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4.22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分科本)出版说明
我馆历来重视迻译世界各国学术名著。从1981年开始出版“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在积累单行本著作的基础上,分辑刊行,迄今为止,出版了十二辑,近五百种,是我国自有现代出版以来最重大的学术翻译出版工程。“丛书”所列选的著作,立场观点不囿于一派,学科领域不限于一门,是文明开启以来各个时代、不同民族精神的精华,代表着人类已经到达过的精神境界。在改革开放之初,这套丛书一直起着思想启蒙和升华的作用,三十年来,这套丛书为我国学术和思想文化建设所做的基础性、持久性贡献得到了广泛认可,集中体现了我馆“昌明教育,开启民智”这一百年使命的精髓。
“丛书”出版之初,即以封底颜色为别,分为橙色、绿色、蓝色、黄色和赭色五类,对应收录哲学、政治·法律·社会学、经济、历史·地理和语言学等学科的著作。2009年,我馆以整体的形式出版了“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珍藏本)四百种,向共和国六十华诞献礼,以襄盛举。“珍藏本”出版后,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反响。读书界希望我们再接再厉,以原有五类为基础,出版“分科本”,既便于专业学者研读查考,又利于广大读者系统学习。为此,我们在“珍藏本”的基础上,加上新出版的十一、十二辑和即将出版的第十三辑中的部分图书,计五百种,分科出版,以飨读者。
中华民族在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必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面向世界,以更加虚心的态度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成果,研究和学习各国发展的有益经验。迻译世界各国学术名著,任重道远。我们一定以更大的努力,进一步做好这套丛书的出版工作,以不负前贤,有益社会。
商务印书馆编辑部
2011年3月
评杜能的《孤立国》
吴易风
(一)
约翰·海因里希·冯·杜能(Johann Heinrich von Thünen)是德国早期一位重要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1783年6月24日出生于奥尔登堡耶弗兰的卡纳林豪森。早年丧父。继父是一个数学爱好者,杜能在这方面受到他的影响。1799年,杜能开始学习经营农业。后来曾在汉堡附近弗洛特贝克农业学院求学,院长是施陶丁格尔。据杜能自述:“在青年时代,当我在汉堡附近弗洛特贝克施陶丁格尔先生的学院中学习农业时,关于孤立国已有最初的雏形,以后我总觉得有一种责任感,将我们看到的农业和国家经济方面的、可作为孤立国基础的观念的问题,加以条理化”。1803年,杜能在策勒结识了德国著名的农业理论家阿尔布雷希特·特尔,特尔的四卷本专著《合理的农业原理》是德国的农业理论从官房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标志。杜能在谈到特尔对自己的影响时说:“我所尊敬的老师……特尔先生……对我所研究的整个农业方向及我的造就产生过决定性的影响”。1803年秋,杜能入戈丁根大学读书。后来,他来到梅克伦堡的施韦林,购置并经营特洛庄园。杜能亲自管理账目。凡是能登记和合乎计算目的的,他都详细而精确地加以记载和计算。这种日常的经营业务,为他以后写作《孤立国》一书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关于这一点,杜能后来回忆说:“在我开始作为田庄主的务农生涯时,我就精细地治理会计,力求获得在不同谷物产量和不同谷物价格时农业成本和纯收益的计算数据。这类数据经五年的汇集,我获得了一个概貌,以此作为基础开始我的,也就是第一卷中所叙述的研究工作。”
1826年,杜能的《孤立国》一书出版。此后,杜能逐渐闻名于德国。1830年获得罗斯托克大学赠予的名誉博士学位。1842年《孤立国》再版时,杜能考虑到“与本书讨论对象有关的资料颇为丰富,可以另成第二卷”,因而“把已经出版的著作的第二版,称为第一卷”。1848年,杜能被选为法兰克福议会议员,但因年迈体衰,未能出席议会。1850年,《孤立国》第二卷问世。
1850年9月22日,杜能因脑溢血死于特洛。墓碑上镌刻着他用以表示自然工资的数学公式:
杜能的《孤立国》一书写作时间很长,它的历史背景可以分为两个时期来叙述。第一个时期是十九世纪初期,第二个时期是十九世纪三十和四十年代。
在十九世纪初期,普鲁士政府先后颁布了一系列关于农奴制改革的法令,其中主要有1807年颁布的《十月法令》,1811年颁布的《调整法令》,1821年颁布的《义务解除法》和《公有地分割法》。这些法令,对农奴制进行了若干有限的改革。从普鲁士开始,农奴制改革的浪潮逐渐波及德国的其他许多公国。改革给德国农业中的资本主义关系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农业中资本主义关系的发展,推动了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例如,人造肥料的使用,使土质得到了改良,新的三区农作制和轮栽作物制的推广,使粮食和饲料的供应得到了增加。在城市,行会制度逐渐削弱,经营工场手工业有了一定程度的自由。但是,整个德国的分裂和割据状态仍很严重,关卡林立,税收繁多,严重阻碍着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农作制、地租、谷物价格、自由贸易、税收等问题,自然就成了杜能1826年出版的《孤立国》一书讨论的主要问题。
杜能写作《孤立国》其余部分的历史背景是十九世纪三十和四十年代德国的经济和政治状况。随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德国资产阶级越来越迫切地要求取消各邦之间的关税壁垒。二十年代后期,北德、南德和中德先后成立了关税同盟。1834年,这些关税同盟合并成德意志关税同盟。同盟促进了工业的进一步发展。从三十年代起,德国开始了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生产在工农业中迅速发展起来。但是,德国的劳动群众不仅受资本主义发展之苦,而且受资本主义不发展之苦。城市工人要求改善贫困生活,农村劳动者要求彻底摆脱封建压迫和封建义务。工农群众的反抗情绪不断激化,全国的阶级矛盾日益尖锐。三十年代初由于政治迫害流亡英法和瑞士的工人、手工业者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有不少受到法国空想共产主义思潮的影响。他们在国外成立了共产主义联合会组织,并同国内建立联系。共产主义逐渐成为德国众目所瞩的问题。1836年,德国流亡者的先进分子组成秘密政治团体正义者同盟,这是一个带有空想社会主义色彩的德国最早的工人组织。空想共产主义的传播和正义者同盟的建立,标志着德国工人运动的萌芽。1844年6月,德国爆发了西里西亚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