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格作品集-精神分析与灵魂治疗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3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版权信息
精神分析与灵魂治疗
作者:(瑞士)荣格(Jung,C.G.)
译 者:冯 川
责任编辑:韩继坤
特约编辑:耿媛媛
目录
版权信息
精神分析与灵魂治疗
心理学与宗教
一、无意识的自主性
二、教义和自然象征
三、一个自然象征的历史与心理
分析心理学中的善与恶
我怎样用《易经》占卜
瑜伽能否被西方人接受?
东西方思想的差别
西藏的度亡经
铃木大拙的《禅宗入门》
本能与无意识
现代人的精神问题
心理学的现代意义
荣格生平著作年表
一、童年和学生时代(1875—1900)
二、学者和医生生涯:第一阶段(1900—1907)
三、学者和医生生涯:第二阶段(1908—1912)
四、学者和医生生涯:大师阶段(1913—1946)
五、退休与晚年(1947—1961)
精神分析与灵魂治疗
1
精神分析与神甫或牧师治疗灵魂,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并不容易回答,因为,它们关注的基本上是不同的事情。教士或牧师对灵魂的治疗是建立在基督教信仰告白基础上的宗教影响,精神分析却是一种医疗上的干预,一种旨在揭示和显露无意识心理内容,并将它们整合到自觉意识中去的心理技巧。不过,精神分析的这一定义仅仅适用于弗洛伊德的方法和我所使用的方法。在此意义上,阿德勒的方法并不是精神分析的方法,他的目标也并不是上面说到的目标。以意图而言,阿德勒的方法基本上是教育学的方法,它直接作用于自觉意识,而对无意识则几乎不加考虑。这实际是进一步发展了法国的“意志再教育”和杜波依斯(Dubois)的“心理矫形术”。阿德勒的教育学旨在使个人心理正常化进而能适应于集体心理,这与神甫或牧师对灵魂的治疗——其目标是灵魂的救赎和灵魂脱离世俗世界的尘网——在追求的目标上是截然不同的。在某些情况下,心理的正常化和对集体心理的适应在目标上甚至与基督教的理想处于相反的两极,因为基督教的目标恰恰是脱离这个世界、恭顺于上帝的意志和使个人获得拯救。阿德勒的方法与神甫或牧师对灵魂的治疗只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它们都作用于人的自觉意识,并在这样做的时候,诉诸个人的意志和个人对自己的洞察。
然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一开始却既不诉诸个人的意志,也不诉诸个人对自己的洞察,而只是试图把无意识心理内容引导到表面,使之进入自觉意识,并藉此摧毁种种纷扰、种种症状的心理根源。因此,弗洛伊德不是试图通过对自觉意识的治疗,而是试图通过对症状的釜底抽薪来消除它们对外部适应的干扰。这就是精神分析技术的目标所在。
我和弗洛伊德的分歧始于对无意识内容的不同解释。显而易见的是,如果不根据某种程度的领悟或洞察,你就不可能把任何无意识的东西整合到意识中去。为了使无意识心理内容能够被意识理解和吸收,弗洛伊德提出了他著名的性欲理论,这种理论把分析中敞露出来的无意识心理内容设想为基本上是一些不能见容于自觉意识的性欲倾向(或别的不道德的欲望)。弗洛伊德这一观点建立在理性唯物主义的基础上,他的著作《一个幻觉的未来》为此提供了显而易见的证据。这种科学观在十九世纪后期特别流行。凭借这样的观点,不必花太大的力气就可以建立起对人类动物天性的影响深远的观点,因为道德的冲突与公众意见的冲突或与刑事法典的冲突都可以轻易避免。与此同时,弗洛伊德提到了“升华作用”,他把它理解为里比多在非性欲化形式中的运用。这里,我不可能对这一极其精致的提法展开批评;我将仅仅指出,并非一切来自无意识的东西都可以得到“升华”。
对任何一个或者由于脾性,或者由于哲学或宗教的原因而不能接受这一科学唯物主义观点的人来说,无意识内容在自觉意识中的实现始终是一个严峻的问题。所幸的是,一种本能的抵抗保护了我们,使我们不致陷入这个会使我们走得太远的意识。正是由于这种本能的抵抗,人才往往能够满足于一种温和而有节制的意识拓展。这一点特别明显地见于单纯而不复杂的神经症之中,或毋宁说特别明显地表现在那些性格比较单纯的人身上。而与此同时,那些心气很高的人所感受的痛苦却主要来自对知识的渴望——这种渴望的强烈程度远远超过了本能产生的抵抗。他们希望看见,希望知道,希望理解。对于他们而言,弗洛伊德的解释所提供的答案就不能令人满意。而教会恩典的方式,特别是信托给天主教神甫的方式,就可能对他们的理解有所助益,因为这些形式和意义在创立之初便与无意识心理内容相适宜。这也就是为什么神父不仅要听信徒的告白,还要向他们提问的缘故。的确,向他们提问是他的一项职责。更进一步讲,他可以向他们询问那些本来只能讲给医生听的事情。考虑到由他来行使的恩典方式,教士的干预不能认为是超越了他的资格或能力,因为他同样也被授予了平息他引起风暴的权力。
然而对新教牧师来说,问题却并非这么简单。除了普通的祈祷和圣餐,他自己并不主持任何仪式,于是他不得不立足于道德,这就使从无意识中涌出的本能力量再一次面临受压抑的危险。任何圣事,不管其形式如何,其作用的发挥都像是一个用来接收无意识内容的容器。清教运动的仪式简化恰好剥夺了新教对无意识发生影响的手段,不管怎样,它使牧师不再具有天主教神甫具有的中保
2
性质,而这却正是灵魂所需要的。新教让个人自己对自己负起责任,让个人孤独地面对上帝,这既是新教的好处,又是它的危险所在。正是从这里,开始了内在的躁动和不安,这种躁动不安在几百年中产生了不下四百个新教支派——这一症状无可置疑地显示了个人主义的泛滥。
精神分析对无意识的敞露无疑具有极大的效果。与此同样,天主教告白的效果也是巨大的——尤其当它并不只是被动地听,同时也主动地进行干预的时候更是如此。有鉴于此,新教教会很久以来一直没设法恢复告白制度并使之成为牧者和羊群之间的教牧关系,这种做法就确实有些令人吃惊。不过,对新教牧师来说,并不存在返回这种原始天主教形式的必要——而这一点是完全正确的——因为这种返回是如此尖锐地与新教的性质相冲突。新教牧师在治疗灵魂的过程中正确地看到了自己生命的真正意义,于是很自然就开始寻找一种新的、能够使他进入教区信徒灵魂(而不是仅仅进入耳朵)的方式。在他们看来,分析心理学似乎提供了这把钥匙,因为他圣职的意义和目的并不完成于礼拜日的说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荣格作品集-精神分析与灵魂治疗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