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事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35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五味
四方食事
口味
切脍
河豚
野菜
故乡的食物
炒米和焦屑
端午的鸭蛋
咸菜慈姑汤
虎头鲨·昂嗤鱼·砗螯·螺蛳·蚬子
野鸭·鹌鹑·斑鸠·鵽
蒌蒿·枸杞·荠菜·马齿苋
故乡的野菜
家常酒菜
拌菠菜
拌萝卜丝
干丝
扦瓜皮
炒苞谷
松花蛋拌豆腐
芝麻酱拌腰片
拌里脊片
塞馅回锅油条
其他酒菜
食豆饮水斋闲笔
豌豆
黄豆
绿豆
扁豆
芸豆
红小豆
豇豆
宋朝人的吃喝
昆明菜
汽锅鸡
火腿
牛肉
蒸菜
诸菌
乳扇、乳饼
炒鸡蛋
炒青菜
黑芥·韭菜花·茄子酢
米线和饵块
昆明的吃食
几家老饭馆
过桥米线·汽锅鸡
米线饵块
点心和小吃
萝卜
豆腐
栗子
马铃薯
韭菜花
干丝
蚕豆
豆汁儿
菌小谱
肉食者不鄙
狮子头
镇江肴蹄
乳腐肉
腌笃鲜
东坡肉
霉干菜烧肉
黄鱼鲞烧肉
火腿
腊肉
夹沙肉·芋泥肉
白肉火锅
烤乳猪
鱼我所欲也
石斑
鳜鱼
鲥鱼·刀鱼·鱼
黄河鲤鱼
虎头鲨和昂嗤鱼
鳝鱼
手把肉
贴秋膘
面茶
烟赋
泡茶馆
寻常茶话
王磐的《野菜谱》
吃食和文学
口味·耳音·兴趣
苦瓜是瓜吗?
咸菜和文化
颜色的世界
昆明的花
茶花
樱花
兰花
缅桂花
粉团花
康乃馨·菖兰·夜来香
美人蕉和波斯菊
叶子花
报春花
蜡梅花
紫薇
北京的秋花
桂花
菊花
秋葵·鸡冠·凤仙·秋海棠
黄栌爬山虎
果园杂记
涂白
粉蝶
波尔多液
草木春秋
木芙蓉
南瓜子豆腐和皂角仁甜菜
车前子
紫穗槐
阿格头子灰背青
花和金鱼
夏天
淡淡秋光
秋葵·凤仙花·秋海棠
香橼·木瓜·佛手
橡栗
梧桐
冬天
人间草木
山丹丹
枸杞
槐花
夏天的昆虫
蝈蝈

