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生物學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1.96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再版导读
来一趟思索之旅
颜圣纮
  
  
  
  首先,我不是来写业配文的。所以各位不会看到我吹捧这本书是什么惊世巨著,或是什么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每一本书的导读都这样写的话,只要用产生器写就好了,对不对?
  但是我跟大家讲,很羞赧的讲,麦尔(Ernst Mayr)在1997年刚发表这本书的时候,我正在念研究所。我当时买了一本原文书,觉得自己很潮,有跟上流行读了演化生物学大大的书。然而实情是,我当时没有体认到这本书的重要性,随便翻翻就摆在书架上作为装饰。虽然天下文化在1999年的时候发行了中文版,但我当时已经要出国念书,所以没读过中文版。等到忽然想买来看看时,书却已绝版了(冷门科普书可以卖那么好,真令人开心)。
  天下文化的编辑邀请我为这本书第二版写导读的时候,其实我并没有真的放在心上,我当时觉得:“天啊,又是一本翻译书,看了会不会爆头啊?”说真的,我对很多中文科普书的翻译没什么信心,所以当时接获邀请时,眉头整个一皱就搁着。
  
科学教育中最需要的元素
  
  后来心血来潮,打开书稿档案以后一看,一整个开心啊~~为什么如此开心呢?因为我发现这本书谈的就是台湾从小学到大学的生物相关科学教育中最缺乏的元素,也就是“科学史”的部分,还有“生物学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子学门”、“生物学与其他自然科学有什么不一样”以及“生物学家在乎什么”这样的议题。
  我在大一上教授“普通生物学”的时候,总是会问学生:“你们知不知道课本为什么这样编?为什么一定从细胞开始讲,然后讲到地球生物圈?”学生通常没什么反应,或说不知道(感觉正常)。或者我会问学生:“你们来念生科系,但是你们知道生物相关科系有多少吗?生物学与生命科学的细微差异在哪里?”结果100%的学生不是傻笑,就是拿一些道听涂说、不知所云的传说来回应。惹得我好怒啊,但是身为一个好老师,我一定不能生气,我一定要了解他们的人生究竟失去什么?什么地方空掉了?这样才能协助他们找到方向顺利转系(无误)。
  其实我对于学生对这么基本的问题没反应,或不知如何回答,并不感到意外。因为我们的教育手段通常是把庞杂的世界与人类文明长久发展所产生的知识,以过度简化与可爱的方式包装成懒人包,单方向喂给学生吞下去。学生之所以学习一个科目,并非出自对议题的关切、问题与假说的发想,及亲手实践议题探索的乐趣。一切都只是因为“大人说很重要”、“以后会用到”,再加上“考试会考”。这时候你还期待学生能够进入知识产生的过程、自我建构知识网络,然后拿着在学校得到的知识基础来面对真实人生中无所不在的知识、技术、教育、产业、服务、法规与政策议题吗?
  
了解一门知识的来龙去脉
  
  那么在课程中提到“科学史”和“科学家怎么想与在乎什么”又为何如此重要?因为如果连一件事情的创始、发展、分歧、流变、汇聚、新生、沉寂与复苏都不知道,连重要的人、事、时、地、物与数都不知道,那么学生要怎么完整描述一个知识学门的轮廓与边界?还有与自己的人生、社群及世界的关联?
  然而“历史的描述”不应该是线性与单向的。其实市面上并不缺“科学家的故事”或是“伟人传记”。然而阅读那些故事的前提是“你已经知晓那些知识的重要性,然后才提起对科学工作者成长历程与研究背景的兴趣”。坊间的书籍反而很少以“议题”为叙事主轴,然后带进大量科学家在不同时空与科技进展之下对该议题的贡献与角色。
  我曾问过一些了解现今国高中,甚至大学生物课本编纂过程的专家,为什么“科学史”的部分这么少?为什么几乎不谈一个议题的来龙去脉与多方观点?有时候我会得到一种令人沮丧的回应,也就是“因为讲这么多会被认为在加重学生的负担,老师也不好教,背的东西会太多”。
  其实我也同意不应该把任何一个科目的学习降格为一个“背科”。然而我经常想问一个问题,如果我们认为“上大学并非是必要的”,那就表示“大学之前的学习应该能造就一般国民基础素质”。但若教材与教学方法忽视了知识的来龙去脉,却只告诉学生“结果与标准答案”,那么辛苦念完几年书以后,这些所谓的知识不但会被束之高阁,而且会烟消云散。最后社会就会充斥着具备学历却没有“常识”的成年人。
  
如何阅读这本书
  
  那么我会建议怎么读这本书呢?先不急着把各章节全看完。你可以先想一想,如果你对一个知识学门的起源、发展、现况与转变所知有限,一知半解,好像知道又好像不知道,你在心里面会升起什么样的疑问?(请排除“贵系出路为何”与“毕业起薪多少钱”这种问题,谢谢。)请你把心里的问题列出来,然后在翻阅这本书的各章节标题时,看看你的疑问是否被提到,回应到了。
  接下来你会需要一些阅读上的耐心,因为麦尔引用了大量文献来佐证他的陈述与观点,而那些文献几乎都在生物科学史上扮演相当重要的角色。所以如果你对某些观点不是那么理解,这本书后面的参考文献、名词解释与相关科学家的简介,应该可以让你找到许多解读疑难的方向与窗口。
  顺道一提,这本书还特别把“生物问题”区分为几个类型,例如“what”、“how”、“where”与“when”。这和某年我给申请入学的学生的口试题目很有关系。当时要考生问我问题,并自行分析他的问题属于什么类型?结果有80%的学生无法回应自己所提的问题究竟是问why?how?whether?what?我真的有点讶异学生没有思索过此事。但是如果看完这本书,我相信对于自然科学的早期发展,以及科学与逻辑思维的结构应该会有相当多的认识。
  希望每一位读者都能从这部书中,获得思想上的撞击与回馈。
  
(本文作者为中山大学生物科学系副教授)
  
第一版导读
打通任督二脉
程树德
  
  
  
  在电脑游戏出现以前,在电视机便宜到家家一两台以前,青少年最疯狂的消遣,莫过于武侠小说了吧!这一群一群的小孩子,刚刚从漫画里升级出来,又一头栽进了狂飚、血腥、充满激情及俊男美女的幻想世界里,弥补了他们现实生活中的无聊及课业压力。
  以金庸为祭酒的武林中,纯洁的小男生被坏人欺负后,得到好人的秘笈,一层又一层提升武功,最后终于可以睥睨武林,于是和超 ............

书籍插图:
书籍《這就是生物學》 - 插图1
书籍《這就是生物學》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這就是生物學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