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后现代主义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1.86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Copyright ©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No part of this publication may be reproduced or distributed by any means, or stored in a database or retrieval system, without the prior written permission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本书版权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独家所有。如未获得该社书面同意,书中任何部分之文字及图片,不得用任何方式抄袭、节录、翻印或存储利用于任何数据库及检索系统等。
Published by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No. 19 Xisanhuan Beilu
Beijing, China 100089
http://www.fltrp.com
京权图字:01-2006-6844
Postmodernism was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English in 2002.
This Chinese Edition is published by arrangement with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and is for sale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nly, excluding Hong Kong SAR, Macau SAR and Taiwan Province, and may not be bought for export therefrom.
英文原版于2002年出版。该中文版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及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合作出版,只限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销售,不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省。不得出口。© Christopher Butler 2002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解读后现代主义/(英)巴特勒(Butler, C.)著;朱刚,秦海花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5.8
(百科通识文库)
ISBN 978-7-5135-6487-8
Ⅰ.①解… Ⅱ.①巴… ②朱… ③秦… Ⅲ.①后现代主义-研究 Ⅳ.①B089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5)第198856号
出版人  蔡剑峰
项目策划 姚 虹
责任编辑 车云峰
封面设计 泽 丹
出版发行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社  址 北京市西三环北路19号(100089)
网  址 http://www.fltrp.com
版  次 2015年9月第1版
书  号 ISBN 978-7-5135-6487-8
凡侵权、盗版书籍线索,请联系我社法律事务部
举报电话:(010)88817519
电子邮箱:banquan@fltrp.com
法律顾问:立方律师事务所 刘旭东律师
     中咨律师事务所 殷 斌律师
目 录
图目
作者简介
译者简介
第一章 后现代主义的兴起
第二章 看待世界的新方式
第三章 政治与身份
第四章 后现代主义文化
第五章 “后现代状况”
图目
图1
 波特曼设计的威斯汀·波拿冯契饭店内部:“后现代主义超空间”
图2
 摘自雷·费德曼:《要就要,不要拉倒:一部小说》(1976)
带有喜剧色彩的后现代主义小说也最能体现对理论的嘲弄。
图3、图4
 辛迪·舍曼:《无题电影剧照》(1977)
希区柯克和安东尼奥尼的影片中辛迪·舍曼可能会以这样的形象出现;但事实上她没有出演过这些电影。
图5
 贾斯珀·约翰斯:《愚人之家》(1962)
语言、理论、对象和艺术。这是一支画笔吗?
图6
 杰夫·孔斯:《新胡佛四件套》(1981–1986)
博物馆展览的精致艺术也被运用到日常消费品中。
图7
 马尔科姆·莫利:《鹿特丹前的“阿姆斯特丹”号汽轮》(1966)
这仅仅是一艘大船,还是关于艺术本质的一个声明?
图8
 理查德·埃斯蒂斯:《荷兰旅馆》
一栋危险的形式精美的建筑,难道是一种现代主义倒退?
图9
 安东尼·卡罗:《一天清晨》(1962)
作品形式精美足以引起观众的思索和愉悦。这里没有提出任何问题。
图10
 迈克尔·克雷格–马丁:《一棵橡树》(1973)
有时候一支雪茄就是一支雪茄(引自弗洛伊德)。
图11
 杰夫·沃尔:《女性照片》(1979)
谁在看谁?从哪个角度?为什么?
图12
 文图里、斯科特·布朗及合伙人事务所设计:伦敦英国国家美术馆塞恩斯伯里翼廊(1991)一幢新的建筑,却是以往风格的拼贴。是否很有讽刺意味?
图13
 里卡多·博菲尔设计:巴黎阿卜拉克萨斯剧院
在这幢凡尔赛宫的后现代主义翻版建筑中,你同样会觉得很渺小。
是为国王设计的吗?
图14
 朱迪·芝加哥:《晚宴》(1979)
女权主义研讨会:但是与会者的身份难道就没有被“代表”她们的意象所限制吗?
图15
 卡罗利·施内曼:《内部卷轴》(1975)
我们用身体写作,但在何种意义上女性写作能同样发自身体本身?
图16
 辛迪·舍曼:《无题,第228号》(1990)
演示阉割的威胁:犹滴的故事是否也同样是舍曼的故事?
图17
 芭芭拉·克鲁格:《无题》(你的凝视击中我的脸颊)(1981)
传递信息的艺术:男性的凝视有多粗暴?
图18
 伊丽莎白·默里:《她的故事》(1984)
后现代主义身份主题可以和现代主义表现模式相结合吗?
图19
 罗伯特·科莱斯科特:《祖母和法国人》(身份危机)(1990)
表现个人身份需要硬行插入叙事模式、使用现实主义模式吗?
图20
 迪士尼设计者的《美国大街》(1955),阿纳海 ............

书籍插图:
书籍《解读后现代主义》 - 插图1
书籍《解读后现代主义》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解读后现代主义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