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心悟与临证发微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84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经典心悟与
临证发微
王邦才 著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北 京·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经典心悟与临证发微/王邦才著.—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4.2
ISBN 978-7-5132-0831-4
Ⅰ.①经… Ⅱ.①王… Ⅲ.①中医学-临床医学-研究 Ⅳ.①R24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3)第319612号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
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28号易亨大厦16层
邮政编码 100013
传真 010 64405750
北京市泰锐印刷有限责任公司印刷
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
开本 880×1230 1/32 印张 15.125 字数 362千字
2014年2月第1版 2014年2月第1次印刷
书 号 ISBN 978-7-5132-0831-4
*
定价 35.00元
网址 www.cptcm.com
如有印装质量问题请与本社出版部调换
版权专有 侵权必究
社长热线 010 64405720
购书热线 010 64065415 010 64065413
书店网址 csln.net/qksd/
官方微博 http://e.weibo.com/cptcm
目 录
王 序
自 序
第一章 经典心悟
一、《内经》探幽
《内经》养生法探述
“脾为之使”刍议
《内经》色诊学探述
《内经》“生病起于过用”体悟
“邪在胆,逆在胃”探述
“胃不和则卧不安”解读
“久而增气,物化之常;气增而久,夭之由也”思悟
《内经》对咳证病机的论述及其临床指导意义
从《内经》的“脾瘅”理论谈糖尿病的治疗
治病之道在于调气
“疏其气血,令其调达,而致和平”发微
读《素问·疏五过论》感悟
二、仲景学说读悟
张仲景“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启悟
论张仲景“防病截变”学术思想及对后世的影响
“视其前后,知何部不利,利之即愈”感悟
“随其所得而攻之”解读
“大气一转,其气乃散”解读
《伤寒论》治呕法述略
张仲景“痞证”辨治述要
《伤寒论》“汗出证”辨治概述
《金匮要略》关于黄疸病的论治
张仲景黄疸病机“瘀热在里”发微
仲景方论治肝病述要
张仲景“缓中补虚法”述略
仲景方加减法刍议
张仲景“理中”与“建中”析异
仲景“四逆散证”解读与应用
论仲景用细辛
从病例谈经方治疗慢性泄泻
第二章 名家探隐
一、名家阐发
通法发微与临床应用
刘完素“胃中润泽”理论索微
李东垣“安养心神调治脾胃论”临床应用
读朱丹溪《格致余论·养老论》有感
张景岳“进补禁忌论”启悟
读程国彭“用药之机,补必兼泻”有感
汪绮石“清金保肺”学术思想探述
洪炜《虚损启微》介绍
李中梓治泻九法述要
吴又可《温疫论》遣方用药特色探述
论叶天士对仲景学说的继承与创新
叶天士运用柔法经验探讨
叶天士“凡病宜通”治疗学思想探述
叶天士双向调节治法探析
论叶天士对脾胃学说的发挥与创新
叶天士“通补阳明”法探述
论叶天士对传统康复医学的贡献
从《温病条辨》湿温病的证治看吴鞠通对叶天士临床经验的继承与发展
吴鞠通“养阴法”的运用
吴鞠通“逐邪就近”原则的体悟
柳宝诒杂病证治心法探要
张锡纯重剂起沉疴述要
二、跟师心得
王庆兰治疗不孕症四法
钟一棠杂病证治心法述要
钟一棠先生学术思想概述
钟一棠老中医治疗慢性支气管炎验案三则
钟一棠老中医辨治眩晕经验举隅
黄志强内科杂病诊治经验述要
黄志强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经验
大医之道启后学
王庆其教授运用络脉理论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
王庆其教授“顽病治风”述略
第三章 临证发微
一、临证拾贝
“通法”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述要
运用柔法治疗胃痛
双向调节治疗慢性腹泻
鲜铁皮石斛临床应用举隅
肝病证治要略
从肝论治脾胃病八法
从肝论治面部黄褐斑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药的合理应用
复发性口疮从脾胃论治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中医药治疗对策
盗汗岂止阴虚,清泄常可获效
辩证看待实验室指标
双向调节,难病可疗
桂枝茯苓丸在内科应用发微
龙胆泻肝汤探源与临床应用
王清任《医林改错》方临床应用
张锡纯方药临床应用举隅
膏方进补,因人制宜
二、医案集萃
感 冒
风温肺热
咳 嗽
喘 证
咳 血
肺 胀
伏 饮
湿 温
胸 痹
呕 吐
妊娠恶阻
痞 满
反 酸
胃 脘 痛
泄 泻
便 秘
腹 痛
胁 痛
胆 胀
肝 疫
肝 着
黄 疸
鼓 胀
头 痛
眩 晕
脑 鸣
郁 证
不 寐
癫 痫
颤 证
痉 证
尪 痹
痿 证
膏 浊
脾 瘅
消 渴
自 汗
便 血
脉 痹
疲 劳
淋 证
癃 闭
口 疮
麻 疹
紫 斑
粉 刺
带状疱疹后遗疼痛
王 序
为了探讨现代中医成才之道,我曾经对国医大师成才因素作了分析,大致具有以下几种因素:①立济世救人志,钟情岐黄大道;②文化根基深厚,经典基础扎实;③得到名师指点,勤奋加悟性好;④潜心临床有得,有独到的经验;⑤具有仁爱之心,高尚道德精神。因此归纳中医成才因素应从学文化、读经典、跟名师、做临床、有创新五个方面着手。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是为了夯实构建中医学大厦的基础,国医大师裘沛然先生说:“医学是小道,文化是大道,大道通小道易通。”中医学是文化与医学相结合的结晶,我们要学习、研究、弘扬中医学,必须结合对文化母体的审视和剖析,才能真正领会中医学理论的真谛,所谓“用文化阐释医学,从医学理解文化”。学习中医经典是为了打好临床基础,形成中医学的思维方式。中医经典是先人们临床经验的结晶,所以治经典之学必须与临床相结合,否则就无法真正领会经典的奥秘所在,无法辨识其中的是非曲直,无法体现经典的生命活力。跟名师,就是学习名师为人、为医之道,具体来说主要学习他们独特的学术思想、独到的临床经验和医学人文精神。做临床,旨在把书本上及老师的经验通过临床实践变成自己的知识,掌握各种疾病的辨治规律,积累经验。创新是在延续学术基础上的发展。以上五个方面缺一不可。
认识邦才,是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办的第二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培训班上,那时我应邀赴京讲学。后邦才来沪随我临证,他不辞辛劳,往返沪甬两地,朝至晚归,诚心所至,令人感动,确为可造之材。邦才主任适值壮年,从 ............

书籍插图:
书籍《经典心悟与临证发微》 - 插图1
书籍《经典心悟与临证发微》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经典心悟与临证发微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