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镜子_语言是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19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语镜子
语言是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郑也夫 著
中信出版社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语镜子 / 郑也夫著. —北京 :中信出版社, 2014.1
ISBN 978-7-5086-4179-9
Ⅰ. ①语… Ⅱ. ①郑… Ⅲ. ①社会语言学-中国-文集 Ⅳ. ①H1-53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3)第192035号
语镜子
著 者:郑也夫
策划推广: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hina CITIC Press )
出版发行: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甲4号富盛大厦2座 邮编100029 )
( CITIC Publishing Group )
电子书排版:张明霞
中信出版社官网:
http://www.publish.citic.com/
官方微博:
http://weibo.com/citicpub
更多好书,尽在中信飞书 App:
http://m.feishu8.com
(中信电子书直销平台)
目录
序:语言,社会的舞动
自序:我乃侏儒,它是富矿
编一 礼语·咒词·官腔·黑话
语言,活着的历史
语言,民族特征的写照
方块字——中国文化的脊梁
语言的强制力
语言,中华民族的审美主弦
语言社会学的视角
“吃了吗”——民以食为天
“好天气”——可望发扬的遗俗
“谁?我!”——封闭的社会
兄弟伯叔——人伦之秩序
“哥儿们”——关系之网
“先生”—“同志”—“师傅”——鄙俗化过程
学术著作中的“先生”——真理面前的不平等
“老张”与“小张”——老人的统治
“张老”——势利的恭维
“爱人”和“气管炎”——称谓变革与妇女解放
“长”字满天飞——官本位的社会
“爷”的变迁
“棒”——性崇拜之痕迹
“他妈的”——移情的心态
“撑的”——饿人的文化
“新鲜”——保守社会中的咒词
“革命”——现状的守护神
“红”与“黑”——意识形态的社会
“砸烂狗头”——“文革体”语言
“劳逸结合”——为尊者讳
隐语大泛滥
民 谣
“沙发”、“干部”、“胡萝卜”——外来文化的印记
编二 粗口·俗话·联语·儿歌
商标与人名
仪式语言
沟通与误解——语言是双刃剑
保护方言
关防暴客来
“牛逼”不是京骂
朗诵的用场
语言产生之猜想
语言是本能
“被”字声中听惊雷
“恪”字后面的俗人心理
谚语——各说其理
儿歌——玩之天性
联语——礼之上品
参考书目
序:语言,社会的舞动
阿城
社会学说起来是一门学问,可以研究得很深而且奥,达到我们一般人完全不懂的地步,但我非此界中人,所以心目中的社会学家,是一种达人,表述亦非常通达,读者会随时悟到自己的日常经验:啊,原来如此。
也夫是我很关注的此类学者,这次他集社会语言搜集和研究的文章成书,当然是我非常关注的事情。
中国的社会学资料非常丰富,例如《二十五史》若从社会学的角度去解读,就是两千多年的连续性的社会学资料。中国在上个世纪初,就有了社会学的学术领头人,例如陶孟和、潘光旦、费孝通、吴文藻、林耀华等诸人,与世界社会学科衔接紧密。虽然社会学在中国断过三十年,但中国老百姓久经沙场,无论生灭,总能留下入骨的言语,让当时的人和后人会心彼时的好恶,也留给也夫这样的学者浩瀚的材料。看也夫的文章,又心酸,又快乐。
我一直认为东北人会说话,去了东北,才知道他们冬闲时间长,炕头时间多,一件事,嚼来嚼去,锻炼成精。我体会这就是现场修辞,后来发现修辞的高段都是人精,即体察人情入微者。老话说人情练达即文章,让我明白文盲不是文字盲,而是人盲,不懂人的关系的勾连变化,是文化盲。所以很多学者的文章我看下来,感觉是文盲状态。也夫我看就是人精,所以他对社会语言作社会学的研究,体现出他对社会关系的变化和互动的敏感入微,分析的结果让我们对我们所处的这个社会的构成有活泼的认识,意义涌出。
20世纪初,有白话文运动,后来有人不满意,例如鲁迅,于是极端到大众语的程度,即我手写我口,其中有浓厚的民粹意识。现在到了网络、微信时代,才看出来最生动的状态是书面语和口语再加上图形符号的组合,例如“囧”的使用,“囧”本来已经是个死字。也许也夫已有分析妙论,让我们继续追踪也夫的文章。
自序:我乃侏儒,它是富矿
本书分两编。第一编是当年应邀写作的小书《礼语·咒词·官腔·黑话》(1990年完稿,1993年问世)。第二编是写于1992年至2011年的二十年间,与语言问题沾边的文字汇编。只有最后三篇是为充实本书特写,念头却是早有。
我从来不拘泥于学科划分,我认为划分仅比不划分稍好一点。一个当事者大可不必画地为牢,将自己视为领地中人。无论从理性还是感性上看,我都觉得如此,也愿意做自由人,而非什么社会学家、语言学家。我不觉得被如此称呼是荣耀,而以为是精致的镣铐,但划分久已成形,同仁们各就各位。于是笔者现实一点的建议是,领地设置或有其道理,个人却尽可以随兴穿越。所谓领地设置的理由便是视角的不同、主旨的差异、交流的便利。
我是个异类,所谓“跳出三界外”。其实我并没有完全跳出,只是心态上不隶属于任何一位领主。我关于语言的写作始于1990年,批量地阅读生物学著作始于1997年。语言学中有个分支:社会语言学。无独有偶,生物学中也有对应的分支:社会生物学。我说过多次,我干的不是社会语言学,不是社会生物学,而是语言社会学,生物社会学。这么说好像不能自圆其说,既然不看好领地划分,何必这么在乎界标呢?我最不在乎标签,但必须说,我的主旨是认识社会和人的行为方式。我对语言学和生物学的阅读,都远不限于社会语言学和社会生物学,我是尽可能汲取这两大学科而不是其两小分支的知识营养,来解释人的行为方式。一个主旨在此且没有深厚的生物学和语言学知识的人,不敢说自己在研究生物学或语言学。
生物学和语言学是认识人类的两大利器。离开了它们,侈谈认识人类,实为盲人瞎马、孤家寡人。举个例子,怎样理解直系亲属通婚的禁忌。学者们的争论尽管热闹,但是远古时代近亲通婚的事实究竟如何,似乎是彻底湮没了,唯生物学家给了我们惊人的发现。2010年2月埃及文物委员会公布了举世震惊的、对16具疑为亲属的木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语镜子_语言是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