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格作品集-心理学与文学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34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版权信息
心理学与文学
作者:卡尔·古斯塔夫·荣格
目录
版权信息
译者序
分析心理学的基本假设
集体无意识的原型
集体无意识的概念
论分析心理学与诗歌的关系
心理学与文学
《尤利西斯》:一段独白
毕加索
创造的赞美诗
美学中的类型问题
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
现实与超现实
纪念理查·威廉
译者序
卡尔·古斯塔夫·荣格(Carl Gustav Jung,1875—1961)是与弗洛伊德齐名的当代心理学家。他在许多方面修正、丰富和发展了弗洛伊德的理论,帮助奠定了精神分析在现代西方文化中的突出地位,影响所及不限于心理学而包括哲学、美学和文艺。由于缺乏研究和介绍,对于他的全部学说应如何评价,目前国内学术界尚无定论,有关他的专门研究至今仍是空白。这里,我想就其与文艺有关的思想,做一尝试性的分析阐述。
一、集体无意识及其原型
集体无意识是荣格分析心理学中最重要的基本假设,它贯串了荣格的全部理论。
荣格本来是弗洛伊德最得意的学生,后来因为与自己的导师发生意见分歧而分道扬镳。国外有的学者认为:荣格与弗洛伊德的基本分歧“是关于力比多的实质问题。弗洛伊德主要把力比多理解为性爱,荣格则把它看做普通的生命力,性爱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1
本文不同意这种看法。实际上,荣格与弗洛伊德的基本分歧,在于对无意识的实质和结构的不同理解。正是基于这一不同理解,荣格才提出了他最重要的概念:集体无意识。
按弗洛伊德的理解,无意识主要来自个人早期生活特别是童年生活中受到压抑的心理内容。他的这种想法得到了医疗实践的检验:当他以诱导的方式让病人说出那些压抑和潜藏在内心的被遗忘了的经验时,病人的症状立刻大见减轻甚至完全好转。弗洛伊德因而认为:无意识主要是受压抑、被遗忘的心理内容的集合场所,因而具有个人的和后天的特性。
荣格不同意弗洛伊德的这种看法。他认为:“或多或少属于表层的无意识无疑含有个人特性,作者愿称其为‘个人无意识’,但这种个人无意识有赖于更深的一层,它并非来源于个人经验,并非从后天中获得,而是先天就存在的。作者将这更深的一层定名为集体无意识。选择‘集体’一词是因为这部分无意识不是个别的,而是普遍的。它与个性心理相反,具备了所有地方和所有个人皆有的大体相似的内容和行为方式。换言之,由于它在所有人身上都是相同的,因此它组成了一种超个性的共同心理基础,并且普遍地存在于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上。”(9[1],3—4)
2
荣格批评弗洛伊德虽然看到了无意识往往具有古老的普遍的形式和性质,却仍然赋予无意识以完全个人的特性。
在荣格看来,集体无意识是无意识的深层结构,它是先天的、普遍一致的。如果仍然用海岛来做比喻的话,那么,高出水面的部分代表意识,水面下由于潮汐运动而显露出来的部分代表个人无意识,而所有孤立的海岛的共同基础——那隐藏在深海之下的海床,就是集体无意识。这一想法贯串于荣格的全部思想,而成为其理论最重要的核心,导致了他在许多具体问题上同弗洛伊德的意见分歧。
荣格的集体无意识假设,究竟有多少合理性呢?它是建立在科学依据之上,还是一种纯粹的臆想呢?应该说,并不是完全没有依据。如果弗洛伊德有关个人无意识的假设(这一点已为科学界普遍接受),其依据主要是医疗实践,那么,荣格的集体无意识假设,依据的则主要是考古学、人类学和神话学。荣格注意到:某些表现在古代神话、部落传说和原始艺术中的意象,反复地出现在许多不同的文明民族和野蛮部落中。例如,在许多民族的远古神话中都有力大无比的巨人或英雄,预卜未来的先知或智慧老人,半人半兽的怪物和给人们带来罪孽和灾难的美女……这些神话意象往往具有结构学上的类似。此外,在宗教和原始艺术中,还常常有以花朵、十字、车轮等图形所象征的意象,荣格把它们叫做“曼陀罗式样”,认为它遍布世界各地。荣格举例说,在罗得西亚旧石器时代的岩石画中,有一种抽象的图案——圆圈中一个双字。这种图像叫做“太阳轮”,“它在每一种文化中都曾经出现过。今天我们不仅在基督教的教堂内,而且在西藏的寺院里也能找到它”。“既然它产生于车轮还不曾发明出来的年代,也就不可能起源于任何来自外部世界的经验而毋宁是某种内心体验的象征。”(15,96)荣格据此推断:在这些共同的原始意象背后,一定有它们赖以产生的共同的心理土壤。正像神话病患者的梦、幻觉和想象揭示了病人的无意识心理一样,这种“集体的”梦、幻觉和想象,这种反复出现的、超个人的原始意象,也揭示了人类共同的、普遍一致的深层无意识心理结构,而这,就是所说的集体无意识。
这里不能不说到荣格的研究方法。荣格多次强调,他的研究结论都是建立在感性经验之上的,绝不如某些人认为的那样是一种纯粹的玄学思辨。但荣格所说的经验却完全不同于我们通常所说的经验,而毋宁是一种内心体验。荣格的许多研究者都指出:荣格的研究方法,是尊重精神现象,承认心理现象(如想象、幻觉、梦等)在重要性和真实性上丝毫不亚于物理现象。这些研究者(例如约兰德·雅各比)认为:这是一种新的研究方法,通过这样一种方法才能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心理学。
3
确实,荣格特别重视对梦、幻觉和想象的研究分析。他并不把它们看成是现实的歪曲的反映,反倒把它们看成是人类心灵的一面镜子,通过这面镜子就可以窥见人的心灵,荣格为此涉猎和研究了大量的神话、传统、原始艺术和文学作品,并以此作为研究人类共同心理结构和心理运动规律的主要途径。应该承认,荣格的这一研究方法是别开生面的,他因此而发现了隐藏在集体无意识中的许多心理原型。
原型(archetype)这一概念,荣格有时把它同原始意象(primordial image)相等同。例如他在解释原始意象时说过:“原始意象,有时也称之为原型……它对于所有民族、所有时代都是共同的。”(6,443)又如他说:“为了解释我们知觉的这种一致性和规律性,我们不得不借助于这样一个与决定着领悟模式的要素相关联的概念。正是这一要素,我称之为原型或者原始意象。”(8,136)正因为如此,许多研究者亦认为,原型与原始意象这两个概念是等值的。但这样一来就造成了一种混乱和矛盾,从而使许多人相信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荣格作品集-心理学与文学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