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瑞萍班级日志:心平气和的一年级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51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薛瑞萍班级日志.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薛瑞萍 著.—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1(2014.4重印)
(亲近母语)
ISBN 978-7-5495-0060-4
Ⅰ.①薛… Ⅱ.①薛… Ⅲ.①小学-班主任工作-工作经验②小学语文课-教学研究 Ⅳ.①G625.1②G623.202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3)第237199号
出 品 人:刘广汉
责任编辑:刘美文 卢 义
装帧设计:徐 妙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出 版 人:何林夏
全国新华书店经销
销售热线:021-31260822-822/883
北京东君印刷有限公司印刷
(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三间房工业区 邮政编码:102600)
开本:720mm×1000mm 1/16
印张:18 字数:284千字
2014年1月第1版 2014年4月第2次印刷
定价:32.00元
如发现印装质量问题,影响阅读,请与印刷单位联系调换。
满园春色关不住
——读《心平气和的一年级》
出版社要我给《心平气和的一年级》写个序,读完全书之后,心里不禁惶惶然:除了年龄痴长而外,无论哪个方面,比起作者我都差得太远,有写序的资格吗?
但我确实有要说话的冲动。因为,惶惶然的同时还有强烈的欣欣然,我感觉到多少人一直以来的一种期盼已经或者很快就会实现:诞生当代中国自己的教育家。
我对当前许多称之为“家”者一向是不以为然的,他们经常只会用些空洞的理论、晦涩的概念、时髦的词语来炫耀自己,蒙哄群众,而这些东西其实又是从别人(主要是西方)那里鹦鹉学舌得来的。对于这样的人,艾森豪威尔的这句话实在是入木三分:“我听到过一个关于知识分子的非常有趣的定义:一个人用比必要的词语更多的词语,来说出比他知道的东西更多的东西。”没有丰满的实践经验怎么可能成为“家”?教育家只能从薛瑞萍(或薛瑞萍们——包括她的那些同行者们)这样的人中产生,因为他们有丰富的学识,有宝贵的实践,有深邃的思考,有不辍的探索,有坚定的信仰,有特立独行的品格,有不同凡响的创思。
由于各级行政教育经费严重不足,以及“教育产业化”口号的蛊惑,不少校长与教师自觉不自觉地成了金钱的工具,教育的“神圣”光环早已消失,而且几乎成为社会的“首黑”行业。毛泽东当年所言旧教育“学生抱一个文凭主义,教师抱一个金钱主义”的幽灵似乎又在我们头上徘徊。
由于在经济体制转型期中,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发展不平衡的情况比比皆是,各个年龄段的各种人群都承受着不同的心理压力,这种压力造成了人际关系的不和谐,而许多教师又远未真正树立“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远没有真正地把学生当作“人”来平等地理解、尊重与沟通,因而造成师生之间的隔阂、摩擦与严重对立。特别是教师体罚、虐待甚至残害学生的案例在报刊上屡见不鲜,有一些已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这些情况的普遍、多发与严重程度,在中外教育史上都是罕见的。
由于我国人口太多,而就业机会相对困难,用人制度又远未达到科学与完善,使得不少人升学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寻找一条出路,这样,受教育者的动机便背离了教育的宗旨。而教育者由于急功近利与旧观念的束缚,以及教育评价的偏颇,也远未实现教育的根本功能。在全社会的压力下,升学成了头等大事,千军万马走独木桥的情势有增无减。这一切压到师生的头上,他们便成了出题与做题的机器。一个国家的出版利润绝大部分来自于基础教育的教辅、练习题,这在全世界大概是独一无二的。这既是出版界的悲哀,也是教育界的悲哀。学生从清晨做题到半夜,教师从清晨忙到半夜,这已是目前中小学里习以为常的情况了。
为什么我要说上面这些?这已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的现实。但是,我想要告诉大家的是,从薛瑞萍那里看到的,却是与这严峻的现实截然不同的样子。在薛瑞萍所追求的“心平气和的一年级”中,我们看到的是难能可贵的和谐的境界:教师与学生的和谐,教师与家长的和谐,学生与学生的和谐,教书与育人的和谐。在为基础教育而忧心如焚的时候,读薛瑞萍的书,真有如沐春风的感觉。
薛瑞萍面临着同样的现实,她为什么能达到这种和谐的境界呢?读完薛瑞萍的书,梳理一下她每一天都在做些什么,大概是可以寻到答案的。
首先,她在不间断地读书。作为一个小学教师,那么热爱读书,读了那么多的书,以至于哪天没读书就觉得缺少了什么,我以为这是薛瑞萍成功的要素之一。现在,相当多的教师(包括语文教师)不读书,或者不爱读,或者没时间读,或者不会读。而有关部门的所谓教师培训(如学历培训、继续教育培训等),其计划与做法实际上根本不符合教师眼前工作与长期发展的需要,只是在浪费教师的时间与精力而已。其实,读书才是教师提高的必然途径。有的教师以为把教的那本教科书弄明白就行了,但是正如陆游所说,学诗“工夫在诗外”一样,教学其实也是要靠大量摄取相关知识,不断补充文化修养才能胜任的。薛瑞萍说:“读书是一种内在需要,也是为了保持一种上升的有活力的状态。”明白了这一点,才会成为好教师。
其次,她在不间断地沟通。薛瑞萍说:“教育没有可以普遍适用的所谓规律,富有魅力和人性的教育,永远是这个教师——这个班级——这个孩子——这群家长的一对一。”她道出了教育的真谛,切中了当前教育弊端的要害。人们总把教师对学生的爱比喻为母爱(当然,即使是这一点现在也远未做到),其实,教师的爱要博大得多。它包含着慈祥的母爱、严厉的父爱与知心的友爱,而其中最重要的还是友爱:知心朋友之间的理解、尊重、信任与交心。薛瑞萍不仅注意了与学生之间这种平等的沟通,而且还注重与家长的沟通。为了一年级孩子的课外阅读,她给家长写了那么多信,引领着家长向正确的教育理念前行;她在网上与网友们沟通,以至于“看云”有了那么多的崇拜者、追随者与同行者。现在有个时髦的词儿叫“大教育”,从薛瑞萍身上,我们才真正看到了教育之“大”。
再次,她在不间断地反省与思考。人难免有犯错误的时候,工作难免有不顺利的时候,关键在于能否从中反省自己,思考原因与对策。有些老师在课上得不好的时候,常爱说一句话:“这些学生不行,‘启而不发’。”他们从根本上误解了孔夫子的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薛瑞萍班级日志:心平气和的一年级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