先尝尝看碱大碱小。后来经验丰富了,熟络了,凭着揉面的手感就知道兑碱是否合适,最多在揉好面团后,中间切开一刀,看看横断面的起泡大小和多少就能判断了。
那时候粮食都是按人头定量供应的,粗粮比例占七成,白面比较金贵,所以蒸一顿馒头不能浪费,和面要“三光”——手上、面盆、案板上都不能沾面。每次我蒸出开花的大馒头,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学习炒菜得益于我有一位爱吃会做的父亲,他做菜水平很高,能做席面,冷热荤素样样精通。我至今还记得父亲教我做鱼的情景,他告诉我烧鱼好吃的秘诀在于要放猪肉,而且要放肥肉,鱼的特点是鲜嫩,但是不香、不解馋,放猪肉和大料进去就妥帖了。而做猪肉丸子的秘诀在于里面要放荸荠,这样瘦肉肉质就不柴、肥肉就不腻。我平生第一次吃涮羊肉、吃虾都是父亲亲手做的。父亲还有很多烹饪做菜的藏书,我当年读了也是如饥似渴,比起那些纯讲技术手艺的书,我更喜欢像《烹调原理》这样的书,浸透着人文价值观和情怀。
和普通家庭不同的是,我有一位中医母亲,她不仅是我中医的启蒙者,而且把中医的理论和理念贯穿在生活实践中,是一位养生防病、治未病的高手。
我从小受母亲的影响学习中医,生活中的习惯也时时刻刻秉承着中医的价值观和理念。随便说几个,比如吃饭前,一般的家长也就是让孩子洗手,母亲总是让我们坐下喘匀了气再吃饭,叫“哈哈冷气”——小孩子疯跑、疯闹得上气不接下气,这时候马上吃东西,容易呛着,更容易吞咽空气进去,闹肚子。比如感冒发烧以后,母亲就不让我们闻炝锅的油烟味,因为这样会郁闭肺气,不利于宣散外感邪气。再比如我们平时常吃烤馒头片、窝窝头片,焦苦入心,有利于消化食积。我们从小就知道食物的寒热属性,吃炒绿豆芽的时候就要放些辣椒或羊肉,吃鸡肉的时候就要放些蘑菇……
母亲的中医老师是大同名医马衡枢先生。马先生一生不讲究穿戴、不讲究家居布置,唯一看中的就是饮食补养,按他的说法就是“内胎要足”。作为他的学生,我母亲秉承了“业余学,身家用”的思想,无论是调养自己还是照顾家人,都贯穿了中医的养生思想。
母亲在20世纪60年代因为接济家人,自己患上了肝病,马先生给她开出了食用鳗鱼补养的方子。因此,我们从小就知道鳗鱼是水中人参,滋补虚损效果最好。那时候绝大多数人不懂这个,在副食商店买带鱼的时候,鳗鱼常常因为长得丑陋、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饮食滋味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