蜻蜓
刀螂
昆虫备忘录
复眼
蚂蚱
花大姐
独角牛
磕头虫
蝇虎
狗蝇

灵通麻雀
踢毽子
故乡的元宵
昆明年俗
铺松毛
贴唐诗
劈甘蔗
掷升官图
嚼葛根
八仙
罗汉
城隍·土地·灶王爷
水母
旅途杂记
半坡人的骨针
兵马俑的个性
三苏祠
伏小六、伏小八
天山行色
行色匆匆
南山塔松
天池雪水
天山
伊犁闻鸠
伊犁河
尼勒克
唐巴拉牧场
苏公塔
大戈壁·火焰山·葡萄沟
湘行二记
桃花源记
岳阳楼记
猴王的罗曼史
五味
山西人真能吃醋!几个山西人在北京下饭馆,坐定之后,还没有点菜,先把醋瓶子拿过来,每人喝了三调羹醋。邻座的客人直瞪眼。有一年我到太原去,快过春节了。别处过春节,都供应一点好酒,太原的油盐店却都贴出一个条子:“供应老陈醋,每户一斤。”这在山西人是大事。
山西人还爱吃酸菜,雁北尤甚。什么都拿来酸,除了萝卜白菜,还包括杨树叶子、榆树钱儿。有人来给姑娘说亲,当妈的先问,那家有几口酸菜缸。酸菜缸多,说明家底子厚。
辽宁人爱吃酸菜白肉火锅。
北京人吃羊肉酸菜汤下杂面。
福建人、广西人爱吃酸笋。我和贾平凹在南宁,不爱吃招待所的饭,到外面瞎吃。平凹一进门,就叫:“老友面!”“老友面”者,酸笋肉丝汆汤下面也,不知道为什么叫作:“老友”。
傣族人也爱吃酸。酸笋炖鸡是名菜。
延庆山里夏天爱吃酸饭。把好好的饭焐酸了,用井拔凉水一和,呼呼地就下去了三碗。
都说苏州菜甜,其实苏州菜只是淡,真正甜的是无锡。无锡炒鳝糊放那么多糖!包子的肉馅里也放很多糖,没法儿吃!
四川夹沙肉用大片肥猪肉夹了洗沙蒸,广西芋头扣肉用大片肥猪肉夹芋泥蒸,都极甜,很好吃,但我最多只能吃两片。
广东人爱吃甜食。昆明金碧路有一家广东人开的甜品店,卖芝麻糊、绿豆沙,广东同学趋之若鹜。“番薯糖水”即用白薯切块熬的汤,这有什么好喝的呢?广东同学曰:“好!”
北方人不是不爱吃甜,只是过去糖难得。我家曾有老保姆,正定乡下人,六十多岁了。她还有个婆婆,八十几了。她有一次要回乡探亲,临行称了两斤白糖,说她的婆婆就爱喝个白糖水。
北京人很保守,过去不知苦瓜为何物,近年有人学会吃了。菜农也有种的了。农贸市场上有很好的苦瓜卖,属于“细菜”,价颇昂。
北京人过去不吃蕹菜,不吃木耳菜,近年也有人爱吃了。
北京人在口味上开放了!
北京人过去就知道吃大白菜。由此可见,大白菜主义是可以被打倒的。
北方人初春吃苣荬菜。苣荬菜分甜荬、苦荬,苦荬相当地苦。
有一个贵州的年轻女演员上我们剧团学戏,她的妈妈不远迢迢给她寄来一包东西,是“择耳根”,或名“则尔根”,即鱼腥草。她让我尝了几根。这是什么东西?苦,倒不要紧,它有一股强烈的生鱼腥味儿,实在招架不了!
剧团有一干部,是写字幕的,有时也管杂务。此人是个吃辣的专家。他每天中午饭不吃菜,吃辣椒下饭。全国各地的,少数民族的,各种辣椒,他都千方百计地弄来吃,剧团到上海演出,他帮助搞伙食,这下好,不会缺辣椒吃。原以为上海辣椒不好买,他下车第二天就找到一家专卖各种辣椒的铺子。上海人有一些是能吃辣的。
我的吃辣是在昆明练出来的,曾跟几个贵州同学在一起用青辣椒在火上烧烧,蘸盐水下酒。平生所吃辣椒之多矣,什么朝天椒、野山椒,都不在话下。我吃过最辣的辣椒是在越南。一九四七年,由越南转道往上海,在海防街头吃牛肉粉,牛肉极嫩,汤极鲜,辣椒极辣,一碗汤粉,放三四丝辣椒就辣得不行。这种辣椒的颜色是橘黄色的。在川北,听说有一种辣椒本身不能吃,用一根线吊在灶上,汤做得了,把辣椒在汤里涮涮,就辣得不得了。云南佤族有一种辣椒,叫“涮涮辣”,与川北吊在灶上的辣椒大概不相上下。
四川不能说是最能吃辣的省份,川菜的特点是辣且麻—搁很多花椒。四川的小面馆的墙壁上黑漆大书三个字:麻辣烫。麻婆豆腐、干煸牛肉丝、棒棒鸡,不放花椒不行。花椒得是川椒,捣碎,菜做好了,最后再放。
周作人说他的家乡整年吃咸极了的咸菜和咸极了的咸鱼。浙东人确实吃得很咸。有个同学,是台州人,到铺子里吃包子,掰开包子就往里倒酱油。口味的咸淡和地域是有关系的。北京人说南甜北咸东辣西酸,大体不错。河北、东北人口重,福建菜多很淡。但这与个人的性格习惯也有关。湖北菜并不咸,但闻一多先生却嫌云南蒙自的菜太淡。
中国人过去对吃盐很讲究,如桃花盐、水晶盐,“吴盐胜雪”,现在则全国都吃再制精盐。只有四川人腌咸菜还坚持用自贡产的井盐。
我不知道世界上还有什么国家的人爱吃臭。
过去上海、南京、汉口都卖油炸臭豆腐干。长沙 ............

书籍插图:
书籍《食事》 - 插图1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食事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