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雨:一个中国县域七个世纪的暴力史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2.53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版权页

导论
第一章 暴力的社会生态
人 口
战利品
中心与边缘
城镇和乡村
常规的暴力
逃跑新娘的案例
抗 争
国家暴力
第二章 明王
蒙古统治下的麻城
红巾军
宗教、阶级和民族
逃 难
第三章 繁荣时代
农业商品化
宗族的发展
邹来学对儿子的忠告
功名与做官
第四章 异端
麻城走上中心舞台
梅国桢和1570年税收改革
耿定向与黄安县的设立
周氏兄弟与龙湖
李贽来到麻城
李贽与麻城的宗族争斗
李贽与明王朝衰落
第五章 在虎口之中
奴 役
梅之焕与麻城的东林党运动
奴仆叛乱
梅之焕归乡
筑城防御
蕲黄四十八寨联盟
第六章 灭绝
汤志和乡村自保会
改朝换代
联盟的复兴
效忠与地方主义
改朝换代与个人解放
第七章 东山叛乱
麻城家族捱过征服年代
刘君孚会见于成龙
保甲、民团和山寨
东山的多事之秋
阶级战争
作为记忆与历史的东山叛乱
第八章 天国
学术复兴
“盛世”中的麻城
余雅祥、胡林翼与鄂军
肃 清
焦 土
全面军事化
叛乱中的叛乱
重建与纪念
第九章 现代性的间奏
麻城作为边缘地带
改 良
政权更替
谘议局里的谋杀
夏斗寅的崛起
混 乱
第十章 鼎沸
经济崩溃
激进的一代
政治夺权
全面军事化
激进分子夺权
第十一章 幼稚
夏斗寅返回家乡
性别之战
对激进一代的再教育
黄麻起义
第十二章 灭绝回归
地方自治的间奏
清 乡
麻城的“新生活”
游击战争与鄂豫皖苏区的兴起
围 剿
清 算
被遗弃的麻城
结论
缩略语
附录
参考文献
索引(页码为原版书页码)
译后记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红雨:一个中国县域七个世纪的暴力史/(美)罗威廉著;李里峰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12
(海外中国研究文库)
ISBN 978-7-300-18318-3
Ⅰ.①红…Ⅱ.①罗…②李…Ⅲ.①麻城市-地方史-研究Ⅳ.①K296.33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3)第265593号
出版发行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定 价 69.00元

从西南方向的湖北省会向麻城进发,游客们首先会遇到一座蓝色的拱门,上面写着“麻城欢迎您”。这时候路况迅速好转,道路两侧的店铺可以提供种种便利。人们的穿着比一路上其他地区更加光鲜,也不再有什么家畜挤在马路上。游客们很快会看到另一座拱门,写着湖北省金针科技园。县城又大又新,干净整洁。这里有一座三星级酒店,提供各种中、英文导览手册。大多数地方的居民,看起来都像是闲适的中产阶级。环绕县城的乡村地区,也点缀着新建的砖房,屋边停着摩托车,表明这里的农业发达(尽管大部分地区还没有实现机械化)。人们得到的总体印象是一派欣欣向荣,政府热情周到,居民干劲十足。这是后毛泽东时代中国一个显而易见的成功故事。
当笔者于1970年代初开始学术生涯时,我很清楚西方中国史研究的焦点在于乡村。人们假定中国缺乏重要的本土城市传统,直到这一传统被西方引入。学者们最重要的问题,是要解释中国“现代化”的失败,解释中国共产党在内战中的胜利,这两个问题似乎都需要对乡村传统和农业历史做深入而广泛的分析。在这样一种学术环境中,对我来说,一位有抱负的学者可做的最新颖、最有价值的事情,就是尽可能细致地考察一个中国大城市的历史。那正是我所要做的。尽管如此,随后的三十年里,情况似乎倒过来了。在全球化语境中,商业经济在中国高度繁荣,“文化研究”在学界大获全胜,历史学家们越来越聚焦于中国城市史,尤其是20世纪初期大都市的文化史,他们含蓄地假设,后毛泽东时代的变迁模式和文化选择可以从这一时期得到最好的探讨。除了宏观比较政治经济分析这一重要的例外,乡村史似乎已经大半失宠了。因此,作为一名坚定的特立独行者,我感到有必要将自己的研究转向显然属于中国乡村地区、甚至边缘地区的地方史。这是一种自我下放。
和中国上一代的知识青年一样,我靠着很多人帮助才在学术道路上幸存下来。其中首先包括我在霍普金斯大学历史系的同事梅尔清(Tobie Meyer-Fong),她仔细阅读全部初稿并改正了许多错误。我还要感谢霍普金斯大学的其他朋友,理查德·卡根(Richard Kagan)、戴维·尼仁伯格(David Nirenberg)、蔡欣怡(Kellee Tsai)、伊娃·冈萨雷斯(Eva Gonzalez)和曾媛媛(音,Yuanyuan Zeng)。我的研究生王笛(Di Wang)、格兰特·埃尔加(Grant Alger)、赵刚(音,Zhao Gang)、马钊(Ma Zhao)、彭娟娟(音,Peng Juanjuan)、朴世英(Saeyoung Park)和艾米·冯(Amy Feng)都提供了很有帮助的建议,并替我留意着一不小心就会错过的资料。对部分书稿惠赐评论的人还有卜正民(Timothy Brook)、毕仰高(Lucien Bianco)、孔飞力(Philip Kuhn)、玛丽·兰钦(Mary B.Rankin)、萧邦齐(Keith Schoppa)、濮德培(Peter C.Perdue)、包弼德(Peter Bol)、罗伯特·安东尼(Robert Antony)、玛丽·伊丽莎白·贝里(Mary Elizabeth Berry)、周锡瑞(Joseph Esherick)、毕克伟(Paul Pickwicz)、阿尔弗雷德·林(Alfred Lin)、伊丽莎白·辛(Elizabeth Sin)、田海(Barend ter Haar)、王汎森(Wang Fan-sen)、厄内斯特·杨(Ernest Young)、冯客(Frank Dikotter),以及我的老朋友穆里尔·贝尔(Muriel Bell)编辑。吴应
(Odoric Wou)、姜进(音,Jin Jiang)、芭芭拉·佛克马(Barbara Volkmar)、陈永发(Ch'en Yung-fa)和韩晓蓉(音,Xiaorong Han)不仅给予评论,还和我分享了他们自己研究麻城地区时的印象。第五章、第七章部分内容,以前曾以《明清之际的大别山区域》为题发表(台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2005 ............

书籍插图:
书籍《红雨:一个中国县域七个世纪的暴力史》 - 插图1
书籍《红雨:一个中国县域七个世纪的暴力史》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红雨:一个中国县域七个世纪的暴力史 - (EPUB全文下载)