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拾交谈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86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我们说得已经够多了,但却没有交谈。
——塞缪尔·约翰逊,《漫步者》(1752)
第一篇
以交谈之名
数字时代为什么更需要对话?
第1章
同理心日记
数字时代“寂静的春天”
12岁的孩子在操场上玩时,就像8岁大一样……他们似乎无法设身处地去为其他孩子着想。
——霍尔布鲁克中学[1]教务长谈论学生中的“同理心差距”
为什么要写一本关于交谈的书呢?我们无时无刻不在说话。我们会发短信,发帖子,在网上聊天。身处满是屏幕的世界,我们甚至觉得更加轻松自在。和家人、朋友、同事或爱人在一起的时候,我们会对着自己的手机,却不会相互交谈。我们都承认,自己宁愿发条信息或发封邮件,也不愿意见一面或是打个电话。
这种新的媒介化生活已使我们陷入了一种困境。面对面交流其实是我们所做的最具人性,也是最通人情的事。面对面交谈是一种相互间的完整呈现,我们可以学会倾听,培养同理心,还可以体验被倾听和被理解的快乐。另外,交谈还能促进我们的自我反思,也就是进行自我对话,这是儿童早期发展的基石,而且会贯穿一生。
但如今我们却想方设法地避免交谈。即使我们时刻保持联系,也还是躲着对方。因为在屏幕上,我们总是呈现出自己想要展现给他人的一面。当然,任何地方的任何会面都会有这种表演的成分,但是在网上,在我们闲暇时,我们更容易创作、编辑、修改提高。
我们总说“无聊时”会看手机,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了时刻与网络相连,不间断地获取信息和娱乐内容。我们总是心不在焉,上课、做礼拜或是开商务会议时,我们会注意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觉得没意思时就会翻翻手机找点儿好玩儿的。词典里现在有了个新词,叫作“低头族”(phubbing),就是指那些在手机上打字的同时还能保持眼神交流的人。我的学生告诉我,他们一直都在这么做,其实没那么难。
我们开始把自己看作同一类人,并且忠于这一群体。在安静的时刻或是觉得无法抵抗上网的诱惑时,我们会查看手机上的消息。即使是小孩子都宁可发发短信,也不愿和朋友们见面聊天——或者说,他们宁愿玩手机,也不愿花时间遐想。遐想正是他们与思绪独处的时刻。
这一切都导致我们远离交谈,至少是远离那些开放式的即兴谈话。在这种交谈中,我们彼此交流想法,呈现最真实的自己,不隐藏自己的弱点。不过,正是在这种交谈中,我们增强了同理心,增进了亲密感,社会行为也因此更具有力量。正是通过这样的交谈,教育和商业的创造性合作才得以繁荣。
但是,这样的交谈需要时间和空间,而我们总说自己太忙。在餐桌旁、客厅里,在商务会议上,或者走在街上时,注意力不集中的我们会发现一种新的“寂静的春天”。这个词是蕾切尔·卡逊发明的,那时我们随处可以见到科技变化对环境的危害。现在,我们又意识到了一种新的情况。这次,科技对同理心造成了冲击。我们发现,即使一部静音手机都会阻碍我们的交谈。只要看到手机,我们就会有所疏离,交谈时也没那么投入。
尽管此刻的我们面临严峻的形势,我写这本书时还是满怀乐观之情。一旦意识到问题,我们就可以重新思考自己的行为。当我们开始思考时,交谈就在那里,随时等着我们去重拾。数字社会中,人与人日渐疏离,解决之道就是谈话疗法。
“他们彼此认识,但交情不深。”
2013年12月,霍尔布鲁克中学的教务长联系到我,请我给学校的老师们做一次咨询。这所中学位于纽约州北部,学校的老师发现学生之间的友谊受到了干扰。那位教务长在邀请我时是这样说的:“学生们交友的方式似乎与以前大不一样。他们彼此认识,但交情不深。”
中学里这种点头之交的情况激起了我的兴趣。我听说在其他学校年龄更大的学生中也出现了这种现象。于是,我决定和霍尔布鲁克中学的老师一起参加他们的一次研讨会。我随身带了个新笔记本,一个小时后在封面上写下了“同理心日记”。
之所以写下这几个字,是因为霍尔布鲁克中学的老师们心里想的就是这个问题。受过多年的教育,学生在同理心方面本不应该表现出这样的状态。教务长阿瓦·里德说,她很少干预学生的社交活动,但最近她不得不出手了。在学校组织的一项社会活动中,一个七年级的学生试图把一个同班同学排斥在外。里德把这个怠慢同学的七年级学生叫到她的办公室,问她为什么发生了这种事。那个女孩没有太多要说的。
(那个七年级学生)回答时仿佛机器人一般,她说:“我对此没什么感觉。”她看不出那位受到排挤的同学受到了伤害。
这些孩子并不残忍,但他们的情感发育得并不健全。12岁的孩子在操场上玩时,就像8岁大一样,他们排挤他人的做法是8岁大的孩子才会用的招数。他们似乎无法设身处地去为其他孩子着想。他们会对其他同学说:“你不可以和我们一起玩。”
他们在学校本应该学会如何看待彼此,如何倾听彼此,但事实却并非如此。
霍尔布鲁克中学的老师很喜欢应用各种教育技术,不过在这次研讨会期间,他们遵循的是预警原则:“在发现伤害的迹象,而非伤害的证据时,就要展开行动。”老师们认为,他们已经看到了伤害的迹象,让孩子们在课堂上直接交谈是很困难的。让孩子们来直接面对教员也很困难。其中一位老师发现:“(学生们)坐在食堂,眼睛看着手机。他们说话时,分享的也是在手机上看到的信息。”这是新式交谈吗?如果是,这可没有起到以往交谈的效果。正如这些老师发现的,原始的谈话方式能够教会我们同理心。这些学生对彼此的了解似乎很浅。
霍尔布鲁克中学之所以邀请我,是因为几十年来我一直研究孩子在科技文化中的成长情况。我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当时有几家学校尝试在教室中为学生配备个人电脑,或是建立专用的电脑实验室。现在,学生们都带着自己或学校发的笔记本电脑或平板电脑上学,我的研究依然在进行。
一开始,我发现学生会利用数字世界变换自己的身份。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孩子们把简单的编程作为一种表达媒介。一个13岁的少年通过编程设计了一个图像世界,他说:“用计算机编程,就是把你大脑的一小部分放进电脑里,你会用不同的眼光看待自己。”后来,个人电脑成为网络游戏的门户,孩子们开始通过化身为虚拟人物尝试新的身份。随着新游戏和新电脑的不断涌现,细节也不断改变,但本质却依然如初:虚拟世界是一个自我探索的空间。
此外 ............

书籍插图:
书籍《重拾交谈》 - 插图1
书籍《重拾交谈》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重拾交谈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