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史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29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道教史
弁言
绪说
一 上品道、中品道与下品道
二 方内道与方外道
三 清静说、炼养说、服食说及经典科教说
四 正真教、反俗教、训世教
第一章 道底意义
第二章 道家思想底建立者老子
甲 老子是谁
乙 《道德经》
丙 老子底思想
丁 道论
戊 人生论
已 老子底论敌
第三章 老子以后底道家
甲 关尹子
乙 杨子
丙 列子
第四章 道家最初底派别
甲 彭蒙、田骈、慎到底静虚派
乙 假托管子所立底法治派
丙 假托太公底阴谋派
丁 庄子一流底全性派
丑 庄子底著作
寅 庄子底思想
卯 庄子门人底思想
辰 承传稷下法治派底庄子学
巳 承传稷下阴谋派底庄子学
午 秦汉儒家化底庄子学
未 承传杨朱派底庄子学
第五章 秦汉底道家
甲 《吕氏春秋》及养生说
乙 《淮南子》及阴阳五行说
子 阴阳思想
丑 五行说
第六章 神仙底信仰与追求
第七章 巫觋道与杂术
甲 尸与巫底关系
乙 巫底职能
丙 秦汉底巫祠
丁 杂术
附录 道家思想与道教
绪论
一、原始的道家思想
二、道教思想底形成
版权信息
书名:道教史
作者:许地山
出版方:中国画报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年3月 1日
ISBN:9787514601848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道教史
弁言
此本不能说是著作,只将前人及时人研究底结果总撮起来,做为大学参考底书。本分上下,上编述道家及预备道教底种种法术,下编述道教发展中教相与教理。全书创见极少,成见也无,不完不备,在所难免,望读者赐教。
民国二十三年二月编者识于广州
中山大学图书馆
绪说
“道”底内容极其复杂,上自老庄底高尚思想,下至房中术,都可以用这个名词来包括它们,大体说来,可分为思想方面底道与宗教方面底道。现在名思想方面底道为道家,宗教方面底道为道教。宗教方面底道教包括方术符谶在里面,思想方面底道家,就包含易阴阳五行底玄理。道家思想可以看为中国民族伟大的产物。这思想自与佛教思想打交涉以后,结果做成方术及宗教方面底道教。唐代之佛教思想,及宋代之佛儒思想,皆为中国民族思想之伟大时期,而其间道教之势力却压倒二教。这可见道家思想是国民思想底中心,大有“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底气概。“道”底思想既然弥蒙一切,为要细分何者为道家,何者为道教,实在也很难,但从形式上,我们可以找出几种分类法。
一 上品道、中品道与下品道
最初把道家与道教略略地整理成为系统而加以批评底是梁刘勰底《灭惑论》。论中提出道家三品说,现存《弘明集》(卷八)中。论说:
案道家立法,厥品有三:上标老子,次述神仙,下袭张陵。太上为宗,寻往史嘉遁,实为大贤;著书论道,贵在无为;理归静一,化本虚柔。然而三世不死,慧业靡闻,斯乃导俗之良书,非出世之妙经也。若乃神仙小道,名为五通,福极生天,体尽飞腾。神通而未免有漏,寿远而不能无奖。功非饵药,德沿业修,于是愚狡方士,伪托遂滋。张陵米贼,述死升天;葛玄野竖,著传仙公;愚斯惑矣,智可往欤?今祖述李叟,则教失如彼;宪章神仙,则体劣如此;上中为妙,犹不足算,况效陵、鲁,醮事章符,设教五斗,欲极三界,以蚊负山,庸讵胜乎?标名大道,而教甚于俗;举号太上,而法穷下愚:何故知耶?贪寿忌夭,含识所同;故肉芝石华,谲以翻腾。好色触情,世所莫异;故黄书御女,诳称地仙。肌革盈虚,群生共爱;故宝惜涕唾,以灌灵根。避灾苦病,民之恒患;故斩得魑魅,以快愚情。凭威恃武,俗之旧风;故吏民钩骑,以动浅心。至于消灾淫术,厌胜奸方,理秽辞辱,非可笔传。事合氓庶,故比屋归宗。是以张角、李弘,毒流汉季;卢悚、孙思,乱盈晋末。余波所被,实蕃有徒。爵非通侯,而轻立民户;瑞无虎竹,而滥求租税。糜费产业,蛊惑士女。运屯则蝎国,世平则蠹民。伤政萌乱,岂与佛同?……(《大正藏》五十二卷五一页)
刘勰对于方术的道教批评得尤其透切。他说用肉芝石华来延寿,借黄书御女来纵欲,宝惜涕唾,斩得魑魅等等,都是术者利用凡愚之情,投人所好,其实没一样是足以称为大道底。北周道安底《二教论》(《广弘明集》卷八)也本着这三品来区分道教。所谓:“一者老子无为,二者神仙饵服,三者符箓禁厌。就其章式,大有精粗。粗者厌人杀鬼;精者练尸延寿。更有青箓,受须金帛,王侯受之,则延年益祚;庶人受之,则轻健少疾。”(《大正藏》五十二卷一四一页)
这样分法,可以说是得着道家与道教分别底梗概。其中上品之老庄思想,即所谓道家,甚至可以与佛教思想底一部分互相融洽。中品底神仙与下品张陵即所谓道教,在崇拜和信仰方面,与佛教发生不断的冲突。
求长生,求享乐,是人类自然的要求,而中国民族便依着这种迷信来产生神仙道和求神仙底方术。后来张陵又把神仙道化成宗教,而成为天师道。所以实际说来,这三品没有截然的分别,后来都混入于天师道里头。如强分别它们,我们只能说道家说无为自然;神仙重炼养服食;张陵用符箓章醮而已。但张陵也祖述老子,以《道德经》为最上的经典。他底立教主旨也是无为自然,只依着符箓章醮来做消灾升仙底阶梯罢了。因此道教也可以名为神仙之宗教化,或神仙回向教。
·
二 方内道与方外道
梁朝底目录学者阮孝绪在他新集底《七录》里根据《汉书·艺文志》底分类把道分为方外道与方内道。在《七录序》里,列举群书底种类和卷数。在《内篇》里,有《经典》、《记传》、《于兵》、《文集》、《术技》五录,《外篇》分《佛法》、《他道》二录。《子兵录》里底《道》、《阴阳》等部,《术技录》里底《纬谶》《五行》、《卜筮》、《杂占》等部,便是方内道家。《仙道录》所分底《经戒》、《服饵》、《房中》、《符图》四部便是方外道教。这个分法大体不差。
三 清静说、炼养说、服食说及经典科教说
宋马端临《文献通考·经籍考》三十八立道家,五十一、五十二立房中、神仙。其所谓道家含有阮孝绪底道部,及仙道。《宋》、《辽》、《金》、《元》诸史及《续文献通考》(卷一百七十五道家,一百八十五神仙家)也是在道家之外另立神仙家.这似乎不甚妥当。《明史》(卷九十八)《艺文志》首先并为一类。马氏品骘道家为清静、炼养、服食、符箓、经典科教底五说,以为道离清净愈远愈失真。他好 ............

书籍插图:
书籍《道教史》 - 插图1
书籍《道教史》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道教史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