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文对照小学集注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1.12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例 言
题小学
小学题辞
内 篇
立教第一
明伦第二
敬身第三
稽古第四
外 篇
嘉言第五
善行第六
中华文化大讲堂系列图书目录
例 言
这部书含有伦理学和质学的性质,虽称小学,实则大学之教,也不过如此。内中也许有古今异宜的,可是神而明之,存乎其人;如果把这部书学习以后,身体力行,那么对于自己,对于家族,对于社会,对于国家,自然踌躇满志的;原不可单作小学看呢。
这部书的原文,初学不易领悟;今为便于学习起见,译成语体文,使学者依语解文,自得融会贯通的妙。
这部书是高愈注的。高氏注书的目标,一本朱子辑书的意思;所以与别注尽有出入处。我译这部书,一照高氏原注,别注概不搀入。
这部书语体文中的词类,间有为原注所略,或原注未道出所以然的,概用括号注明。
这部书一律用新标点。
沈元起
题小学
原本作《小学句读》,未知何据或云:“始于陈恭愍。”又有作《小学书题》《小学题序》者,皆后人以意名之,今依《朱子文集》改正。至于题辞之前后,非义理所關,有不必辩者,故仍其旧。
【古者《小学》教人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皆所以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洒,扫,并去声。后同。长,上声。治,平声。〇洒扫,洒水浥尘而扫地也。节,当然之节,无过与不及者也。
【而必使其讲而习之于幼穉之时,为其习与智长,化与心成,而无
扞格不胜之患也。】穉,音治。长,上声。扞,音汗。胜,音升。〇讲以明其理,习以熟其事,习于善而善日滋,故曰与长。化于善而无勉强,故曰与心成,扞格,谓隔碍而不相入也。
【今其全书虽不可见,而杂出于传记者亦多。读者往往以古今异宜而莫之行,殊不知其无古今之异者,固未始不可行也。】传,去声〇无古今之异,以人皆此性,凡人伦,物理,旷世皆同也。【今颇蒐辑以为此书,授之童蒙,资其讲习,庶几有补于风化之万一云尔。】蒐,辑,音搜,集。〇蒐,索也。辑,聚也,风能化物,故感于人而人变者曰风化。吴氏曰:“朱子之于世教,岂惟有补于当时,实则有功于万世也。”【淳熙丁未,三月朔旦,晦庵题。】淳熙丁未,宋孝宗十四年。晦庵,朱子草堂名。因以为号时年五十有八。
小学题辞
题辞,标题书首之辞。朱子既叙作书大
,而复为此《题辞》冠于全书之首,且用四言韵语,类古诗体者;欲学者优柔讽咏而有以自得也。
【元享,利,贞,天道之常;仁,义,礼,智,人性之纲。】陈恭愍曰:“元者,生物之始,于时为春,于人为仁。亨者,生物之通,于时为夏,于人为礼。利者,生物之遂,于时为秋,于人为义。贞者,生物之成,于时为冬,于人为智。元,亨,利,贞四者,谓之天道;天理自然之本体也。亘万世而不易,故曰常。仁义礼智四者,谓之人性;人生所禀之天理也。统万善而不遗,故曰纲。下文四端,四行,则其目之大者也。”〇此一节,言天道流行赋于人而为性也。薛文清云:“《小学》一书,只一个性字贯之,题辞开首,便提出个大头脑示人,正是要人尽性合天耳。”【凡此厥初,无有不善;蔼然四端,随感而见。】见,音现。〇厥,语辞。初,降衷之初也。蔼然和顺貌,随感而见,如下文所言是也。【爱亲,敬兄,忠君,弟长,是曰秉彝,有顺无疆。】长,疆,俱上声。〇有自然而无勉强,所谓率性之道也。〇此二节,言性发为情而见于行也。【惟圣性者,浩浩其天,不加毫末,万善足焉。】性者,生安之圣。浩浩其天者,心无私滓,与天同体也,不加毫末。人为之力,而万善已足,则将以时出之而无不利矣。〇此一节,言圣人之尽其性也。【众人蚩蚩,物欲交蔽,乃颓其纲,安此暴弃。】蚩蚩,无知貌。由禀阴阳二气之浊,物欲交互遮蔽,至颓墜其仁,义,礼,智之纲。而安于自暴自弃也。〇此一节,言众人之汨其性也。【惟圣斯恻,建学立师,以培其根以达其支。】支,枝
同,小学之教,所以收其放心,养其德性,如培壅木之根本也。大学之教所以开发聪明,进德修业,如发达木之支条也。〇此一节,言圣人与学设教之意。【小学之方,洒扫应对,入孝出恭,动罔或悖;行有余力,诵诗读书,咏歌舞蹈,思罔或逾。】逾,音俞。〇罔悖,谓凡所动作,皆无悖理也。咏歌,舞蹈,所以习乐之声容 。逾谓逾越于诗,书,乐之外也。动无违理,思不逾越,则所以养其身心者,至矣。〇此一节,言培其根也。【穷理修身,斯学之大,明命赫然,罔有内外;德崇业广,乃复其初;昔非不足,今岂有余。】格物致知,以穷其理也。诚意正心,以修其身也。明命,即天之所赋于人而人得以为性者。赫然,明盛貌。罔有内外,无内外之间也。德崇于内,以格致,诚,正,修而言,业广于外,以齐,治,平而言。复初,复其降衷之初也。昔日安于暴弃,此性固非不足;今日德业崇广,此性亦非有余。但昔为气拘物蔽,今则复其本然耳。〇此一节,言达其支也。【世远人亡,经残教弛,蒙养弗端,长益浮靡;乡无善俗,世乏良材,利欲纷挐,异言喧豗。】挐,如加切。豗,音
。〇人亡,圣人没也。经残,谓秦焚《诗》,《书》,《六经》残缺也。教,小学,大学之教。蒙,童蒙也。易称蒙以养正。浮靡,如习于记诵,词章之类也。自小学教广而蒙养弗端,至长益浮靡,则大学之教,亦无所施矣。小人不教,故无善俗,君子不学,故无良才。挐,相争也。豗,相击也。但知趋于利欲而纠纷相争,故于异端而喧哄相击,而世道人心大壤矣。〇此一节,言后世教学不明之害。【幸兹秉彝,极天罔坠;爰辑旧闻,庶觉来裔。嗟嗟小子!敬受此书,匪我言耄,惟圣之谟。】极,终也。极天罔坠,言人心秉彝之理,万古常存也。爰,于是也。襟末曰裔。来裔谓后学也。〇此一节,言辑《小学》开后学之意。
内 篇
小学书分内外篇:《内篇》有四,《立教》《明伦》《敬身》三卷,皆述虞、夏、商、周圣贤之言,乃小学之纲也;《稽古》一卷,抚虞、夏、商、周圣贤之行,所以实《立教》《明伦》《敬身》也。《外篇》有二,《嘉言》述汉以来贤人之言,所以广《立教》《明伦》《敬身》也;《善行》纪汉以来贤人之行,所以实《立教》《明伦》《敬身》也。
立教第一
立教,立教法以治人也。凡人气有昏明,质有强弱,必有教而后无类故立教为重。此卷所教,自胎孕以及成人,自唐,虞以及孔子;其教法皆备。凡十三章。
【子思子曰:“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言文对照小学集注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