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学研究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1.03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真理與方法
漫談陽明學與陽明後學的研究
“左派王學”的特色及其對晚明儒學發展的影響
陽明學的“當下即是”精神——以“即是”爲中心
追本溯源
陽明學派的“講學”與“講會”
嘉靖前期陽明後學的政治境遇
陽明後學與楊應詔——嘉靖年間的理學與《閩南道學源流》之背景
史海鉤沉
江右王門鄒氏第二三代文獻及其思想價值
陽明後學與明代永新賀氏家傳存世文獻述略
劉邦采佚文輯録
爲黄綰生卒年、表號、職官等正名
學派追蹤
百年劉宗周及蕺山學派研究平議
論泰州學派平民儒者的政治理想及其矛盾
復性與知幾——陳明水之良知學析論
日本陽明學
陽明學的性格
朱謙之和“日本陽明學”
書評
“身心之學”的精準闡發——讀岡田武彦《王陽明大傳》
《陽明學研究》徵稿
圆書在版編目(CIP)數據
陽明學研究.第二輯/郭齊勇主编;貴州龍場中國陽明文化園,武漢大學陽明學研究中心主辦.—北京:中華書局,2016.11
ISBN 978-7-101-12281-7
Ⅰ.陽… Ⅱ.①郭…②貴…③武… Ⅲ.王守仁(1472~1528)—哲學思想—研究 Ⅳ.B248.25
中國版本圖書館CIP數據核字(2016)第280506號
書 名
陽明學研究(第二輯)
主 編
郭齊勇
主 辦 者
贵州龍埸中國陽明文化園
武漢大學陽明學研究中心
責任編輯
孟慶嫒
出版發行
中華書局
(北京市豐臺區太平橋西里38號 100073)
http://www.zhbc.com.cn
E-mail:zhbc@zhbc.com.cn
印 刷
北京天來印務有限公司
版 次
2016年11月北京第1版
2016年11月北京第1次印刷
規 格
開本/889×1194毫米 1/16
印張11¼ 字數278千字
印 數
1-1500册
國際書號
ISBN 978-7-101-12281-7
定 價
39.00元
《陽明學研究》編輯委員會
學術顧問
(以姓氏拼音爲序):
陳來(清華大學)、陳立勝(中山大學)、成中英(夏威夷大學)、丁爲祥(陝西師範大學)、董平(浙江大學)、杜維明(哈佛大學)、干春松(北京大學)、郭齊勇(武漢大學)、何俊(杭州師範大學)、蔣國保(蘇州大學)、景海峰(深圳大學)、李維武(武漢大學)、彭國翔(浙江大學)、錢明(浙江省社會科學院)、田文軍(武漢大學)、王路平(貴州省社會科學院)、吴根友(武漢大學)、吴光(浙江省社會科學院)、吴震(復旦大學)、徐水生(武漢大學)、許蘇民(南京大學)、顔炳罡(山東大學)、楊國榮(華東師範大學)、張立文(中國人民大學)、張新民(貴州大學)、張學智(北京大學)、左冬嶺(首都師範大學)、佐藤煉太郎(北海道大學)
主 編:
郭齊勇
執行主編:
歐陽禎人
編輯部成員
(以姓氏拼音爲序):
陳曉傑、丁四新、胡治洪、焦堃、連凡、劉樂恒、歐陽禎人、孫勁松、王林偉、張昭煒
真理與方法
漫談陽明學與陽明後學的研究
*
吴 震
内容摘要:
近年來,在中國傳統文化日益受到各方關注的大背景下,社會上悄然出現了“陽明學熱”的現象,與陽明學相關的各種學術著作及通俗著作十分暢銷,對此現象有必要進行省思。我們知道日本在明治維新前後也出現過一陣“陽明學熱”,直至二次大戰之前,陽明學甚至成了日本帝國的御用學説而被利用;20世紀初近代中國出現的陽明學研究新動向,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受到日本陽明學的刺激所致。不過歸結而言,中國陽明學與日本陽明學不可同日而語,因爲這“兩種陽明學”的社會背景乃至思想訴求畢竟有很大差異。至於陽明後學研究,這是陽明學研究的必然發展,目前已然成爲一個獨立的研究領域,引起了學者的廣泛關注。總之,學術研究需要一點人文關懷,同時也須抱持冷静客觀的批判精神以及開放多元的理性態度,而不能被某些所謂的“熱點”問題熱昏了頭腦。
關鍵詞:
陽明學熱 近代陽明學 陽明後學研究
我今天報告的題目,看上去像是研究綜述。其實,我今天想講的不是陽明學研究史的回顧,因爲,六年前我曾經寫過一篇綜述,叫做《近十年中國陽明學研究的回顧與展望》,三年前又寫過《關於近年來王陽明研究的些許感想及其期望》,都是我在日本所作的學術報告。因此,今天我想以漫談的形式,向大家談一談三個問題:一是“如何看‘陽明學熱’”,二是“近代中國的陽明學”,三是“關於陽明後學研究”。
一、如何看“陽明學熱”?
近年來,陽明學有點“熱”。套用李零先生的一篇文章《傳統爲什麽這樣紅》的標題,
[1]
我們似乎也可問“陽明學爲什麽這樣紅”。不過,他的一個説法,即所謂國學就是“國將不國之學”、“國粹都是國渣”,招來了網絡上衆多網友的駡聲,對此我們倒也不必較真。
但是,“國將不國”這個説法,顯然是有所指的,是特指上世紀初晚清及民國初年的一段特殊歷史時期。回想一下那個時期,中國的確正面臨“國破家亡”的嚴重社會危機,所以説在近代中國,“啓蒙”和“救亡”壓倒一切,是有一定道理的。從這個角度看,李零並没有説錯。不過,我從這個説法中却聯想到日本,也就是日本明治維新前後,也有一段時期出現了“陽明學熱”的現象,這是否與當時日本正處在“國將不國”的特殊時期有關呢?
大家都知道,日本在19世紀末發生的明治維新運動,是由一批所謂“倒幕志士”揭開序幕的,在這批人當中,湧現出許多陽明學的信徒,比如吉田松陰、西鄉隆盛等等,都是非常有名的人物。然而,這些人很難説是陽明學者,只不過是陽明學的狂熱崇拜者。從歷史上看,明治維新的時代就是“國將不國”的典型時代。在這樣的時代出現了許多陽明信徒,是否可以表明陽明學在當時就是“國將不國之學”呢?换種説法,每當一個社會由於受内憂外患之逼迫,即將發生重大轉型之際,便會有一種激進的思想學説扮演某種“革命理論”的角色。明治維新的一批志士就發現陽明學可以作爲革命武器。
我想可以舉一個例子來進一步説明這一點。例如創刊於甲午戰争次年的1896年的《陽明學》(吉本襄主編)在1898年的一篇文章《王學從此勃興》中,歸結陽明學爲何勃然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阳明学研究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