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英国本土的公共福利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41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分科本)出版说明
我馆历来重视迻译世界各国学术名著。从1981年开始出版“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在积累单行本著作的基础上,分辑刊行,迄今为止,出版了十二辑,近五百种,是我国自有现代出版以来最重大的学术翻译出版工程。“丛书”所列选的著作,立场观点不囿于一派,学科领域不限于一门,是文明开启以来各个时代、不同民族精神的精华,代表着人类已经到达过的精神境界。在改革开放之初,这套丛书一直起着思想启蒙和升华的作用,三十年来,这套丛书为我国学术和思想文化建设所做的基础性、持久性贡献得到了广泛认可,集中体现了我馆“昌明教育,开启民智”这一百年使命的精髓。
“丛书”出版之初,即以封底颜色为别,分为橙色、绿色、蓝色、黄色和赭色五类,对应收录哲学、政治·法律·社会学、经济、历史·地理和语言学等学科的著作。2009年,我馆以整体的形式出版了“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珍藏本)四百种,向共和国六十华诞献礼,以襄盛举。“珍藏本”出版后,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反响。读书界希望我们再接再厉,以原有五类为基础,出版“分科本”,既便于专业学者研读查考,又利于广大读者系统学习。为此,我们在“珍藏本”的基础上,加上新出版的十一、十二辑和即将出版的第十三辑中的部分图书,计五百种,分科出版,以飨读者。
中华民族在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必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面向世界,以更加虚心的态度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成果,研究和学习各国发展的有益经验。迻译世界各国学术名著,任重道远。我们一定以更大的努力,进一步做好这套丛书的出版工作,以不负前贤,有益社会。
商务印书馆编辑部
2011年3月
中译本前言
本书是描写十六世纪伊丽莎白统治时期后半叶英国社会状况的一本重要著作。1581年最初用《略论英国政策》书名出版,作者署名为S.W.。中译本所据版本系1893年由伊丽莎白·拉蒙德根据原著整理编校而成。
全书是用对话体写成的。参加对话的角色有制帽商、庄稼人、商人、博士和爵士五位不同等级不同身份的人。博士是对话人中的中心人物,他的话代表了作者的意见,贯串着全书的基本思想。
全书的结构分三层,即三次对话。第一次对话,表述了各类人物对当时一些现象的不满,以及他们如何就遭受不幸的原因相互埋怨。这里反映出英国当时存在的各种问题。第二次对话既谈存在的问题,又讨论了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第三次对话,提出了解决各种问题的办法。
按照博士的说法,当时英国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首先,这种普遍的、全面的物价上涨现象,是所有的人对之颇有怨言的最主要的不幸事件。其次是我国财富的耗竭。第三是圈地和把可耕地变为牧场的行径。第四是城镇、教区和乡村的凋敝。最后,人们对宗教的意见分歧和差异。”当时英国的中部,把公地圈为牧场已进行到很大的规模,大量耕地变成了牧羊场,大批农民失去土地,流离失所,因而农业日益凋敝。贵金属从新发现金银矿的国家(特别是美国)涌入欧洲,以及欧洲各国对铸币实行剪币和掺假政策,又使商品普遍涨价,广大群众极为不满,不少地方出现骚动和叛乱。针对这种情况,作者通过博士之口提出一系列的改革办法:改革货币制度,确定金、银、铜币的正确比价;振兴农业,提高农作物价格,允许农民自由出卖农产品,使种地比放牧有更多的收益;保护本国的加工工业,扩大就业,并提倡消费者消费本国产品,本国能制造的工业品绝不进口。
这部著作在学说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可以说是早期重商主义的代表作。作者的重商主义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上。
1. 只有金银才是一国的真正财富。他说:“金钱是你想得到的任何商品的货栈。”他主张发展农业,因为他认为“可以把多余的粮食运往国外以换取大笔钱财。”他反对发行分量不足的铸币,因为在他看来,“既然我们的硬币质量低劣,改变了模样,外国人就伪造了我们的硬币,设法把大批大批的伪币运到这里来脱手,既换取我们的金银,又换取我们的主要商品。”他不是按生产,而是按照货币的流向来划分行业,也是从只有金银才是财富的观点出发的。
2. 对外贸易是财富的真正源泉,利润是在商品流通中由于贱买贵卖而产生的,国内贸易不会引起货币的外出与内流,对财富无所增减。他在谈到如何恢复英国的财富时说:“首先,我们可以禁止输入我以前讲到的从海外运来的那么许多没有什么价值的东西,并规定只准出售我们自己的商品,不得销售舶来品;其次,我们不能不管未经加工的商品,因为如果把那些商品及时地就地加工后卖到国外去,它们就会在短时期内带来无数的财富了。”
3. 对外贸易的原则是少买多卖,只有出超才能使金银进口,杜绝本国财富外流。他说:“务必使我们向外国人购买的货物不超过我们销售给他们的货物,要不然我们就会自趋贫穷,让他们发财致富。”
4. 提倡保护关税,使用国产品,发展本国加工工业。他提出,即使有的商品本国生产的比进口的成本高,也应该买本国的。“我们最好还是付出较高的代价向我们自己人购买那些货物,而不要以低价向外国人购买;因为不管多么少的收益流往国外,对我们来说总是一项损失。可是,不论多大的收益从一个人的手里转到另一个人的手里,毕竟还是保留在国内”。“我特别希望不要使用海外任何以我们的原料如羊毛、兽皮、锡等制造的、返销到这里来的商品”,如果本国生产这些东西,就不仅“可以安排2万人就业”,而且“购买这些商品的货款则留在国内,并不外流。”
这本著作一直受到研究经济学说史的学者的重视,但本书作者是谁,曾引起人们的猜测和考证。本书在1581年初出版时作者署名为W. S.。由于该书是用对话体裁写的,文笔较雅,所以在很长时间内有人推测该书出自威廉·莎士比亚的手笔。但后来有人认为该书作者是威廉·斯塔福德。到十九世纪末,伊丽莎白·拉蒙德在英国杂志《英国历史评论》1891年4月号上发表了一篇对该书作者进行考证的文章,认为该书作者是约翰·黑尔斯,而威廉·斯塔福德只是出版者。据她说,该书写成时间是在1565年,而W.斯塔福德予以出版是在1581年,只不过在付印前作了一些修改和变动,改名为《略论英国政策》,并署了自己姓名的缩写。拉蒙德在1893年以编者拉蒙德的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论英国本土的公共福利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