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论形成机制研究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4.2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网络舆论形成机制研究/崔蕴芳著.—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9
ISBN 978-7-5657-0335-5
Ⅰ.①网… Ⅱ.①崔… Ⅲ.①计算机网络—传播媒介—研究
Ⅳ.①G206.2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 (2011) 第187220号
网络舆论形成机制研究
作 者 崔蕴芳
策 划 欣 雯
责任编辑 欣 雯
封扉设计 魏 东
责任印制 范明懿
出版人 蔡 翔
出版发行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社 址 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东街1号 邮编:100024
电 话 86-10-65450528 65450532 传真:65779405
网 址 http://www.cucp.com.cn
经 销 全国新华书店
印 刷 北京中科印刷有限公司
开 本 730×988mm 1/16
印 张 10
版 次 2012年3月第1版 2012年3月第1次印刷
书 号 978-7-5657-0335-5/G·0335 定 价 35.00元
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 印装错误 负责调换
第一章 绪论
一、网络舆论研究现状
二、研究方法
三、创新与贡献
第二章 传统舆论与网络舆论
第一节 舆论观念的兴起和定义
第二节 网络舆论的定义及特点
第三节 网络舆论发展过程中凸显的新问题
第三章 网络舆论事件的兴起
第一节 选择的时间标准和事件标准
第二节 2003—2006年间的网络舆论事件
第三节 2007年的网络舆论事件
第四节 2008年的网络舆论事件
第五节 2009年以来的网络舆论事件
第四章 网络舆论形成过程研究
第一节 研究视角
第二节 戴维森和保尔的理论
第三节 过程分析
第五章 理论假设与模型建立
第一节 基本概念与检验方法
第二节 影响个人意见表达的新增变量
第三节 理论假设和理论模型
第六章 网络舆论形成机制结果
第一节 样本基本情况
第二节 基础理论模型假设检验结果
第三节 修正理论模型假设检验结果
第四节 不足之处与未来发展方向
结语
附录 社会问题认知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第一章 绪论
2011年7月,中国互联网中心发布了第28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1年6月底,中国的网民数量已经达到4.85 亿。随着互联网逐步向各层次的居民扩散,网民对互联网的依赖性也随之增强,网络媒体正在成为新闻传播领域中一支重要的中坚力量,伴随而生的网络舆论正成为社会总体舆论中日渐重要、最具活力的组成部分。从1998年5月印尼排华事件后全世界华人在网上的抗议活动,人民网为抗议北约轰炸我国驻南联盟大使馆开设抗议论坛;到2001年的中美撞机事件,2002年的“倒韩”与“挺韩”之争;再到2003年的孙志刚案、刘涌案,“宝马撞人案”,2004年初的“南方都市报事件”……直至“汶川地震”、“奥运圣火传递”、“三鹿毒奶粉”、“哈尔滨警察打人案”等事件,都从事实上说明,网络舆论已从影响甚微的边缘走到了主流的位置,成为各类社会事件发展进程的重要影响因素和主流舆论的组成部分,并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开始引导主流舆论的方向。
在这个背景下,对网络舆论形成机制进行系统的研究,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首先,从舆论学研究的角度来说,作为一套科学研究体系,中西方对舆论学在时间界定、研究范畴和研究内容上虽然不尽相同,但是对舆论学研究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却一直都没有被忽略过。网络舆论作为一种新的舆论形式,就其构成要素和影响作用来说,应该成为舆论学研究体系下的一个分支,成为舆论学体系下新的研究领域。网络舆论与传统媒体形态下的舆论形式既有联系,也有区别。网络媒体环境下,舆论的表现形式和形成过程也会有新的变化。通过科学研究方法探讨网络舆论的形成机制,可以成为舆论学研究的必要补充和完善。
其次,从传播学研究的角度来说,1922年李普曼(Walter Lippman)出版《舆论学》一书,将大众媒介纳入舆论形成过程,提出了“拟态环境”和“刻板印象”的重要概念,认为大众传媒是“拟态环境”的主要创造者,对形成或改变社会个体的“刻板印象”具有重要的影响力。该书成为当代舆论学的奠基之作,它不仅揭示了大众传播媒介和舆论之间的互动关系,同时也将引导舆论当作了大众媒介的一项基本功能。之后在传播学研究领域,众多的研究者开始从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的角度探讨大众媒介与舆论形成的关系,研究的焦点集中在大众传播媒介究竟在舆论形成的过程中处于何种地位,大众传播媒介应该以何种形式引导舆论,并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议程设置”和“沉默的螺旋”便是其中的代表性经典理论,而且这些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网络媒体诞生前的大众传播媒介。与传统的四种大众传播媒介相比,网络媒体带来了更大的话语空间和意见讨论空间。在网络媒体环境下,传统意义上媒介与受众的传受关系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网民不仅成了传播内容的直接制造者,并且在事实上具备了第一时间表达意见的所有条件。由此产生的网络舆论,它的界定、形成过程和形成规律以及如何引导等问题必然与传统媒体条件下的舆论有所不同,这使得传播学中的经典理论——“议程设置”和“沉默的螺旋”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本书探讨网络舆论的形成机制,重点在于其影响网民意见表达的因素,在“沉默的螺旋”理论的基本理论假设前提下,提出四个影响个人意见表达的新增变量,并用实证的方法进行假设检验。希望本研究结果不仅可以对“沉默的螺旋”理论本身加以补充和修正,还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网络媒体在引导舆论过程中的作用。
再次,研究网络舆论的形成机制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体制改革、政治民主建设和社会文化转型的重要时期,社会利益结构变动加剧,各种矛盾日益表面化。而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全球化的影响,更加激活了社会意识,社会舆论尤为活跃,网络媒体自身的自由性、开放性和交互性更是为这种矛盾的体现提供了一个平台。近几年来,国内外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几乎都在网络媒体引起了激烈的反响和辩论,形成了一个言论的“自由市场”,甚至对事件的进程和 ............

书籍插图:
书籍《网络舆论形成机制研究》 - 插图1
书籍《网络舆论形成机制研究》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网络舆论形成机制研究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