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膳随缘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4.4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周惠民,台湾政治大学历史系教授,著有《德国史》、《德国对华政策研究》等书。近年来在大学开设西方饮食文化史课程。曾任《时报周刊美食志》专栏作家,擅以文化、历史的角度剖析美食。

高静芬,出生于台北市,毕业于台湾政治大学新闻系,喜欢写作、摄影。曾任《时报周刊》副总编辑、《妈妈咪呀》美食杂志总编辑。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饮膳随缘/周惠民著.—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4
ISBN 978-7-308-07444-5

Ⅰ.①饮… Ⅱ.①周… Ⅲ.①饮食—文化—文集 Ⅳ.①TS971-53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0)第049788号

本书中文简体版由作者授权浙江大学出版社在中国境内(台湾、香港和澳门地区除外)独家出版发行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省版权局著作权合同登记图字:11-2010-31

饮膳随缘
周惠民 著 高静芬 摄影
策  划
 张 黎
责任编辑
 赵 琼
装帧设计
 罗 洪
出版发行
 浙江大学出版社
(杭州天目山路148号 邮政编码310007)
(网址:http://www.zjupress.com)
排  版
 北京京鲁创业科贸有限公司
印  刷
 北京中科印刷有限公司
开  本
 880mm×1230mm 1/32
印  张
 7
字  数
 121千
版 印 次
 2010年5月第1版 2010年5月第1次印刷
书  号
 ISBN 978-7-308-07444-5
定  价
 29.80元
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 印装差错 负责调换
浙江大学出版社发行部邮购电话(0571)88925591
序一
咱们中国人的想法有时候挺矛盾,一提到饮食,就得说“君子远庖厨”,似乎谁要进了厨房,就不是君子;圣人又说“食色性也”,把饮食贬抑到本能的层次。也有圣人不这么想,提倡“治大国,如烹小鲜”,一副精通烹调的模样。中国知识分子历来就在这两种思想中摆荡,一些与饮食有关的著作,多以“随笔”的方式呈现,散见在各朝各代文人的笔记小说中,鲜少有正经的论述。西方亦然,掌握文字的贵族或知识分子鲜少提笔为文,论述烹调的具体知识,只能在小说中看到有关饮食的吉光片羽。二十世纪中期,学术界开始有些变化,许多学者试图开发新的研究领域,将人类的生活内容都作为研究题材,美其名曰“文化史”,饮食当然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
研究饮食史,需要具备两个重要条件:广泛阅读与知行合一。广泛阅读,才能在各种书籍文献中发掘资料;知行合一,才能知道这些材料的意义。周惠民教授就具备了这两个条件。周教授早年留学德国,对欧洲文化有相当认识,知识又相当广泛,无论中国经典或西方文学都有涉猎;他的烹调手艺,更有些家传渊源。我认识周教授将近十年,不乏见面机会,也不乏同桌而食的场合,每次听他的谠论,都让我长些知识;他又不耻下问,见到一些新鲜事物,总喜欢追根究底。一回到了蒙古,他看到牧民杀羊,不仅观察整个过程,了解每一个步骤,如果有机会,可能自己也想试试。正因为如此,周教授写他的饮食心得,总能旁征博引,深入核心。他的文字简练,让人不仅想要一口气读完,还可以把人带入他的饮食情境。
我知晓周教授开设饮食文化史的课程,但没有机会拜读他这方面的著作。现在周教授要将他有关东西饮食的文章集结出版,可真是个好消息。这个文集,不仅是他多年心得,应当也是他将来研究的基础,希望日后能有更进一步的成果,让饮食文化史的内容更充实些。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 成崇德
序二
饮食是最基本的生物行为,我们老说三餐不继,真要不继,可就不成人;反过来说,再怎么阔绰,也只能“人生有限杯”。饮食不仅延续人类的生活,也丰富了人类的生活;区分社会阶级,也主导社交行为。饮食是一种生活方式,无论其如何深奥又如何浅薄,谁都不能没有它。
饮食这件事,说来可小可大,可简可繁,要裹腹充饥,“食物”唾手可得,箪食瓢饮,也能活人;若要大快朵颐,齿颊生香,可就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再讲究也不足为奇。吃吃喝喝本身的内容与衍生的活动,都随时空环境深入人类的生活,形成各式各样的文化现象。如何吃喝,也渐成为特定民族文化的表征,甚或是文明与否的指标。
在书肆充斥着美食专书,“美食家”几乎自成行当的当口,似乎总有人在教导、灌输或推荐读者各式各样的饮食与行为。但食材“该”如何料理,何谓火候?何谓少许?食物“该”怎么吃,在哪儿吃?用什么吃?食物又“该”怎么品,何谓口感?何谓美味?究竟这是一种分享、教化,还是商业行为?
周惠民教授是我多年老友,留学德国多年,讲起欧洲史事,旁征博引,讲起中西饮食,也是如数家珍。每回和他闲聊,都能听到他融贯中西的学养与宝贵的生活经验,来回穿梭古今中外。看他写饮食的文章,犹如在历史厨房里,用食材进行理化实验,有的惊世奇观只能悠然神往,有的则是嘻笑自嘲,引人会心一笑。看他书里的描写,脑中意象随之飞舞,有茹毛饮血之象,也有钟鸣鼎食之意,好不热闹。
周教授的用意,其实在于提醒读者,饮食是一种人人都必须参与的文化行为,从来不存在放诸天下皆准的定律、规矩。硬要评个高下,常都是凸显偏见,徒然引发争议。以做工排场闻名的孔府菜凭着哪一点能睥眤各大菜系?获得米其林一颗星餐厅又比两颗星的差在哪儿?单凭“好吃”这个解释是万不能服人的。何况米其林评鉴评的是“餐厅”而非厨师,更让人不禁纳闷坊间夸夸其谈的“米其林×星主厨”都是些什么来历?可见饮食既无客观标准,亦非主观感受那样简单。
本书更为难得的是,作者发挥历史专长,相关史事,信手拈来,也将食材、食法在生活中的运用、误用以及来龙去脉交待一番,更不忘在字里行间来点儿太史公曰的闲趣,不但有史事,还有史识。这本书要从书架落下可能砸不伤人,但知识的分量是不容小觑的。读者能对熟悉的饮食内容感到豁然开朗,知其所以然的踏实满足;对远古远方或敬而远之的食物,则有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新奇趣味。
且不论吃吃喝喝是个怎么回事儿,首先得向周教授学习,把它当一回事儿。

台北政治大学历史系教授 孙铁刚 ............

书籍插图:
书籍《饮膳随缘》 - 插图1
书籍《饮膳随缘》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饮膳随缘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