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行译丛:马来群岛自然考察记I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4.01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版权信息
远行译丛:马来群岛自然考察记I
作者:〔英〕阿尔弗雷德·R.华莱士
译者:金恒镳 王益真
品牌方:九久读书人
目录
版权信息
自序
第一章 地理概述
第一部 印度—马来群岛
第二章 新加坡
第三章 马六甲与金山
第四章 婆罗洲
第五章 深入婆罗洲内陆
第六章 婆罗洲
第七章 爪哇
第八章 苏门答腊
第九章 印度—马来群岛的博物志
第二部 帝汶岛群
第十章 巴厘岛与龙目岛
第十一章 龙目岛居民的风俗礼节
第十二章 龙目岛拉甲统计人口的方法
第十三章 帝汶岛
第十四章 帝汶岛群的博物志
第三部 西里伯斯岛群
第十五章 西里伯斯岛
第十六章 西里伯斯岛
第十七章 三访西里伯斯
第十八章 西里伯斯的博物志
谨将本书献给
《物种起源》的作者查尔斯·达尔文,
不只是作为个人尊敬与友谊的象征,
也是表达笔者对他的才华与著作的成就
最深层的景仰。
自序
想必不少读者会问我,为何在返国六年后才姗姗完成这本书?我觉得就这一点我有义务给他们一个满意的答复。
我在一八六二年春抵达英国时,发觉自己身陷一房间的箱子里,那些是我一次次寄运回来、打算私藏的标本:约包纳一千物种的三千余件鸟类皮羽、约七千物种的两万多只甲虫与蝴蝶,以及一些哺乳类兽和陆生螺贝。这大宗标本大部分我已暌违多年,加上当时我身体孱弱,光是拆封、归类和安置,就花费了一段不短的时间。
我很快就决定,须等到我将采集品中最重要的大类命名与描述完成,并解决采集时曾惊鸿一瞥的物种变异与地理分布上的若干有趣问题后,我才能出版著述作品。当然,我可以马上先发表笔记与日志,留下所有博物学问题等待来日解决,但此非我愿,不但让朋友失望,也无益于社会大众。
自从回国到现在,我已在《林奈动物与昆虫学会公报》上发表了十八篇论文,描述或归类我采集的部分标本;此外,我还在各类科学期刊上发表了十二篇与标本相关的一般性主题论文。我的采集品中,近两千种鞘翅目昆虫及数百种蝶类已由各国知名博物学家予以描述,但尚存更多标本有待描述。从事这项心力交瘁的工作以造福科学界的学者中,我必须提到伦敦昆虫学会的已故理事长帕斯科
[1]
先生,他几乎将我庞大的天牛收藏(现在他手中)全数完成分类与描述。这些天牛为数一千多种,其中至少九百种先前未曾描述过,也未见于欧洲各陈列所。
其他各目昆虫有两千多种,现今为威廉·桑德斯
[2]
收藏,经由他的安排,大部分标本已交由优秀的昆虫学家进行描述。单是膜翅目就超过九百种,其中两百八十种蚂蚁中有两百种是新种。
这本游记蹉跎了六年,让我有机会撰写出一本有趣且深入的书籍,一一罗列从采集品中研究出来的主要结果。此外,由于我描述的国家很少有人去过或著书描述过,他们的社会与自然环境也不至于有大变动,因此我深信——也希望——读者六年前没读到我的书(或许读者因此把它抛到九霄云外了)的缺憾,现在将为更大的收获所弥补。
写作计划
我现在要谈一谈我这本书的写作计划。
我到各岛屿的旅程受限于季节与交通工具。我常间隔很长的时间数度造访某些岛屿,有时两三次,有时甚至重复四次。如果依造访的时间顺序书写必会使读者摸不清头绪,也让他们不知身处何地;加上我时常提及的许多岛群是依其特有的动物与居民的特点来区分,读来更易迷糊。因此,我采用了融合地理学、动物学和民族学的安排法,按照最自然的串连顺序依次逐岛介绍,但同时又尽量配合我实际造访的顺序。
我把马来群岛分为以下五个岛群:
一、印度—马来群岛,包括马来半岛、新加坡、婆罗洲、爪哇与苏门答腊。
二、帝汶岛群,包括帝汶岛、弗洛雷斯岛、松巴哇岛、龙目岛及几个较小岛屿。
三、西里伯斯岛
[3]
,另包含苏拉群岛与布通岛。
四、摩鹿加岛群(今马鲁古群岛),包括布鲁、塞兰、巴占、吉洛洛(今哈马黑拉岛)与莫罗泰,以及较小岛屿德那地、蒂多雷、马基安、卡约阿、安汶、班达、戈龙与马塔贝洛
[4]
。
五、巴布亚岛群,由新几内亚大岛与阿鲁群岛、米苏尔岛、萨拉瓦蒂岛、卫古岛,以及其他若干岛屿构成。卡伊群岛虽然在动物学与地理学上隶属摩鹿加岛群,但鉴于其民族学特性,也纳入本组内。
书中每描述完一组岛群,就会紧接着一个描述该地区自然史的章节;因此,这本书可分为五个部分,每个部分处理马来群岛的一个自然地理区。
第一章是概述,说明整个区域的地理学;最后一章简介马来群岛及其邻近地区的各种族。经过这番说明,再辅以书内地图,我相信读者始终能明了书中所述地点,以及游历者前进的方向。
我深知本书涉及的范畴太广泛,相对来说,这本游记不过是浅尝辄止。然而,就内容而言,我力求精确。全书所有情节与描写几乎都是现场笔记,最多只略做文字修饰。在我撰写本书的博物志及其他许多部分时,是希冀引起读者对物种源起与其地理分布相关问题的兴趣。在某些案例中,我能够详述己见;在其他案例中,则鉴于所涉主题太复杂,我觉得最好专注陈述问题中较有趣之情事,至于答案则请读者从达尔文
[5]
先生许多著作中演绎的原理去寻觅。我希望书中的丰富插画能提升这本书的趣味与价值,这些是依据我的草图、照片或标本绘成,更是针对真正能呈现本书的情节与叙述而精选的。
我要感谢有幸在爪哇结识的伍德伯里兄弟华尔特与亨利两位先生,承蒙提供众多风景与土著的照片,对我帮助甚大。桑德斯先生好意让我画下奇异的角蝇;我也要感谢帕斯科先生借给我两只极为罕见的长角天牛标本,它们就描绘在婆罗洲甲虫的图版上。其他据以绘图的标本都是我的私人收藏。
采集时间和标本量
由于我旅行的主要目的乃采集博物标本,作为私藏并供应复本给博物馆与业余收藏者,因此,我对采集到并完好运送回国的标本会做一番概述。我也必须先说明,我通常有一两位,有时三位马来人在旁协助,约有一半时间则仰赖英国小伙查尔斯·亚伦的帮助。虽然我离开英国只有八年,但我在马来群岛旅行了约一万四千英里,共计六十至七十旅次,由于每次都得花费些时间进行事先的准备,也多少会浪费些时光,我相信真正的采集时间不到六年。
我的东方采集量为:
哺乳类动物 三百一十件
爬虫类 一百件
鸟类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远行译丛:马来群岛自然考察记I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